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分析

来源 :当代临床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kns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本院接受就诊的高热惊厥小儿80例,依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干预组(急救护理干预),各40例,观察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的惊厥停止时间、药效起效时间以及发热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惊厥复发率、转化为癫痫的概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热惊厥小儿应用急救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突出,利于病情控制及预后,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配合气压治疗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8月在本院治疗的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所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短期留置导尿管拔管前夹管训练的必要性以及拔管时机对拔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胸外科全麻手术短期内留置导尿管的3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夹管组和非夹管组,每组各180例。夹管组采用间歇夹闭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锻炼,非夹管组在导尿管留置期间不进行夹管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留置导尿管拔管后排尿情况、尿路刺激征和尿管重置的发生率。结果夹管组与非夹管组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04±0.52)h和(1.85±0.38)h,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7.27±108.91)ml和(210.83±9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误吸发生率与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规避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的误吸事件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
目的对前列腺癌术后老年患者盆底肌康复锻炼的干预性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掌握干预性护理核心内容与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常规组(常规护理)与干预组(干预性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健康信念评分、护理依从性评分、尿失禁发生率、膀胱痉挛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干预性护理措施在前列腺癌术后老年患者盆底肌康复锻炼中的科学应用,对老年患者自我效能、健康信念、盆底肌康复训练依从性等提升,尿失禁、膀胱痉挛
目的观察欧莱凝胶(复方七叶皂苷钠凝胶)在利福霉素静脉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2006年5月—2018年5月静脉输注利福霉素注射液的住院患儿450人次,将其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150人次。其中A、B两组未预防性使用欧莱凝胶,A组对发生静脉炎的患儿使用硫酸镁湿热敷,B组使用欧莱凝胶外涂,C组患儿输注利福霉素同时即使用欧莱凝胶预防性外涂。观察3组患儿静脉炎的发生率、程度和治疗转归情况。结果A组的静脉炎发生率为16.0%,B组为8.0%,C组为3.3%,C组的静脉炎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
在妇产科里,生产分为顺产和剖宫产,顺产是胎儿经阴道自然分娩的方式,对胎儿和产妇的不利影响较小,在生产过程中可挤压胎儿的肺,防止胎儿窒息死亡,并且能保证产妇在生产后没有手术疤痕,但一些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剖腹宫产,中国的剖宫产率已超过了规定数量,剖宫产虽然可使胎儿安全生产出来,但对产妇的身体伤害较大,手术的过程也有一定风险,对胎儿无法造成肺部挤压,容易发生窒息[1]。本文深入研究剖宫产率不断上升的原因,提出了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
目的探究对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的病人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的疗效评价。方法选取我院行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2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模式上加以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主要有手术后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手术过程中配合管理、手术之前的风险评估等内容。比较两组在护理后的手术时间、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引发并发症的概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对于护理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差距有意义(P<0.05);研究组引发并发症的概率(10.
马来酸麦角新碱为黑麦的麦角菌提取物,可直接作用于子宫平滑肌,使子宫血管和肌纤维发生强直性收缩,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目前是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一线药物[1].马来
目的不同材质手术衣可能对细菌阻隔效果存在差异。方法本研究选取了80例剖宫产手术,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棉布手术衣组(对照组)和第三代标准型手术衣组(观察组)。在手术结束时,通过对术者、第一助手的手术衣外表面的五个部位进行采样培养,来比较棉布手术衣与第三代标准型手术衣(99%长纤聚酯纤维+1%抗静电碳纤维加表面防水处理)对细菌阻隔情况的差异。结果检验结果表明,对照组棉布手术衣术后采样培养总阳性率为21.25%,以胸前襟阳性率最高;观察组第三代标准型手术衣术后采样阳性率为9.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静脉药物输液药物外渗及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静脉输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记录静脉输液不良事件,评估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静脉药物外渗、静脉炎、感染、针头脱落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活动前护理质量评分相当(P>0.05),观察组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提高(P<0.05)。结论QCC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