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的提升与转型

来源 :新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inji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平台作用,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科研管理工作实际,以西北大学为例,全面梳理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的现状。同时,在分析薄弱环节的基础上,提出转型和升级路径。
  关键词:科研平台;高校智库;科研管理。
  科研平台承担着高校科研的重要任务,是高校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作为地方省属高校,西北大学聚焦重大问题,发挥优势资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一、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现状
  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主要包括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其他部委重点研究基地、省重点研究基地、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社科联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自设研究机构等。其中,教育部1999年以来在全国66所高等学校相继设立151个人文社科类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中级别最高、最具有权威性的一类科研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共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51个,其中西部地区高校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4个,西部地方高校仅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由于地域、经济、历史等因素限制,西部地方高校在国家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中十分薄弱,省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也起步较晚,建设步伐相对迟缓,高水平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与发展已明显落后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整体发展水平。
  以西北大学为例,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3个、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基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1个、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省社科联社科普及基地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校内自设无行政级别实体研究机构17个。与“十二五”期间相比,目前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的数量、等级、科研环境和科研成果质量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依托科研平台,学校智库建设取得新进展,大批成果被转化利用,为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科研平台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大提高。
  二、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较于国内一流大学,受地域、政策、经济等多重因素影响,西北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存在很多不足。
  一是高层次科研平台较少。整体科研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经济发达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建设缺乏长远学术规划和学术指导,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缺乏,建设经费不足,科研平台建设的自身能动性和外部推动性较低,直接导致了高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数量不多,且存在“一套人马、多个牌子”的现象,同一个科研平台被多个主管部门批准挂牌,实际发挥作用的科研平台数量不足。
  二是体制机制尚需健全。目前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主要采取校院两级管理的基本模式,学校是管理单位,院(系、所)是主要建设单位。平台的日常运行与行政管理依托学院,研究人员大部分以学院兼职教师为主,缺少专职行政人员,导致科研平台管理比较松散、平台与挂靠单位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平台应有的作用和效益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社会服务意识不足。受制于体制等各方面原因,科研平台的研究成果仍以学术论文为主,研究报告和咨询建议较少,智库效用没有最大化发挥。同时,存在科研成果转化渠道闭塞的问题,科研平台研究人员和政府、企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的渠道,导致决策咨询成果的供给和政府、企业的需求不衔接、不对应。科研平台向高校智库转型具有复杂性和现实性,需要多个学科、多个机构联合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目前西北大学平台及智库缺乏协同,整合力度不够,社会服务的职能难以有效发挥。
  四是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西北大学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究领域,但有一些科研平台的研究领域设置仍比较宽泛,而且研究方向也比较发散,研究特色不突出。另外,有些平台的研究领域与兄弟院校的科研平台重叠,未能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强势学科优势,缺乏特色研究方向,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有限研究资源的浪费。各科研平台之间的合作也不够深入,缺乏学科交叉融合,缺乏对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
  三、西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提升与转型的路径
  基于以上薄弱环节,按照问题导向的原则,应聚焦体制机制、高层次人才、优势学科等方面,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的提升与转型。
  一是夯实基础建设,打造高层次科研平台。一方面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实体化建设,在科研平台的科研人员、办公用房、资料室等硬件上下功夫,加大对科研平台硬件建设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在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等环节上的能力建设,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不断提升科研队伍创新能力。
  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导向性管理。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的管理办法,构建科学、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体系,用科学的制度规范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设置专职行政人员,减少科研人员行政负担。设立学术委员会,作为科研平台学术研究的指导机构。完善科研平台负责人责任制,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科研平台的目标考核和管理,加大对优秀科研平台的扶持和奖励力度,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激发科研平台资源整合优势和科研活力,提升科研平台的产出力、影响力、带动力。
  三是加强智库建设,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新的历史时期,科研平台要主动承接党和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要求,发挥学科优势和资源,积极承接外部资源,建立与时俱进的评价机制,改变过去那种以论文、项目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做法,完善科研平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决策咨询成果加入评价体系中,在保证学术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突出科研成果的资政服务价值。西北大学要立足地缘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化高校智库,加强对优势方向的咨询研究,整合各方面力量多出标志性成果,为新时代参政议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
  四是发挥学科优势,形成研究特色。强化优势研究领域和特色学科建设,在已有基础、特色、优势和学科发展趋势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基础上,科学定位,打造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研平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特”,并产出一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的标志性成果,把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打造成学术和学科研究高地,进而形成专业特色和品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打造多角度、多层次的复合型科研平台。
  参考文献:

[1]顾海良.树立一流意识 提升社科研究水平——关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1(5):3-6

[2]杨杰,潘启亮.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发展现状审视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6(5):87-90,110

[3]王彩麗,方正武.省属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中的问题与建议[J].科技视界,2012(11),83-8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黄心一,籍贯:陕西汉阴,现在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处工作。
  第二作者:梁鹏遥,籍贯:陕西合阳,现在西北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石。科技的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纵观人类历史,对科学思想和科技成果的广泛传播和普及,都积极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 步。科学技术普及对提高国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公众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能力,把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植入民族精神,推动科技事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 发展,智能算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也更多地应用到日常生活的问题中。其中,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人们逐渐开始喜欢阅读,并重视阅读,给图书馆带去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受到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受到了严重制约,急需找到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提高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效率与质量。为此,为此对新形势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措施进行了深入探索,希望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新形势;图书馆;阅读推广;问题;措施  引言:
期刊
摘要:职业能力建设是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竭力为员工搭建丰富多元的学习平台、创建畅通无阻的晋升渠道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立足烟草行业,以湘西自治州烟草专卖局(公司)(以下简称湘西烟草)基层三线队伍职业能力建设为出发点,总结反思、创新思路,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实现“卷烟上水平”的行业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关键词:基层三线队伍;职业能力;“一完善 、两建设”职业能力发展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多带去了机遇,其中物联网技术便应运而生。但在物联网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引起了人们关注。本文主要基于物联网,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具体加强网络安全的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安全;分析  物联网的提出,实现了对“物”的智能化管理,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产生活,但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因为网
期刊
摘要:在对高校开展教学管理时,可以在其中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借助该项技术对高校教学管理实施优化调整,使得高校教学管理符合教育行业实际发展要求。同时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彰显高校教学管理优势,降低高校教学管理出现问题的几率。本文就高校教学管理展开研究,首先简要概述计算机应用技术,之后阐述计算机应用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优化作用。避免高校教学管理问题持续恶化,从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水平。  关键词:计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线大学英语教学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是互联网技术和新课改发展的产物。本文主要分析了在线大学英语教学的优势以及弊端和改善方法,从多个层面上分析在线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以期可以更好的帮助各大高校开展全新教学模式,促进教育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在线教学;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引言: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渐完善以及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正在向在线教学过渡,这毫
期刊
摘要:目前,肥胖已經成为世界性的大学生流行疾病,其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对大学生的身体和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构成巨大威胁,本项目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以不稳定训练激活可激活提高躯干肌肉力量和膝关节位置感,发现核心稳定性训练在肥胖大学生膝关节损伤预防与康复中的作用。  关键词:核心稳定性;肥胖;膝关节;康复  一、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背景  关注人类健康是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共同主题,“健康
期刊
摘要:学习一种语言,不仅仅只是学习它的词汇、语法和各种各样的繁琐句型,更重要的是要学习这种语言所包涵的民族文化内涵。人类在创造语言的同时,语言成就了人类。语言学家们、哲学家们为语言意义的研究做出过众多的卓越的贡献。语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对于这一问题,仍然是众口不一。语言是自主的,又是非自主的。  关键词:语言意义;自主;非自主  1.引言  语言是人类历史的灵魂。人类没有语言犹如生命没有血液。语
期刊
摘要:基于多模态教学理论,结合移动教学手段和疫情期间笔者教学实例,探索性构建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旨在为大学英语教学适应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社会需求开辟新途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有益尝试,以期为推动我国大学英语多模态移动线上教学提供可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英语;多模态移动教学;线上教学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严峻的防控形势为教育系统提出了巨大的难题,教育部积极开展
期刊
摘要:目前,随着各大高校对大学英语课程学分的压缩,课时的缩减,大学英语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作为大学英语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探索基于U校园在线学习平台的大学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U校园;英语听力;混合式教学  一、高校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现状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英语听力教学多采用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