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上加霜,广州经销商举步维艰

来源 :汽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M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1日起,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在此之前,《办法》已经颁布一段日子,坊间普遍认为,《办法》的实施必然会对国内汽车行业的销售及售后环节造成深远的影响,通俗点来讲,汽车销售行业要变天。
  然而,对于广东的汽车经销商来说,以上问题还不是最主要的,上牌难的问题成为困扰每个经销商的紧箍咒。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出台了一则文件,对于本来就压力重重的汽车市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今年4月底,广东省公安厅交管局印发了《关于停止流动人口凭居住证登记回执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到“自2017年5月1日起,停止流动人口凭居住证登记回执办理机动车登记业务;在暂住地居住的内地居民,其申办机动车登记业务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以及公安机关合法的居住、暂住证明”。


  在此之前,外地人如果要在广州购车,只需要申请办理一个居住证,然后就可以申请一个当地的机动车牌照。在居住证拿到之前,凭回执也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在上牌方面,基本不对买车构成障碍。
  然而,在《通知》生效后,外省人必须居住登记满半年后才可以予以办理广东省居住证。由于很多在广州的外地人并非提前办理了居住证,在需要购车时才“临时抱佛脚”,因此从5月1号开始登记的话,最快到11月才能拿到居住证。
  对于广东这个外来人口大省来说,这份文件无异于给经销商套上了一个紧箍咒。据2016年广州公布的广州人口数量统计情况显示,到2015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350.11万人,其中广州市户籍人口854.19万人,这就意味着,外来人口占广州市常住人口总量的 36.7%。实际比例可能还要大,另据2016年3月广州外来人口数量统计显示,广州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达790多万人,也就是说,外来人口在广州市常住人口总量的比重有可能接近一半。如此一个庞大的群体对汽车的需求可想而知,然而越是这样,《通知》的出台对车市的影响就越大。无法上牌,就意味着客户的流失。
  不仅仅是广州,牌照问题在全省都普遍存在,而经销商之间的营销之战,也演变成上牌之战,谁有路子,谁有渠道,谁就能更容易赢得客户。
  广州虽然是个限牌城市,但在《通知》颁布之前,还是可以通过一些渠道解决上牌问题。广州虽然控制了上牌指标,但并没有像其他的限购城市一样实现限行政策。也就是说,非广州牌照的汽车仍然可以在广州市区畅行无阻。于是距离广州较近的城市诸如佛山、东莞、深圳成为牌照的重要来源地。在经销商的协助下,购车者也可以顺利拿到牌照,虽然要多出一笔费用,但现实情况摆在那里,消费者也是有苦难言。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佛山、东莞的居住证政策逐步缩紧,而随着深圳加入限牌城市的行列,上牌难度进一步加大。但政策依然阻挡不住广州购车者上牌的脚步,广东省内的惠州、汕头、湛江、梅州、韶关、肇庆等城市继续提供者机动车号牌。政策的限制提高了门槛,也带来上牌费用的上涨,黄牛游走于各4S店,承接办理居住证回执的生意。据说,某城市的上牌费用已经涨到一万多,就这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办到。
  高昂的上牌费也引来了客户的吐槽,有经销商表示,为了留住客户,有时候必须拍胸脯向客户保证能上到牌,稍一犹豫,客户就会被竞争对手撬走。甚至对于不愿多掏上牌费的客户,有时候经销商也得硬着头皮自己去垫。
  如果说以前的政策只适用于某个城市,让其他城市还有隙可乘,而随着《通知》内容的实施,则无异于瞬间冻结了全省的上牌通道。在此种情况下,精明的经销商将目光投向了外省。然而对于这种跨省办牌照的方式,很多消费者表示不能接受。
  广州某4S店销售顾问王少聪告诉笔者,手上有好几单客户不能成交,都是卡在上牌环节上。而消费者李先生则表示,自己工作、居住都在广州,如果上一个外地牌照的话,对于距离广州不远的地方还可以接受。但如果跨省的话,以后要办理一些车辆方面的业务非常不便,比如年检、车辆过户等都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更有人担心,一旦广州实施限行政策,外省牌是首当其冲的限制对象。
  对于此种情况,经销商表示只能一边稳住客户,一边探索新的门路,一边继续等待,希望出现转机。有经销商调侃:看谁能撑到最后!广州市汽车服务业协会表示,已经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沟通。
  虽然汽车经销商与牌照的博弈显得有些无奈,但拥堵和环境压力确实不争的事实,政府控制机动车增长速度的初衷并没有错。据笔者了解到的最新消息,新的救市政策或将出台,经销商的苦日子很快将会得到缓解。但笔者认为,汽车经销商的期许和政策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或许,新的政策是为了配合新的《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总之无论是市场原因还是政策使然,广州市的汽车流通领域将会迎来大变革!无论你是否重视,新《办法》在市场的影响正在发酵中,具体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对广东这个全国最重要的汽车市场有着怎样的影响?我們后续再来探讨。
其他文献
东风风行CM7可以说在自主品牌MPV车型中有着较高的话语权,无论是外观设计、空间配置还是军工品质都堪称同级别车型的标杆。目前,东风风行CM7已经完成两次改款,此次2018款车型,不仅继承了老款车型的优势并且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少的惊喜。  颜值依然很高  2018款东风风行CM7在外观上与老款车型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在细节之处做了一些调整,最为明显的地方就是换装了三横辐镀铬进气格栅,使得整车看上去更为
期刊
前些日子,国产特斯拉爆出了一桩减配丑闻,随车清单上白底黑字清清楚楚写着的整车控制器型号“1462554”变成了“1483112”,这就如同买了一台i7的笔记本,不曾想一开机却在CPU一栏看到了i5的字样。  特斯拉这波入乡随俗的减配操作我们姑且不去深究,但这件事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无非是与自动驾驶有关,因为这是特斯拉最大的卖点之一。  自动驾驶领域的成就,特斯拉固然称得上全球领先,但我们真的无需
期刊
2017年3月,某国字头汽车行业协会在行业峰会邀请函上是这样描述2016年中国车市的:新车销售虽然实现了两位数的增辐,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大销量。但是以4S店为主的经销商并未享受到销量增长带来的红利,反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亏损。  2017年4月,某国字头流通协会内部的资料显示,2016年盈利、持平和亏损经销商各为1/3。赢利者大多在100万元左右,而亏损者居然有上千万的。  2017年5月,某汽车产业
期刊
骁途,作为长安铃木全新品牌主张“非凡·等你发现”后的首款战略车型,可谓意义非凡。它的到来,或将成为小型SUV级别中最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车型。为什么?因为无论是从颜值还是到驾乘感受,它都表现的十分出色。  有点小野性  骁途在外观上借鉴了铃木S-CR0SS概念车的一些设计元素,整体视觉效果更为大气时尚。前脸采用了全新样式的直瀑式进气格栅设计,粗壮的镀铬边框及熏黑的网格处理提升了整车质感。前大灯采用时
期刊
115家  7月20日,美国《财富》杂志正式公布“2017世界500强企业”排名,去年110家中国企业上榜,今年中国115家企业上榜,其中有6家汽车企业入选,分别是上汽,位列41名;东风汽车,位列第68名;中国一汽,位列125名;北汽,位列137名;广汽,位列238名;吉利,位列343名。  4.2%  大众集团官方发布数据显示,大众集团今年上半年全球交付量达到52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0.8%。
期刊
一提到“山寨汽车”恐怕总能有聊不完的话题。有的人对于这样的做法拍手称赞,毕竟花上很少的钱就可以瞬间变“富”。而有的人则对此充满了鄙视的眼神,没有自己的创意谈什么设计。然而,山寨之路究竟还能走多远?  可以说从山寨汽车的“鼻祖”双环汽车,到“后来居上”的众泰汽车它们都是靠山寨捞得第一桶金。但是,如今双环已被宣告“死亡”,众泰已被收购,所谓的山寨是否已经画上了一个句号?答案是肯定的,山寨之路已经崩盘。
期刊
2016年7月8日,“萨德”反导系统在韩国开始部署。自此,韩国的影视业,零售业,旅游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囧况,只能说韩国已然失去了它最友好的伙伴。  当然,中韩双边关系动荡,躺枪最严重的除了韩国的旅游业、零售业,当属其另一支柱产业——汽车业。由于受萨德事件的影响,导致大量中国消费者主动回避韩国品牌,韩国车企在中国市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不过,在笔者看来“萨德”事件并不是韩系车在
期刊
“奥迪将毫无疑问重新引领中国市场”  7月11日,奥迪股份公司市场销售董事冯德睿在奥迪全球品牌峰会上表示,“6月份奥迪在华重回第一,经销商信心大振,毫无疑问奥迪将重新引领中国市场”。  “发动机国产是捷豹路虎全球战略里程碑”  7月21日,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国总裁及奇瑞捷豹路虎董事潘庆向在奇瑞捷豹路虎全新发动机工厂开业仪式在表示,“新发动机工厂的开业,说明了捷豹路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信心
期刊
近年来,城市SUV在国内持续火热,多功能性的特点让这种车型很好地满足了消费者多方面的需求。而在目前的市场上,东风本田CR-V毫无疑问的是领跑车型。  2004年,CR-V作为最早进入国内市场的城市SUV,在上市之后便供不应求。13年来,也不乏RAV4、奇骏、途观等对手的相继推出,但直至如今,CR-V历经3次改款,150万忠实粉丝拥趸,仍稳居合资城市SUV前三,可以说是SUV市场中的一棵常青树。  
期刊
在全球化背景下,汽车产业处于飞速发展的变革时期,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在“市场+政策”的双驱动下快速发展,汽车与其他普通消费品不同,政策的推出和变革会直接影响汽车产业的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车市表现波动较大,其中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上半年密集出台的各项政策。  受政策影响最深的,当属新能源汽车。今年上半年,国家累计出台了10余项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涉及到补贴、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等诸多方面。显然,新能源汽车已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