品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fw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品德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这一直是该课程教师的追求。我们为此不懈地努力,从课程的教材内涵资源、相关学科资源、本地乡土资源、外来学生资源以及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有效地提高了品德课程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品德课程;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2-0047-03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是多么的重要。而在平时的教学调查、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很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解决这一问题,品德课程教师不仅要高度重视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应该积极付诸其开发与利用的行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挖深、挖透教材内涵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课程资源。教师一旦离开了教材,其教学就无从谈起。现行的品德教材即文本资源,虽然文字不多,有的甚至只有几个短短的关键词、提示语,或者几幅图片……但经过专家的精心挑选与编排,教材栏目清楚,图文并茂,内涵丰富,富有生命力,凸显了课程的生活化,这给教师提供了较大的教材开发与利用的空间。
  (一)要找准一个突破口
  要以教材为蓝本,紧紧抓住教材的只言片语,或者图示、图片等,积极寻找教材中的突破口,认真思考,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教师只要引导得法,运用恰当,就会效果显著。例如,教学《悲愤的吼声》(浙教版,下同)一课,我们选择教材中的一幅“日本鬼子‘屠杀中国儿童’”残暴情景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切入口,在学生的脑海里再现日本侵略者在我中华大地上对平民百姓抢光、烧光、杀光,给千千万万中国同胞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情景,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日本侵略者的残忍。现在又通过所谓的“购岛”闹剧,妄想将我钓鱼岛窃为己有,更加激起了全体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刻骨仇恨,把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向了高潮……
  (二)要把握好教材的多元解读
  教师对教材进行多元解读,挖掘教材内涵资源,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我们萧山农村农民富裕起来、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别墅、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的社会背景下教学《城乡巨变》一课,我们在引导学生感受到无比幸福的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区长的角色来规划萧山城乡发展,启发他们设想:萧山区人多地少,如果老百姓把别墅越造越大,汽车越买越多,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又将给经济、社会、民生带来哪些消极影响?从而引导学生从中认识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并深切地感受到节约土地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懂得社会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
  (三)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适当适时地回顾综合教材的知识
  知识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品德素养的提升十分有效。如在教学《我看家乡新变化》这一主题内容后,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综合性的主题活动——或举办演讲会,畅谈自己所了解到的家乡,编辑手抄报,抒发“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情怀,引导学生尽可能深广地回顾、重温、整合所学习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有效整合相关学科资源
  现行的整套“课标”教材十分精美,只要翻翻各科教材,就可以欣赏到一篇篇充满隽永哲思、人性光辉的美文和一幅幅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图片资料,这些都含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并且有许多与品德教材主题一致的内容。这无疑给品德学科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课堂教学资源,为上好品德课创造了有利条件。例如语文中《落花生》、《钓鱼的启示》、《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等课文与品德课本中的“成长的脚步”教学主题相一致,《只有一个地球》、《鹿和狼的故事》、《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等课文与品德学科“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主题相吻合。
  又如,美术、音乐、劳技等艺术、技能类学科中的大量生动的视听材料与艺术作品,也同样都是品德课程极好的教学素材。
  我们不仅要有效整合、利用相关学科的德育资源,还可以借鉴并结合相关学科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品德教学。例如,教学《家庭收支知多少》一课,结合科学学科的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必要的生产劳动。先引导学生体味体力劳动的艰辛,以促使学生亲身感受父母赚钱的不易;再要求学生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具体写一写,算一算,体验父母理家的艰难和家庭合理开支的重要性。又如教学《园丁赞歌》一课,当学生了解到老师的感人事迹后,再运用语文和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园丁礼赞》,演唱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三、大力发掘乡土资源
  所谓乡土资源,指的是学校所在的社区及社区周边的自然生态和社会、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乡土资源有着鲜明的地域环境特征,有着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强的生命力。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乡土资源正萌发着勃勃的生机,独放异彩。大力发掘乡土资源,有效利用乡土资源,让这些异彩纷呈的乡土教学资源走进品德课堂,改变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空洞说教的现状,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具有真实性、时代感,充满生机和活力。
  利用乡土资源,可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这里的“请进来”指请当地知名人士来校宣讲本地社会演变、发展、进步的历史和过程,或在课堂中展示本土的典型物产、习俗、文化及其相关图片、实物;“走出去”是指带领学生跨出校园,走向社会,参观、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等等,以获得有关的道德知识,激发道德情感。   例如,教学《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衙前农民运动协会”展览馆,了解衙前农民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章程以及当时的状况;还组织学生来到衙前农民运动主要领导人李成虎烈士的陵墓扫墓,以缅怀革命先烈,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又如,教学《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我们除了让学生知道传统的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寿诞、婚丧、上梁等民风、民俗特征外,还邀请一些社会知名人士来校讲解坎山一带依然流传着的千年习俗 ——“七夕”文化。从而使学生知道,农历“七夕节”的“祭星乞巧”就是源于坎山地藏寺。这个传统节日,现已被列为浙江省级民间传统节日。每当农历七月初七之际,少女们聚会地藏寺,彻夜举行盛大的“祭星七巧”活动,焚香设案,遥祭织女星,乞求像织女一般心灵手巧。萧山花边中国唯一,世界独有,堪称民间工艺瑰宝,中华艺术奇葩。2011年,其文化价值与艺术魅力,作为萧山花边发源地的坎山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制作花边曾经是坎山一带妇女人人都会的手艺,挑花边也成了坎山民风。我们带学生去参观了坎山花边站,看到了精制的花边手工艺品,向花边艺人学习精巧的技艺,还听到了爷爷奶奶们讲述的“花边”的故事……从中深深感受到我们的民风、民俗的深厚与悠远,增进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合理利用外来学生资源
  萧山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占全区人口的一半以上。我们农村小学,外来民工子女也日益增多,占到学生总数的30%左右,有的甚至占到50%左右。这些民工子女主要来自于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其中有不少还是少数民族,他们都带着各自的地域文化、生活经历、美好理想相聚到了我们萧山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他们为我们的品德课程带来了一份十分珍贵、十分难得的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合理地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把它充实到品德学科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学《好大一个家》、《民风民俗(下转第58页)(上接第48页)知多少》等主题,我们不仅让这些来自各地的小同胞讲他们家乡的人情风俗、民风民俗、湖光山色、民间故事、建筑特色等等,更启发他们现身说法,讲讲人们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震救灾、抗击自然灾害的感人事迹,因为他们那里的特殊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是地质灾害、山洪暴发多发之地。从而,启迪了本地学生的思想,逐渐消除了对外地民工及其子女的一些偏见,也促使外来人员及其子女融合到我们萧山这个大环境之中,真正成为新的萧山人。
  五、充分运用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料库,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类信息。我们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这一优势,让学生拓宽查找、搜集信息资料的途径与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利用好网络。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查找方法,指导学生掌握“百度”、“谷歌”等的搜索功能,学会查找、搜集相关信息资料的技巧。比如,为了快速地查找资料,教师可以为学生“网上冲浪”提供方便,教给他们学会梳理“关键词”,学会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资料;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推荐诸如:中国少年在线www.chinakol.com 、中国雏鹰网www.chinakids.net.cn、启迪智慧网www.chi-naed.com、小精灵童话屋http://xf—bbs.hb.cninfo.net/zixiao、中国民族网http://www.minzu56.net、民俗网http://www.minsuw.com等网址,拓展他们学习、查找、搜集信息的空间和领域。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导者,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在课程开发与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使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绽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金科峰.对农村小学品德课程资源开发的思考[J].小学德育,2007,(9).
  [2]高军玉.巧妇取“米”用心“炊”——小学德育课程资源利用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德育,2007,(12).
其他文献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研究了 Pr 掺杂α-Bi2 O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 Pr 掺杂α-Bi2 O3后, Pr4f轨道发生分裂,高能轨道进入
摘 要: 诚信教育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素质教育,如何将它引入教学过程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诚信观念,本文详细介绍了专业教师在理论和实验课堂教学中开展的学生诚信体验项目,包括实验成果汇报、课堂知识测试和课外作业布置,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也指出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 素质教育 诚信  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而社会上
摘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要面向学生,设计实验要有的放矢,分析结论要循序渐进。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科学探究;学生需要;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74-03  教师总会一心一意去教学生,但有时却发现学生并不领情,甚至对教师和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其实,这
摘 要: 随着2015年初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的提及,创客迅速被人熟知。其实,在此之前,创客就广泛存在于高校学生中,他们为自己的梦想积极地努力着。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就业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择业观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有志和有条件创业的学生,引导他们突出重围的关键是创新,这就需要辅导员自身的高学历、高素质做支撑。研究显示,往往具有更高学历的辅导员在以往的学习和交流实践中,拥有更开阔的眼界、更清晰的思路和更
针对国内燃煤注汽锅炉高硫、高灰、烟气量大等特点,通过烟气净化技术实现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的技术路线。针对燃煤注汽锅炉污染物排放特点,提出“炉内喷钙
摘 要: 从2002年英国颁发的《合格教师:教师资格专业标准和入职教师培训要求》到2007年颁布的《教师职业标准》再到2012年教育部最新颁布的《教师标准:学校领导、教师以及管理部分指导》,英国教师标准在顺应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基础上不断修订,标准的修订体现了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准促进“有效教学”的核心目标,新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不断提升,对教师“全纳化”“个性化”的教学能力也愈发重视。这对我国教师
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跨越,必须给学生创造思维的条件和充足的思维时间和空间,并允许学生"犯错误",保护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异想天开。必要时,教师应展示自己的思
研究非供暖季,机组低负荷小流量工况下,将对外供暖由三抽改为二抽的方案,基于MSP仿真平台,通过修改仿真机模块库变量,将仿真机组变为抽汽可调对外供热式,利用仿真机的曲线功
绩点计算是高校教务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不同的高校的课程数量、课程学分、绩点计算公式、学生信息变动等情况不一致,导致了绩点计算器的设计与实现有一定的难度。介绍了
摘 要:山区学校远程教育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新路径。但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效益,推动山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现代远程教育;山区学校;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23-02  山区农村中小学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是山区学校发展的新形态、新路径。山区学校配备的远程教育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