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研究综述

来源 :财会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f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受到学者与管理者的广泛关注。 早期的弃农经营行为折价效应显著, 饱受社会与学者的批评, 但随着多元化战略的调整和经营环境复杂性的增强, 同时出现了折价效应、溢价效应、无关论、非线性相关等研究成果, 而关于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研究也日益丰富。 通过梳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和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发现农业企业会基于分散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经济利益最大化等主观动因而开展多元化经营, 并在实施过程中受产业环境、公司治理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最终作用于企业的绩效和风险。 基于文献研究, 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从丰富研究视角、拓宽研究范围和完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展开。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 多元化经营; 企业绩效; 风险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994(2021)22-0122-8
  一、引言
  由于农业行业具有不可抗力因素多、产业风险高、盈利空间小等特点, 农业上市公司会进行一定程度的多元化经营, 以达到分散风险、增加收益等目的。 20世紀90年代上市的不少农业企业, 由于身份的特殊性有机会享受国家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因此借机寻求相关及不相关的多元化发展而淡出了农业企业, 使它们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遭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 时至今日, 这批“特殊”的企业已大幅减少, 但多元化经营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于农业上市公司, 截至2019年底, 全国44家农业上市公司(采用证监会2020年第三季度上市公司行业分类)已有逾30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多元化经营, 并且其多元化的战略选择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比于无关多元化业务, 更倾向于相关多元化业务; 相比于横向多元化经营, 更热衷于纵向多元化经营[1] 。 可见, 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处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之中。 那么, 这种变化的多元化经营方式能否带来经济后果的变化? 抑或是多元化经营方式本身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就是既定不变的?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大多以总体作为研究对象, 但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应该放到不同的行业中检验, 而不仅仅是放在总体上[2] 。 除此之外, 农业多元化经营是我国特殊制度和农业经济发展的产物, 基于中国国情下的农业行业环境特殊性的考量, 回答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战略给农业企业、农业产业带来的经济后果等问题, 对完善我国农业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布局、实现农业产业融合、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以下二点: 第一, 紧跟多元化经营战略研究现状与理论基础的发展, 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动因、产生的经济后果及其形成机制进行归纳和评述; 第二, 在阐述现有研究局限性的基础上, 从丰富研究视角、拓宽研究范围、完善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以期为丰富多元化经营领域的理论研究、规范农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和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提供借鉴。
  二、多元化经营的概念、类型及测度研究
  (一)多元化经营的概念与类型
  现有研究是从多元化的程度及与主业的相关性两个维度来定义多元化经营的, 前者为经营业务范围的广度, 后者为共享主业资源但业务性质背离主业的程度。 Ansoff[3] 最早以企业经营产品的数量多寡定义多元化, 重点强调其与原有市场和产品的差异。 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的多元化经营的定义主要是刘冀生[4] 、康荣平和柯银斌[5] 提出的观点。 刘冀生[4] 认为, 多元化是企业同时生产并对外出售两种及以上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的行为, 即侧重于产品的差异化。 康荣平、柯银斌[5] 则认为, 多元化是企业跨多个行业开展一系列经营活动的行为, 即侧重于行业的差异化。 对于农业上市公司而言, 表现为: 一部分基于现有市场横向扩展生产经营的领域, 或进入原核心产业的上、下游产业, 或围绕原有的业务增添相关新业务, 采用“农业+农业相关”经营模式; 一部分涉足了与原主营业务完全不相关的经营领域, 如金融、房地产等行业, 采用“农业+非农业”经营模式; 还有一部分则多元化兼营相关与不相关业务。 表1列示了具有代表性的多元化经营概念和类型[3-8] 。
  (二)多元化经营的测度
  基于多元化经营的定义, 其度量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多元化的程度与类型两个方面。 现有研究采用的度量指标主要有业务单元数、赫芬达尔指数、熵指数、中心指数以及按专业化率进行的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划分。 既有文献多使用赫芬达尔指数与熵指数, 其中: 赫芬达尔指数通过各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反映企业经营范围的广度, 是多元化程度的反向指标, 根据指数范围将多元化分为高度多元化、中度多元化以及低度多元化; 熵指数最早由Berry[9] 提出, 该指数与企业多元化的程度正相关。 前者为平方和的形式, 会放大不同多元化经营程度之间的差异, 而后者需要使用对数函数, 对占比较小的业务更加敏感。 为了进行更细分的研究, Jacquemin和Berry[10] 将多元化的类型纳入公式中, 按照多元化经营领域与主业的相关性将多元化分解为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 从而能够综合度量多元化经营的程度。
  三、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影响因素研究
  关于多元化经营的动因, 国内外的研究发现企业会基于协同效应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风险分散理论、政府政策理论和社会制度理论六个方面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11] 。 根据对既往文献的梳理, 风险分散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与委托代理理论在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研究中受到广泛认同。 上述动因均可概括为多元化经营的主观动机, 而上市年限、股权结构、企业规模及所在行业等客观因素也显著影响了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战略选择及其实施程度[12] 。   (一)主观动机
  1. 基于风险分散理论。 凯夫斯和斯蒂文斯认为, 多样化的投资行为可以减少单一性投资带来的风险, 降低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对于农业行业来说, 农产品的产出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然环境的约束, 加之市场因素的影响, 产品的收益波动较大[13] 。 部分农产品能够享受国家价格保护政策, 如果制定最高定价, 将更不利于企业盈利, 使企业面临更大的经营风险。 鉴于此, 部分农业企业的管理者会将资产投入农业相关行业甚至非农行业以分散农业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14] 。 刘晓云、应瑞瑶等[15] 将36家农业上市公司与91家非农业上市公司对比后发现, 前者多元化经营程度更高但背离主业的程度更低, 且其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动因并不是比较利益偏低, 而是基于行业高风险的考量。 实证研究方面, 部分学者通过研究企业风险对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的影响证实了企业具有规避风险的动机[16] 。
  2.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 1976年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效应理论认为, 经营者若能有效利用资源, 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并提升收益。 而多元化经营作为寻求公司特质最优配置的动态搜寻与匹配过程, 能够促进企业资源投入产出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协同效应[17] 。 基于协同效应理论, 部分农业上市公司为利用公司的剩余资源和要素而将其投资到其他新的行业, 以期扩大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 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获得超额利润。
  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Berle和Means[18] 于1932年基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研究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他们研究发现, 管理者会将企业的剩余资源投入其他行业, 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和提高经营业绩, 从而提升自己的声誉和薪酬, 即企业走上多元化道路受管理者谋求个人利益动机的影响。 这一点更能够体现在经营周期长、盈利能力差的农业上市公司中[14,19] 。 于新利[20] 、余鹏翼等[21] 同样得出了多元化经营有利于提升企业短期财务绩效的结论, 进而从某种角度验证了管理层的短期主义目标。
  (二)客观条件
  根据对既有文献的梳理, 部分关于多元化经营实施效果的研究将多元化视为外生变量, 但企业外部的行业环境、市场机制等因素, 以及企业内部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上市年限等因素均会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22-24] 。 周琴[16] 、卫龙宝等[25] 研究发现, 上市年限长的企业其多元化经营的倾向更大。 熊风华、彭珏[22] 认为, 行业环境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经营效率和行业增长机会来引导管理者的多元化经营决策, 而农业行业的收益比较低下, 资本投入产出效率也较低, 行业发展缓慢, 使得农业上市公司纷纷采取多元化经营的战略。 完善的市场机制能提升市场的有效性, 使企业的经营更理性, 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会更符合市场的要求。 此外, 股权结构作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倾向。 现有研究主要从股权集中度、国有股比例及管理层持股比例三个方面研究股权结构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 表2列示了部分研究成果。
  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方面, 现有研究多认可高股权集中度对管理层谨慎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控制作用, 即高股权集中度使大股东自身利益与公司利益趋同, 促进其对管理层进行监管, 降低了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代理成本, 从而做出更加稳健、谨慎的多元化经营决策。 部分研究则认为二者呈倒“U”型关系, 即只有当第一大股东股权比例达到一定程度以后, 多元化经营决策才会受到制约。 然而对于管理层持股比例方面的研究结论差异较大, 这种分歧主要产生于持股政策是促进管理层经营的谨慎性, 还是促使管理者进行盲目多元化经营以获取短期收益、提升个人地位与薪酬, 而其差异可能是由不同年份所选样本的管理层持股比例、企业内部监管机制的差异造成。
  四、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研究
  企业会出于各种动机进行多元化经营, 但其效果如何或者会引发哪些问题需要通过其产生的经济后果加以验证。 现有研究多从企业绩效、综合风险两个方面研究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后果。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绩效的界定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业绩与资源利用效率。 既有文献对企业绩效的研究多采用会计财务方法, 即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及每股收益指标或构建财务指标分析体系进行主成分分析用以评价企业的绩效; 极少有学者采用市场法如超额价值法、托宾Q值或市盈率、市净率指标, 原因在于受我国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有效性的制约, 市场法指标不能客观反映企业真实的盈利能力。 在综合风险方面, 学者们主要研究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一)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多元化和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主要有多元化经营折价、多元化经营溢价、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无关和二者非线性相关四种观点。 观点不统一的原因在于, 多元化经营战略会同时产生正向、反向兩方面的作用, 最终体现为净效应, 而在不同的多元化经营环境下两种作用发挥的程度不同, 加之数据、模型等方面的差异, 导致有关多元化经营战略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研究至今尚未得出一致结论。 一方面, 根据协同效应理论, 经营者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实现规模经济, 降低成本和提升收益。 而多元化经营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协同效应。 另一方面, 基于组织理论的观点, 公司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后, 多元化的经营环境会使组织结构复杂化, 导致内部协调成本、管理成本升高, 企业绩效降低。 此外,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 多元化经营的复杂性会引发大股东与管理人员间的信息不对称、财务控制、交叉补贴等问题, 导致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降低。 因此,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会同时产生促进作用与抑制作用, 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   根据对文献的梳理,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最受认同。 一方面, 基于農业行业的特质, 农业上市公司实施的多元化经营使其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协同作用, 并且进入其他行业需要突破行业壁垒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原主营业务资源, 协调成本、管理成本均会升高, 投入产出难以配比从而损害企业绩效; 另一方面, 多元化经营的复杂性会引发大股东与管理层间的信息不对称、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效率偏低和激化代理成本等问题, 从而导致多元化折价[28-34] 。 之后, 为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部分学者对多元化类型进行了细分并分组建模。 例如: 孙立慰、余国新[35] 实证研究得出, 企业绩效与其整体多元化程度负相关, 但与相关多元化程度和非相关多元化程度的相关性不显著。 王颖、刘劭春[36] 基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发现: 总体上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具体来看, 企业绩效与单一型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显著负相关, 而与主导型和相关多元化经营并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但在多元化经营折价效应观点层出不穷并持续多年的同时, 也有学者发现了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的溢价效应, 如吴晓芬[37] 发现多元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上升, 但在多元化过程中应保持较高的去杠杆化。 刘克春等[38] 以江西农业龙头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发现多元化经营战略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但前提是适度规模的非农多元化经营。 上述研究证明了多元化经营有助于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除纯粹的折溢价说外,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在多元化经营初期, 获益渠道的增加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促进作用, 但随着多元化经营程度的进一步提高, 企业要对抗行业进入壁垒并承担各项成本费用增加带来的资金压力和管理风险, 导致企业绩效不增反降, 例如: 柴斌锋[39] 得出二者大致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 雷翔宇[40] 则发现在企业多元化程度较低时, 多元化经营会促进企业绩效的增长, 当多元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 多元化经营反而与企业绩效负相关。 周芹[16] 研究得出, 相关多元化经营会带来企业绩效的降低, 但从事相关多元化经营后又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时, 企业绩效会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 即一定程度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 与倒“U”型关系结论相反, 部分学者基于协同效应理论得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 农业资产专用性强, 资源禀赋有限, 企业会因为盲目投资而逐渐进入“陷阱”底部, 但随着多元化的推进, “干中学”使企业管理成本不断降低、产业资源充分配置, 在度过“陷阱”底部之后, 将会显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26,41] 。 根据既有文献, 也有部分研究认为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财务绩效无关联关系[1,28] , 原因在于多元化是一个内生变量, 其作为一种经营与管理的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因此多元化折价与实施的多元化战略无关, 而是由多元化产生的原因所致[22,42,43] , 而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的结论在众多非农业企业的研究中同样得到了验证[44,45] 。 企业所处的行业、业务类型、规模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多元化经营决策, 因此在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多元化的内生性问题[46] 。
  (二)基于不同视角的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由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本就是“多元”的, 且各种机制的作用程度取决于多元化经营的环境, 部分学者开始求证某些因素是否会影响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强度或方向, 具体如图2所示。
  1. 多元化经营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交互作用。 基于政府支持视角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研究, 源于政府补贴对多元化经营的驱动作用。 有研究认为, 政策与资金支持有助于改善多元化经营的实施条件、拓宽经营渠道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例如邓新明[47] 研究发现, 相比于不具备政治关联的企业, 具有政治关联的企业若采取多元化经营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进而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在农业领域的相关研究中, 学者多肯定政府支持本身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 但认为其与多元化的交互作用并不会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反而使多元化经营的折价效应更加明显。 例如范黎波、马聪聪等[48] 基于权变视角研究得出, 政府补助在促进农业企业绩效提升的同时, 会与多元化程度产生交互影响: 企业的专业化经营会促进政府补贴带来农业企业绩效的提升, 而随着企业政府补贴水平的提高, 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更加凸显。 刘云芬、陈砺[49] 基于协调成本视角研究发现, 政府支持会促进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的提升, 同时政府支持与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产生交互影响, 且随着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 总体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与公司绩效之间的负向关系会加强。 夏宁、王元芳[50] 研究发现, 政治关联能够促进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提升, 但多元化经营企业的绩效不会因政府的帮助而得到改善。
  2. 环境动态性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环境的动态性会对企业战略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强度或方向产生影响, 当组织战略与环境相匹配时, 战略才能使组织的竞争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由于多元化经营战略是组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其产生的经济后果时应当考虑外部环境动态性产生的影响[51] 。 陈兵、姚忠智[51] 研究发现, 环境动态性的增强会进一步增加多元化经营产生的协调成本, 进而使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负向影响逐渐增强。 孙戈兵[52] 发现, 多元化与专业化的战略选择存在临界曲线, 由于环境的复杂性, 多元化或专业化选择总是围绕最优选择临界值上下波动, 而两种战略选择的交替出现与循环往复正是导致多元化折价或专业化溢价产生的内生性因素, 而针对农业行业多元化的研究, 也应考虑到企业在环境变化下对两种战略的动态选择。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梳理, 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 如果不考察企业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 将导致这些模型只限于分析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 而没有考虑企业如何实现资源、环境、战略多维匹配的动态过程。   3. 企业规模对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企业规模如何调节多元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主要取决于企业规模的扩大是促进了多元化经营的规模效应、范围经济, 还是导致了管理成本、协调成本的增加。 范黎波、马聪聪等[48] 研究发现, 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负面影响会减弱, 即企业规模产生了负向调节作用, 弱化了多元化的折价效应。 柴斌锋[39] 研究发现, 农业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与多元化经营程度呈倒U型关系, 且企业规模对二者间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其调节速度是不断减缓的。 在门槛效应研究方面, 李晓阳、魏彰迪等[53] 研究发现, 引起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影响发生改变的规模门槛值为1862899533元, 当农业上市公司缓慢成长且规模小于门槛值时, 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将难以实现,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无显著影响; 当其快速成长且规模突破门槛值后, 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得以实现, 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
  4. 多元化经营对股权结构影响企业绩效的中介效应。 股权结构既会对企业绩效产生直接影响, 也会通过利益制衡和决策效率两个层面对企业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而根据前文的梳理可知, 企业股权结构会影响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 那么多元化经营是否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呢?股权结构对企业绩效的直接影响与通过多元化作用的间接影响结果是否一致, 以及在该过程中多元化起到了怎样的中介作用? 权慧芳[54] 研究提出: 拥有一定控制权的股东会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影响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布局及相应决策的制定, 最终作用于企业绩效; 当公司管理层持股比例较高时, 其个人利益与企业目标和股东利益趋同, 实施多元化战略时会更加谨慎、稳健, 因此也会通过多元化这一中介指标影响企业绩效。 于新利[21] 研究认为, 企业股权集中度越高, 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长期财务绩效的折价效应越显著。 这表明, 多元化折价部分来自控股股东的利益攫取行为。 此外, 钟李晗、俞静[35] 分别对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分组回归发现, 民营企业在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时易出现为追求短期收益盲目投资、置企业的风险和可持续发展于不顾的行为, 相比之下, 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经营往往更为谨慎而不是盲目追求短期效益, 因此多元化经营对民营企业的负向影响更明显。
  五、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的影响研究
  明确多元化战略是否具有分散风险的作用, 对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管控、科学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发现, 多元化经营的程度、类型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均会产生不同影响。 关于相关多元化经营对企业风险的分散作用, 已有文献基本达成共识, 因为选择农业相关领域进行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企业剩余资源, 市场和技术壁垒低, 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从而降低企业风险, 但关于总体多元化、非相关多元化对企业风险的影响仍存在分歧。 马文丽[55] 对非相关多元化的程度进行分组回归后发现, 高水平的非相关多元化经营会使财务风险增加、经营风险降低; 中等水平的非相关多元化不会对财务风险及经营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而低水平的非相关多元化会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闫迪、郑少锋[56] 研究发现, 总体多元化会导致财务风险上升, 且不能缓解经营风险, 而相关多元化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非相关多元化则不会对二者产生显著影响。 张华青、张敏[57] 发现, 主导业务型企业和相关业务型企业分散财务风险的能力均较弱, 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主导业务型企业的财务风险逐渐高于相关业务型企业, 而非相关业务型企业分散财务风险的能力仅在发展初期时较强, 而后其财务风险会随着多元化业务的变化发生改变。
  此外, 不同生命周期下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也具有异质性。 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战略不仅不会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 还会增加经营失败的风险, 而成熟期是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突破成长极限、轉移风险的最佳时机[58] 。 朱楠、王晓丽等[59] 进行了更细分的研究并证实了上述观点, 她们通过将样本按所处生命周期分组建模研究发现, 财务风险与总体多元化经营程度和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程度正相关、与相关多元化经营程度负相关, 且与成长期相比, 上述作用效果在成熟期更加显著。
  六、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研究述评与展望
  (一)多元化经营作用机制复杂, 仍需进一步丰富研究视角
  目前, 关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多以测度二者的相关关系为主, 这种直接分析的研究方式只能大致估计出一个平均结果, 而不能揭示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全面影响。 然而, 多元化经营会通过多个环节作用于企业绩效, 而每个环节上的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时会基于各种前提条件, 将各种因素作为调节变量或中介变量纳入模型中。 并且, 基于环境变动的多元化经营的现有研究较少, 未来研究应多关注外部动态环境、企业生命周期等因素对多元化经营战略与其实施效果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并深入挖掘多元化与专业化战略基于环境变化的动态转换过程, 毕竟企业的多元化与专业化经营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 采用孤立、分割的研究方法将产生内生性偏差[60] 。 管理者必须关注环境的动态波动性, 提升企业应对环境变动的能力, 适时调整经营战略。
  (二)多元化经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有待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
  现有的关于多元化经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绩效、企业风险层面, 而多元化经营产生的经济后果同样是“多元”的, 面临日益复杂的多元化经营环境, 未来研究者应该进一步拓宽研究范围, 探索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现金流等方面的影响。 并且, 关于多元化的研究多是针对行业的多元化, 缺少对地域多元化以及地域多元化与行业、产品多元化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 此外, 对多元化经营产生的经济后果的研究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绩效和企业风险的静态结果, 而是应该扩展到成长性、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动态趋势方面。   (三)多元化经营研究的结论仍有分歧, 需要不断完善研究方法
  既有研究关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后果的结论仍未达成共识, 可能有如下三个方面原因: 第一,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方面的差异。 关于对农业上市公司的界定, 有些研究剔除了农业相关产业或上下游行业而有些并未剔除, 加之样本筛选方式不同等原因, 导致样本范围划分出现差别; 在数据方面, 不同年份同一指标的数值、选用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以及样本的时间跨度等不同, 可能会影响检验结果及其显著性。 第二, 解释变量测度、控制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方面的差异。 赫芬达尔指数的平方计算方式会放大多元化经营程度之间的差异, 而熵指数需要使用对数函数, 对占比较小的业务更加敏感, 加之不同时期企业多元化状况有别, 最终导致研究结论存在差异。 在模型构建方面, 现有研究多以线性关系为主, 而鉴于多元化经营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和经营环境动态变化的特点, 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并非单一线性相关, 可通过构建门槛模型、引入高次项等方式深入挖掘多元化经营的作用机制, 对不同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企业规模、行业环境下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 发掘各种作用机制占据主导地位的边界条件。 第三, 多元化的内生性问题造成的差异。 企业收益稳定性、盈利状况等原因均可能影响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 因此多元化具有内生性特征。 鉴于此, 构建的模型是否存在内生性偏误问题会直接影响研究的科学性, 有必要在研究中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检验多元化经营的内生性。 综上, 未来应不断完善多元化经营的研究方法。
  【 主 要 参 考 文 献 】
  [1] 李熠翔.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9.
  [2] Saptarshi Purkayastha.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Indian Manufacturing Firms[ J].Global Business Review,2013(1):1 ~ 23.
  [3] Ansoff H. I..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7(5):113 ~ 124.
  [4] 劉冀生.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69.
  [5] 康荣平,柯银斌.企业多元化经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21.
  [6] L. Wrigley. Divisional Autonomy and Diversification[D].Harvard: Harvard University,1970.
  [7] Rumelt R. P.. Strategy,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74:1 ~ 189.
  [8] Rumelt R. P.. Diversif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4):359 ~ 369.
  [9] Berry C. H.. Corporate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 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75(14):371 ~ 383.
  [10] Jacquemin A., Berry C.. Entropy Measur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Corporate Growth[ 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1979(4):359 ~ 369.
  [11] 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等.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 J].管理世界, 2005(8):94 ~ 104+172.
  [12] 姜付秀.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 J].管理世界,2006(5):128 ~ 135.
  [13] 刘钰辰,罗华伟,张黎.专用性资产投资对农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 J].农村经济,2007(9):57 ~ 59.
  [14] 杨赟涛,丁丽萍.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动因分析[ 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113 ~ 114.
  [15] 刘晓云,应瑞瑶,李明.新业务、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基于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的比较[ J].中国农村经济,2013(6):60 ~ 73.
  [16] 周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5.
  [17] 金晓斌,陈代云,路颖等.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J].经济研究,2002(9):67 ~ 73+95.
  [18] Berle, Means. 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1932:1 ~ 22.
  [19] 刘骥.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基于农业产业化视角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20] 于新利.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7.   [21] 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 J].管理科学,2005(1):79 ~ 83.
  [22] 熊风华,彭珏.产业环境、公司治理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 J].财会月刊,2011(9):15 ~ 19.
  [23] 彭熠,姚耀军,邵桂荣.我国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成因分析[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8(2):116 ~ 122.
  [24] 徐雪高,沈杰,季牧青.农业上市公司“弃农”行为及其成因分析[ J].农村经济,2008(2):84 ~ 87.
  [25] 卫龙宝,方师乐,吴建等.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 J].农业经济问题,2017(12):62 ~ 72+111 ~ 112.
  [26] 赵景芬.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特征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研究[ J].财会月刊,2015(27):14 ~ 18.
  [27] 彭艳霞.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28] 林乐芬.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J].中国农村观察,2004(6):66 ~ 70.
  [29] 王莹,施锐敏.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J].金融经济,2006(2):87 ~ 88.
  [30] 彭熠,黄祖辉,邵桂荣.非农化经营与农业上市公司企业绩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财经研究,2007(10):117 ~ 130.
  [31] 熊风华,彭珏.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其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J].财会月刊,2009(27):17 ~ 20.
  [32] 夏显力,张兴龙,任健华.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J].财会月刊,2011(21):28 ~ 30.
  [33] 赵景芬,戴蓬军.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能否提高综合业绩[ J].财会月刊,2013(18):22 ~ 25.
  [34] 钟李晗,俞静.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 J].农业工程,2017(3):187 ~ 188.
  [35] 孙立慰,余国新.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分析[ J].现代商贸工业,2008(9):192 ~ 194.
  [36] 王颖,刘劭春.多元化经营对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链视角[ J].上海管理科学,2019(1):107 ~ 112.
  [37] 吴晓芬.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基于PVAR模型[ J].长春大学学报,2019(5):15 ~ 19.
  [38] 刘克春,张明林,包丽.多元化非农经营战略对农业龙头企业产出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江西省农业龙头企业的经验数据[ J].中国农村经济,2011(12):25 ~ 34.
  [39] 柴斌锋.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对其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 ~ 11.
  [40] 雷翔宇.多元化经营行为对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武漢:华中师范大学,2018.
  [41] 崔迎科.农业上市公司非农化经营“陷阱”的实证研究——基于74家农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 J].农业技术经济,2013(7): 118 ~ 127.
  [42] Belen Villalonga, Raphael Amit. How Do Family Ownership,Control and Management Affect Firm Value?[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4(2):385 ~ 417.
  [43] John R. Graham, Michael L. Lemmon, Jack G. Wolf. Does Corporate Diversification Destroy Value?[ J].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2(2):695 ~ 720.
  [44] 袁玲.大股东控制、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价值[ J].经济经纬,2012(6):112 ~ 116.
  [45] 肖仲云.企业多元化战略与企业绩效测度及实证[ J].统计与决策,2013(19):171 ~ 174.
  [46] 洪道麟,熊德华.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分析——基于内生性的考察[ J].金融研究,2006(11):33 ~ 43.
  [47] 邓新明.我国民营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战略与公司绩效[ J].南开管理评论,2011(4):4 ~ 15+68.
  [48] 范黎波,马聪聪,马晓婕.多元化、政府补贴与农业企业绩效——基于A股农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 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83 ~ 90+112.
  [49] 刘云芬,陈砺.多元化、政府支持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J].农业技术经济,2015(2):118 ~ 128.
  [50] 夏宁,王元芳.农业企业政治关联、多元化与绩效实证研究[ 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4):102 ~ 110.
  [51] 陈兵,姚忠智.中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战略与绩效的关系——基于环境动态性调节效应[ J].江苏农业科学,2018(9):341 ~ 346.
  [52] 孙戈兵.多元化、归核化与公司绩效的关联性研究:动态一致性观点[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53] 李晓阳,魏彰迪,赵宏磊.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以中国34家农业上市公司为例[ J].农业技术经济,2018(5):93 ~ 103.
  [54] 权慧芳.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
  [55] 马文丽.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散作用——基于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 J].财会通讯,2019(8):40 ~ 45.
  [56] 闫迪,郑少锋.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风险分析[ J].财会通讯,2018(8):43 ~ 46.
  [57] 张华青,张敏.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财务风险实证分析[ J].财会月刊,2014(24):18 ~ 22.
  [58] 赵小芸.企业生命周期与多元化发展战略——基于资源、能力和市场机会动态匹配的视角[ J].上海经济研究,2008(7):90 ~ 94.
  [59] 朱楠,王晓丽,石道金.多元化经营对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影响——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69 ~ 76.
  [60] 孙戈兵,胡培.多元化与归核化战略转换及其价值效应[ J].财经问题研究,2013(5):16 ~ 23.
其他文献
【摘要】以2010 ~ 2019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 探究企业金融化与成本粘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企业金融化对成本粘性具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弱、套利动机强、国有企业以及盈利能力弱的样本中显著, 说明企业倾向套利动机与倾向保值动机的金融化行为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并且企业的套利动机越强, 其金融化与成本粘性之间的负向关系越显著, 该结论从成本粘性的角度
期刊
【摘要】在内部审计资源投入有限的现实条件下, 新时期所要求的内部审计全覆盖成为一种矛盾, 需要内部审计进行技术创新, 提高现有审计团队的审计效率。 本文以数据审计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论述未来智能审计的优势、智能审计相关概念的辨析、智能审计阶段的划分、智能审计系统框架设计、智能审计在审计流程中的应用等问题。  【关键词】内部审计创新;数据审计;智能审计;审计效率  【中图分类号】F23
期刊
【摘要】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但PPP项目落地率偏低, 且城市间差异较大, 反映了各地营商环境对社会资本投资的不同影响。 通过收集河南省17个地级市营商环境相关数据, 采用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整合政府能力层面和市场能力层面共6个前因条件, 探究营商环境要素的耦合对于PPP项目落地率的影响; 构建高、非高落地组态共4种构型, 发现单一要素不能影响P
期刊
【摘要】政府环保补贴能否提高企业环保补贴绩效不仅是一个有待检验的科学问题, 而且探究这一问题对深化环境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支持打赢蓝天保卫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鉴于此, 基于新《环保法》和《环境保护税法》这两个外生政策冲击事件, 选取2011 ~ 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 考察环境规制“组合拳”对环保补贴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 政府环保补贴能够显著
期刊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城乡协同发展被提到了更高层面。 如何科学测度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在构建城乡协同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 测度湖北省城乡协同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 实证结果显示: 湖北省城乡协同发展水平整体在波动中提升, 城乡系统耦合度起点高、发展快, 城乡系统协调度得到稳步提升, 城乡耦合协调发展经过了拮抗阶段、磨合阶段和高水平耦合阶段
期刊
【摘要】企业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空前加剧, 承担风险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风险承担旨在把握不确定性中蕴含的获利机遇, 但如何才能实现“险中求胜”, 现有研究尚未阐明。 本文在阐释风险承担战略属性的基础上, 揭示风险承担到绩效实现的过程具有动态复杂性, 进而从资源和能力视角构建风险承担与企业绩效的基本理论框架, 指出企业承担高风险后获取、培育资源和能力能够提升企业绩效。  【关键词】不确定
期刊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
期刊
【摘要】以我国在美上市中概股公司2005 ~ 2018年数据为样本, 检验双重股权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实证结果表明, 双重股权结构对审计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该影响主要是由于高、低投票权的设定加剧了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程度, 从而使得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冲突变得更为严重所导致的。 研究结果不仅为股权结构、代理冲突和审计费用方面的文献提供了有效补充, 也能帮助国内投资者和监
期刊
【摘要】普惠金融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略的重要手段。 对普惠金融减贫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综述, 介绍普惠金融及贫困水平的主流测度方法, 阐释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理论机制, 探讨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作用效果, 并进一步聚焦和解析普惠金融减贫的马太效应及其机理。 在此基础上, 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普惠金融;贫困减缓;金融扶贫;马太效应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影子银行作为目前非正规金融体系的“重量级选手”, 引起学界、商界和会计界的极大关注。 主流研究从对影子银行起因的探索, 逐步深化为对影子银行规模的测算、风险控制以及经济后果分析, 致力于挖掘其深层的调控与发展机制。 但是少有文献对影子银行经济后果进行系统梳理。 由此, 首先在查阅近十多年来对影子银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阐释影子银行的概念内涵及其规模测度方法; 然后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影子银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