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里巴巴“入侵”百度领地进入网络广告市场;百度执意攻入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帝国。一场由两巨头掀起的战争将给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2007年11月20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当网民像往常一样畅游网络时,一场由两个“帝国”掀起的“战争”已经打响。交战双方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标杆性企业——百度和阿里巴巴。任何战争的影响远远超越交战双方本身。由两豪强引发的这场“战争”势必引来更多的参战者,未来行业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人们期待。
出兵双方是有备而来
在阿里巴巴11月20日宣布推出全球首创的基于本土化的网上广告服务——阿里妈妈网站,以高姿态杀进国内日渐火热的网络广告市场以前,已经酝酿了100天。电子商务巨人第一次将触角延伸至网络广告领域,并在中国市场向百度施压,与百度展开了“阵地战”。
阿里妈妈的出招与此前主流互联网广告模式有所不同,它将搜索与阿里巴巴的信任评价和安全支付等相结合,构成一个面向中小网站的广告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是以一种新型的第三方平台形式来聚合数量庞大的广告需求双方。这对网络广告的霸主百度构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回应,百度一方面很快认识到阿里妈妈带来的冲击,在对手上线后不久,即宣布计划大幅调整其联盟伙伴的分成结构,最大升幅达14%。另一方面,百度看中了对手的网上交易市场。今年以来百度公司开始自己进行平台评估和研发,并单独成立了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据悉,今年国内C2C领域成交总量可达到210亿人民币,占全国零售量的0.9%,预计到2010年,将占全国零售量的2.8%左右。
据百度方面透露,百度C2C网站将在2008年内上线,上线后并不收费。百度承认目前的确还没有一个既定的准确的盈利模式。但李彦宏胸有成竹地认为,目前百度市场份额达74.5%,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知识社区,这两大因素是百度进军电子商务的基石。
百度的杀手锏是精确的搜索,再加上百度贴吧里的大量用户,百度进军C2C显然也对电子商务的霸主阿里巴巴构成了巨大威胁。
阿里巴巴咄咄逼人实力相当的较量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阿里妈妈的门槛更低,一元钱的广告位也可以销售,很容易吸引大量的有内容但是流量不高的小网站。并且,无论对广告主还是中小网站来说,阿里妈妈还是一个透明的广告平台。中小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广告媒体,挑选内容、时间,还能掌握效果。
据阿里巴巴透露,今年8月上线的“阿里妈妈”网站目前已汇集了15万余家中小网站和13.5万个人博客站点,超过38万个广告位。阿里妈妈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天新增近4000家中小网站,新增1万名个人博客,新增2万余广告位,覆盖中小网站总流量超过10亿PV/天,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广告交易平台。目前已有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及企业与“阿里妈妈”签约,通过该网站投放广告。
有分析认为,阿里妈妈的优势在于其在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方面极其广泛的广告网络,这决定了其广告的准确率高,并将带来“比较优势”和产生“网络外延”,从而给该公司产生更大的市场覆盖率,无疑,阿里巴巴会迅速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马太效应”延伸到网络广告界,搅动整个网络广告市场。
有业界人士对本刊说,阿里妈妈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将是阿里巴巴集团在推出阿里巴巴B2B淘宝C2C、支付宝和阿里软件之后,又一个适合中本土环境的创新的互联网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妈使得阿里巴巴购并中国雅虎所获得的搜索运营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将整个集团资源更好地整台起来。
除此以外,阿里巴巴刚从香港上市中获取了大量现金储备,并与日本软银就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的未来达成高度一致,蓄势挑战Google和百度。
当然,阿里巴巴在与百度的战略竞争中也存在一些失误。当百度谋划展开基于搜索的电子商务战役时,阿里巴巴却沉湎于淘宝的赢利问题、对雅虎中国的整合问题以及自身庞大战线的资金筹措问题之中,一直注意到百度的潜在威胁;
比较百度和阿里巴巴的用户群体,也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弱势。百度用户属于全社会、全网络,没有具体的身份、行业、角色、注册限制,是一个完全开放、具有强大社会性、全民性的群体;阿里巴巴用户则侧重于商人以及大量身份色彩相对薄弱的淘宝的个人用户,甚至还没有囊括绝大多数没有上网的中国“商人”,因此阿里巴巴商业力量的“社会性”比百度更逊一筹。
百度怎甘示弱
对于百度来说,此前一直居于国内网络广告平台首位,此次阿里巴巴搭建网络广告平台,显然将给百度带来较大冲击。或许正因为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百度高调宣布进军网上购物市场,箭头直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
虽然花旗集团的研究并不对百度此举感到乐观,认为百度进入C2C市场将面临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激烈竞争,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但事实上,百度已经牢牢盘踞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宝座,垄断着搜索市场,还影响着各大网站的流量,是中国网民上网的重要入口,这些都决定了其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百度进军电子商务可能早有预谋。拥有数量巨大的流量,目前只是靠网络广告获取收益显然不会让李彦宏满足。除了网络广告之外,电子商务无疑是百度的首选。从目前的情况看,百度在这方面已经具备同阿里巴巴竞争的较强优势:
巨大的流量意味着人气,为了提高用户的忠诚度,页面停留时间,百度产生了贴吧——一个巨大的用户交互平台。
局部试水百度币业务。通过百度币的兑换功能实现对影视、电子图书、软件、虚拟头像、道具等有“重要增值意义”搜索的收费。
百度空间的出现无疑解决了用户“家”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主抢注了许多有商业价值的域名,如果百度空间成为一些商家的主页,那么,百度空间的首页,将来也将成为一个必争之地。这样一个B2C,或者C2C的平台似乎已呈现出了一个轮廓。
百度近来选择的两个电子商务战略伙伴中国工商银行和贝宝都是在电子支付领域,更让人觉得百度有意在电子支付领域有所发展。
联盟合作。到目前为止,百度和唱片,电视,软件,网游,视频,IT产品等各行业的龙头都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围绕网民生活为主的体验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强化搜索能力。毕竟百度的搜索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细化搜索能力,走搜索+电子商务的路线,才能立于不败。
尽管百度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具备先天优势,但也存在继续解决的问 题:
首先,之前收购易趣失败,无疑会让百度多走一些路。
而在销售渠道上需要拓展,目前国内线上是云网,线下是盛大。这是百度的无奈,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网民还是主流,缺少传统的销售渠道,百度币无疑缺了一条腿。
百度需要建立一个足以和阿里巴巴抗衡的诚信体系。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的C2C支付体系,可能是淘宝+工行,百度+招行的配置模式。现在前者已经合作成熟,后者还需要几多磨合。
配货渠道问题。如今C2C和B2C界限已经模糊,当当和卓越交出的成绩单不是很尽如人意。商务社区,配货第一。百度如何打造自的物流渠道也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依照百度目前的资源来看,百度可通过各地的callcenter形成指挥中心,建立一个物流渠道。
除此以外,在流量、搜索社区、技术方面,腾讯不不比百度差,拍拍如何呢?因此百度做C2C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背景
实际上,双方的交战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互联网的普及给广告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涵盖了1.3亿高端人群,是分众的四倍,然而客户在互联网上的投入却一直偏低,所以即使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种富媒体的互联网创意展示并没有办法被认可为“主流广告”,而是被当成“需要时才用”的创意补充。而造成这利益尴尬的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广告代理商没有注意到互联网在广告界的经济亮点,忽视了互联网给广告带来的经济价值。
网络广告的潜力是在谷歌上司后的2005年才逐渐被传统广告界所重视,最近两年,其增长速度惊人。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价值接近40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0%,全年广告价值总额或将超过80亿元,据相关机构预测,网络广告将成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营收来源,其次是电子商务。
在国际上,谷歌、微软、雅虎等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块诱人的“蛋糕”。今年,微软以60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aQuantive:雅虎以近7亿美元价格买下RightMedia公司,还以3亿美元价格“吞下”美国第五大互联网广告商Bluelithium,谷歌正在试图以31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一大网络广告商Doubleclick。
在阿里巴巴方面,马云认为,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从来就不可分割,中小网站是互联网世界中重要的一环。阿里巴巴也较早地预见到了搜索引擎入侵的可能性,于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即是看中雅虎中国的搜索引擎对电子商务链条的补充作用。
另外,创立于2003年5月的淘宝网,虽然目前在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中排名第一,但淘宝走免费模式,以此向eBay在中国收购的电子商务网站易趣发起冲击,经过艰难的较量才终于击败以收费模式为基础的易趣。2006年底,淘宝注册用户超过3300万,2007年上半年交易额超过150亿元,但淘宝网至今仍未盈利,这更加坚定了马云寻找另一个快速增加收益的利润点。
而在百度方面,百度则打算分割电子商务的巨大蛋糕。原因很简单:
第一,百度进入电子商务可以发挥搜索引擎的优势。有研究表明,中国49%的C2C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入电子商务网站,由于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约70%的份额,所以,相当比例的用户是经过百度进入电子商务网站的。
百度进军C2C市场,可以看作是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两大板块的碰撞,这一情形在美国已经发生。2005年底,Google推出Google Base服务,令用户方便地买卖各种各样的商品,对eBay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第二,阿里巴巴上市意味着中国的网民使用电子商务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选择此时进入,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虽然目前染指电子商务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在早期,仍有很多的机会,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屯子商务交易额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只有0.8%,而美国是8%,韩国更高,为12.6。百度更是乐观地预计两年至三年后,中国电子商务占比会提高到2.8%,增长速度会很快,而且空间很大。
也有观点认为,百度进军C2C业务不仅是业务增长的需要,更是存在天然的契合点,因为搜索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十分密切,缺一不可。网民寻找商品和比较价格离不开搜索的帮助,因此具备它出击C2C业务的条件。
影响由两巨头掀起的战争势必波及整个互联网行业。
在电子商务方面,目前国内有三大C2C网站,淘宝、易趣和腾讯的拍拍网,其中淘宝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即将形成的竞争格局,百度乐观地认为中国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理由是当年淘宝从市场占有率90%的易趣中成功夺权。
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表示,百度开通C2C平台,从此国内互联网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电子商务是未来一个大趋势,百度拥有庞大用户群,这些为百度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百度在过去曾推出过贴吧、知道、博客、新闻等数十项新业务,但都不如其进军C2C业务那样具备震撼力。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很可怕,他会影响这个市场的未来。尽管阿里巴巴和腾讯是目前C2C市场的强者,但百度的插足将会改写整个市场的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付费搜索业务的未来增长,同时也将刺激阅内整个电子商务格局发生变化。因为国内C2C网站一直依赖搜索服务,百度也具备中小企业的庞大资源,这些因素都将使百度成为C2C市场的最大“劲敌”。
来自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C2C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的淘宝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其他市场则由腾讯拍拍利TOM易趣瓜分。随着百度的进入,未来市场格局无疑将引发无数猜想。
当然,对于整个C2C,市场面言。百度的加入无疑是件好事。资料显示,中国网络购物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0.04%增加到2006年的0.41%,增幅达十倍之多。2007年C2C市场容量达550亿元。百度的加入无疑将继续推动这个市场的快速增长。
同时,在电子商务战的争夺中也对两巨头各自的管理提出了新考验: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核心的问题在于整合,即现有盈利模式与雅虎搜索技术平台的整合,由“集中式”变为“分布式”;对于百度而言,则需要基于搜索构建新的电子商务体系,这可能涉及若干层面的大规模转型:
第一,在经营理念上。突破以前的技术提升流量、流量提升广告价值的媒体式的经营理念,转而关注用户需求及应用服务,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商务用户的需求,通过搜索整合专业服务,为用户带来价值。
第二,在核心能力及核心竞争要素上。技术不再是唯一的核心竞争要素,未来的竞争将是技术、应用服务、资本等要素的综合性竞争,百度必须拓展核心能力,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第三,在盈利模式转型上。电子商务搜索模式下,竞价排名恐怕不会再是首要的盈利模式,甚至可能不是赢利模式,搜索排名将成为成就其他盈利模式的工具,百度必须做好盈利模式转型的准备。
另外,百度进军电子商务,能否得到赢利、用户与资本市场认可也是一个问题。
在网络广告方圆阿里巴巴的介入势必也会让传统豪强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倍感焦虑,寻求新的出路。
总之,现在很难预测谁将是这场战争的胜者,但从目前形势看阿里巴巴情况稍好些,因为,解决技术问题,比构建一套电子商务体系要更容易一些。
再者,由两巨头掀起的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诸多看点:当当、卓越、TOM易趣将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大战?谷歌会跟着百度后面,也宣布进军电子商务吗?百度宣布进军C2C,腾讯的拍拍网将要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传统豪强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如何应对阿里巴巴对广告市场的大量吞噬?面对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两大诱人的蛋糕,新浪是否会调整自己的战略?作为百亿美元三巨头,百度进军C2C是否标志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较量从此开始?阿里巴巴上市进军网络广告市场、百度进军C2C,互联网的春天又来了吗?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沅仓)
2007年11月20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当网民像往常一样畅游网络时,一场由两个“帝国”掀起的“战争”已经打响。交战双方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标杆性企业——百度和阿里巴巴。任何战争的影响远远超越交战双方本身。由两豪强引发的这场“战争”势必引来更多的参战者,未来行业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值得人们期待。
出兵双方是有备而来
在阿里巴巴11月20日宣布推出全球首创的基于本土化的网上广告服务——阿里妈妈网站,以高姿态杀进国内日渐火热的网络广告市场以前,已经酝酿了100天。电子商务巨人第一次将触角延伸至网络广告领域,并在中国市场向百度施压,与百度展开了“阵地战”。
阿里妈妈的出招与此前主流互联网广告模式有所不同,它将搜索与阿里巴巴的信任评价和安全支付等相结合,构成一个面向中小网站的广告交易市场和服务平台,是以一种新型的第三方平台形式来聚合数量庞大的广告需求双方。这对网络广告的霸主百度构成了巨大威胁。
作为回应,百度一方面很快认识到阿里妈妈带来的冲击,在对手上线后不久,即宣布计划大幅调整其联盟伙伴的分成结构,最大升幅达14%。另一方面,百度看中了对手的网上交易市场。今年以来百度公司开始自己进行平台评估和研发,并单独成立了百度电子商务事业部。据悉,今年国内C2C领域成交总量可达到210亿人民币,占全国零售量的0.9%,预计到2010年,将占全国零售量的2.8%左右。
据百度方面透露,百度C2C网站将在2008年内上线,上线后并不收费。百度承认目前的确还没有一个既定的准确的盈利模式。但李彦宏胸有成竹地认为,目前百度市场份额达74.5%,而且拥有全球最大的中文互动知识社区,这两大因素是百度进军电子商务的基石。
百度的杀手锏是精确的搜索,再加上百度贴吧里的大量用户,百度进军C2C显然也对电子商务的霸主阿里巴巴构成了巨大威胁。
阿里巴巴咄咄逼人实力相当的较量
对于阿里巴巴来说,阿里妈妈的门槛更低,一元钱的广告位也可以销售,很容易吸引大量的有内容但是流量不高的小网站。并且,无论对广告主还是中小网站来说,阿里妈妈还是一个透明的广告平台。中小企业可以直接面对广告媒体,挑选内容、时间,还能掌握效果。
据阿里巴巴透露,今年8月上线的“阿里妈妈”网站目前已汇集了15万余家中小网站和13.5万个人博客站点,超过38万个广告位。阿里妈妈仍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天新增近4000家中小网站,新增1万名个人博客,新增2万余广告位,覆盖中小网站总流量超过10亿PV/天,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网上广告交易平台。目前已有包括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及企业与“阿里妈妈”签约,通过该网站投放广告。
有分析认为,阿里妈妈的优势在于其在中小企业和个人消费者方面极其广泛的广告网络,这决定了其广告的准确率高,并将带来“比较优势”和产生“网络外延”,从而给该公司产生更大的市场覆盖率,无疑,阿里巴巴会迅速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优势和“马太效应”延伸到网络广告界,搅动整个网络广告市场。
有业界人士对本刊说,阿里妈妈颠覆了传统的广告模式,将是阿里巴巴集团在推出阿里巴巴B2B淘宝C2C、支付宝和阿里软件之后,又一个适合中本土环境的创新的互联网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妈使得阿里巴巴购并中国雅虎所获得的搜索运营能力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将整个集团资源更好地整台起来。
除此以外,阿里巴巴刚从香港上市中获取了大量现金储备,并与日本软银就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的未来达成高度一致,蓄势挑战Google和百度。
当然,阿里巴巴在与百度的战略竞争中也存在一些失误。当百度谋划展开基于搜索的电子商务战役时,阿里巴巴却沉湎于淘宝的赢利问题、对雅虎中国的整合问题以及自身庞大战线的资金筹措问题之中,一直注意到百度的潜在威胁;
比较百度和阿里巴巴的用户群体,也不难发现阿里巴巴的弱势。百度用户属于全社会、全网络,没有具体的身份、行业、角色、注册限制,是一个完全开放、具有强大社会性、全民性的群体;阿里巴巴用户则侧重于商人以及大量身份色彩相对薄弱的淘宝的个人用户,甚至还没有囊括绝大多数没有上网的中国“商人”,因此阿里巴巴商业力量的“社会性”比百度更逊一筹。
百度怎甘示弱
对于百度来说,此前一直居于国内网络广告平台首位,此次阿里巴巴搭建网络广告平台,显然将给百度带来较大冲击。或许正因为感受到了生存的威胁,百度高调宣布进军网上购物市场,箭头直指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
虽然花旗集团的研究并不对百度此举感到乐观,认为百度进入C2C市场将面临阿里巴巴等企业的激烈竞争,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但事实上,百度已经牢牢盘踞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宝座,垄断着搜索市场,还影响着各大网站的流量,是中国网民上网的重要入口,这些都决定了其在互联网广告市场的影响力。
更重要的是,百度进军电子商务可能早有预谋。拥有数量巨大的流量,目前只是靠网络广告获取收益显然不会让李彦宏满足。除了网络广告之外,电子商务无疑是百度的首选。从目前的情况看,百度在这方面已经具备同阿里巴巴竞争的较强优势:
巨大的流量意味着人气,为了提高用户的忠诚度,页面停留时间,百度产生了贴吧——一个巨大的用户交互平台。
局部试水百度币业务。通过百度币的兑换功能实现对影视、电子图书、软件、虚拟头像、道具等有“重要增值意义”搜索的收费。
百度空间的出现无疑解决了用户“家”的问题,许多中小企业主抢注了许多有商业价值的域名,如果百度空间成为一些商家的主页,那么,百度空间的首页,将来也将成为一个必争之地。这样一个B2C,或者C2C的平台似乎已呈现出了一个轮廓。
百度近来选择的两个电子商务战略伙伴中国工商银行和贝宝都是在电子支付领域,更让人觉得百度有意在电子支付领域有所发展。
联盟合作。到目前为止,百度和唱片,电视,软件,网游,视频,IT产品等各行业的龙头都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围绕网民生活为主的体验链条已经基本形成。
强化搜索能力。毕竟百度的搜索才是安身立命的法宝,细化搜索能力,走搜索+电子商务的路线,才能立于不败。
尽管百度进军电子商务领域具备先天优势,但也存在继续解决的问 题:
首先,之前收购易趣失败,无疑会让百度多走一些路。
而在销售渠道上需要拓展,目前国内线上是云网,线下是盛大。这是百度的无奈,喜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网民还是主流,缺少传统的销售渠道,百度币无疑缺了一条腿。
百度需要建立一个足以和阿里巴巴抗衡的诚信体系。有分析认为,未来中国的C2C支付体系,可能是淘宝+工行,百度+招行的配置模式。现在前者已经合作成熟,后者还需要几多磨合。
配货渠道问题。如今C2C和B2C界限已经模糊,当当和卓越交出的成绩单不是很尽如人意。商务社区,配货第一。百度如何打造自的物流渠道也是一个继续解决的问题,依照百度目前的资源来看,百度可通过各地的callcenter形成指挥中心,建立一个物流渠道。
除此以外,在流量、搜索社区、技术方面,腾讯不不比百度差,拍拍如何呢?因此百度做C2C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背景
实际上,双方的交战似乎也是一种必然。
互联网的普及给广告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互联网涵盖了1.3亿高端人群,是分众的四倍,然而客户在互联网上的投入却一直偏低,所以即使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各种富媒体的互联网创意展示并没有办法被认可为“主流广告”,而是被当成“需要时才用”的创意补充。而造成这利益尴尬的原因就在于,过去的广告代理商没有注意到互联网在广告界的经济亮点,忽视了互联网给广告带来的经济价值。
网络广告的潜力是在谷歌上司后的2005年才逐渐被传统广告界所重视,最近两年,其增长速度惊人。据2007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价值接近40亿元,同比增长不低于30%,全年广告价值总额或将超过80亿元,据相关机构预测,网络广告将成为互联网产业最大的营收来源,其次是电子商务。
在国际上,谷歌、微软、雅虎等巨头都将目光投向了这块诱人的“蛋糕”。今年,微软以60亿美元价格成功收购aQuantive:雅虎以近7亿美元价格买下RightMedia公司,还以3亿美元价格“吞下”美国第五大互联网广告商Bluelithium,谷歌正在试图以31亿美元收购全美第一大网络广告商Doubleclick。
在阿里巴巴方面,马云认为,网络广告和电子商务从来就不可分割,中小网站是互联网世界中重要的一环。阿里巴巴也较早地预见到了搜索引擎入侵的可能性,于2005年收购雅虎中国,即是看中雅虎中国的搜索引擎对电子商务链条的补充作用。
另外,创立于2003年5月的淘宝网,虽然目前在中国C2C电子商务网站中排名第一,但淘宝走免费模式,以此向eBay在中国收购的电子商务网站易趣发起冲击,经过艰难的较量才终于击败以收费模式为基础的易趣。2006年底,淘宝注册用户超过3300万,2007年上半年交易额超过150亿元,但淘宝网至今仍未盈利,这更加坚定了马云寻找另一个快速增加收益的利润点。
而在百度方面,百度则打算分割电子商务的巨大蛋糕。原因很简单:
第一,百度进入电子商务可以发挥搜索引擎的优势。有研究表明,中国49%的C2C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入电子商务网站,由于百度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占有约70%的份额,所以,相当比例的用户是经过百度进入电子商务网站的。
百度进军C2C市场,可以看作是搜索引擎与电子商务两大板块的碰撞,这一情形在美国已经发生。2005年底,Google推出Google Base服务,令用户方便地买卖各种各样的商品,对eBay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第二,阿里巴巴上市意味着中国的网民使用电子商务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选择此时进入,风险相对较小。
第三,虽然目前染指电子商务的企业不在少数,但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尚在早期,仍有很多的机会,有数据表明,中国的屯子商务交易额占整个贸易额的比例只有0.8%,而美国是8%,韩国更高,为12.6。百度更是乐观地预计两年至三年后,中国电子商务占比会提高到2.8%,增长速度会很快,而且空间很大。
也有观点认为,百度进军C2C业务不仅是业务增长的需要,更是存在天然的契合点,因为搜索和电子商务的结合十分密切,缺一不可。网民寻找商品和比较价格离不开搜索的帮助,因此具备它出击C2C业务的条件。
影响由两巨头掀起的战争势必波及整个互联网行业。
在电子商务方面,目前国内有三大C2C网站,淘宝、易趣和腾讯的拍拍网,其中淘宝占据着最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即将形成的竞争格局,百度乐观地认为中国市场不可能一家独大,理由是当年淘宝从市场占有率90%的易趣中成功夺权。
艾瑞咨询集团总裁杨伟庆表示,百度开通C2C平台,从此国内互联网市场竞争格局将发生变化。电子商务是未来一个大趋势,百度拥有庞大用户群,这些为百度提供了良好的用户基础。
百度在过去曾推出过贴吧、知道、博客、新闻等数十项新业务,但都不如其进军C2C业务那样具备震撼力。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很可怕,他会影响这个市场的未来。尽管阿里巴巴和腾讯是目前C2C市场的强者,但百度的插足将会改写整个市场的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付费搜索业务的未来增长,同时也将刺激阅内整个电子商务格局发生变化。因为国内C2C网站一直依赖搜索服务,百度也具备中小企业的庞大资源,这些因素都将使百度成为C2C市场的最大“劲敌”。
来自易观国际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C2C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其中,阿里巴巴的淘宝市场占有率达到80%以上,其他市场则由腾讯拍拍利TOM易趣瓜分。随着百度的进入,未来市场格局无疑将引发无数猜想。
当然,对于整个C2C,市场面言。百度的加入无疑是件好事。资料显示,中国网络购物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正在快速增长,从2002年的0.04%增加到2006年的0.41%,增幅达十倍之多。2007年C2C市场容量达550亿元。百度的加入无疑将继续推动这个市场的快速增长。
同时,在电子商务战的争夺中也对两巨头各自的管理提出了新考验:对于阿里巴巴而言,核心的问题在于整合,即现有盈利模式与雅虎搜索技术平台的整合,由“集中式”变为“分布式”;对于百度而言,则需要基于搜索构建新的电子商务体系,这可能涉及若干层面的大规模转型:
第一,在经营理念上。突破以前的技术提升流量、流量提升广告价值的媒体式的经营理念,转而关注用户需求及应用服务,尤其是电子商务领域商务用户的需求,通过搜索整合专业服务,为用户带来价值。
第二,在核心能力及核心竞争要素上。技术不再是唯一的核心竞争要素,未来的竞争将是技术、应用服务、资本等要素的综合性竞争,百度必须拓展核心能力,以适应新的竞争形势。
第三,在盈利模式转型上。电子商务搜索模式下,竞价排名恐怕不会再是首要的盈利模式,甚至可能不是赢利模式,搜索排名将成为成就其他盈利模式的工具,百度必须做好盈利模式转型的准备。
另外,百度进军电子商务,能否得到赢利、用户与资本市场认可也是一个问题。
在网络广告方圆阿里巴巴的介入势必也会让传统豪强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倍感焦虑,寻求新的出路。
总之,现在很难预测谁将是这场战争的胜者,但从目前形势看阿里巴巴情况稍好些,因为,解决技术问题,比构建一套电子商务体系要更容易一些。
再者,由两巨头掀起的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诸多看点:当当、卓越、TOM易趣将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大战?谷歌会跟着百度后面,也宣布进军电子商务吗?百度宣布进军C2C,腾讯的拍拍网将要如何应对当前的局面?传统豪强新浪、网易、腾讯、搜狐等如何应对阿里巴巴对广告市场的大量吞噬?面对网络游戏和电子商务两大诱人的蛋糕,新浪是否会调整自己的战略?作为百亿美元三巨头,百度进军C2C是否标志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的较量从此开始?阿里巴巴上市进军网络广告市场、百度进军C2C,互联网的春天又来了吗?我们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李沅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