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创作特色及审美研究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n2268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威廉·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为基础,简要分析了莎士比亚作品的语言特色和语言审美,结合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以及近现代的语言发展和文学发展,展示莎士比亚作品的创作特色,并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
  关键词:威廉·莎士比亚文学作品创作特色审美研究
  引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其中,哈姆雷特正是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学形象之一。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被文学界的学者们反复研究和学习,其独特的创作特色和美学价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莎士比亚是一代艺术大师,也是文学道路中的里程碑,对整个世界文学界来说,研究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莎士比亚的作品语言审美
  莎士比亚对通过语言的精准拿捏和运用,创造了一系列艺术魅力丰富而独特的作品。莎士比亚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代语言大师。西方的英语发展史当中,中世纪英语和伊丽莎白时代的近代英语有很大的不同,在起到过渡作用的众多文学大师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莎士比亚,他的语言丰富而生动,戏剧性强,其中多含有一些俏皮的双关语。读起来既有滑稽感又不显得低俗,生活气息浓重,是近代英语的范本,为近现代的英语发展奠定了基础。
  莎士比亚处在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深受当时的环境和审美影响,但是又不完全随波逐流,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莎士比亚的文学语言不但富有典雅华丽的中世纪风格,又含有语言生动、穿透力强的特点,似乎每个阶层的读者都能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剧情人物性格清晰,感情奔放,使人觉得剧中人就在自己身边。
  莎士比亚的语言中,词类转换的方法较多,就是将单词的确定形态转类使用,例如,原来只能用作副词的单词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被当作形容词来使用等。词类转化后的语言特点就是语言形象。这种技巧也是莎士比亚自我风格调整中的一种变化。例如,正式的语言有“you”,这是一种有礼节的、庄重的或者具有生疏敌对意味的,与之相对的单词有“thou”、“thy”等用在不拘礼节的场合,例如,关系亲密或者表达主人公的鄙视、厌弃的情绪。莎士比亚还多用双关语,这是一些同形异义或者同音异义的词汇,使用双关语能够将作品当中各类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细化,使各种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更为生动,喜剧更为引人发笑,悲剧更为诱人恸容。这也反映了莎士比亚丰富的词汇量,因此使得描写丰富而有活力。仔细研读莎士比亚作品当中的语言,你会发现经过这样的语言加工,人物矛盾更加激烈,形象更为突出,人物关系明朗又富有变化,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往往出人意料,结局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不管是讽刺幽默,还是庄重深刻的作品,在读过一次莎士比亚的语言之后就令人难以忘记,并且在每一次回味后似乎就又有了新的体会。以下是莎士比亚具体使用较多的写作手法。
  1意象手法
  意象与审美息息相关,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手段之一。莎士比亚在对于爱情和爱人地描述中,大量地运用意象描写的方法。这种写作方式充满着自然和真实,一方面,浪漫主义色彩的渲染,表达了美好的期盼和体验;另一方面,是现实的刻画与升华,让自然和理想合二为一。在他的情诗当中,一方面,他的爱侣魅力超越所有的“天仙美女”;另一方面,他的爱侣“眼睛不像太阳”、“头上铁丝婆娑”、“胸脯暗淡无光”。可见莎士比亚脱离了浪漫主义诗人原有的夸张手法,写作追求真实,不管是优点、缺点都一一展现,建立在这种意象手法上的感情表达更能打动人心,不浮夸,不做作。
  2反讽手法
  反讽是戏剧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又有“嘲弄”等说法,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很多剧中人物大都因为无知而被反讽。例如,剧中人物乔装打扮,换了身份,剧中其他的人物角色是无知的,但是戏外的观者却是心知肚明,因此在下一步的剧情发展之中,观者具备了“上帝视角”,所以在看到人物出现尴尬情绪的时候会忍俊不禁,拍手叫好。例如,他的作品《一报还一报》就利用了这一手段,维也纳公爵自称出去游玩,其实却是乔装成了一位传教士探访民情,这样他就不得不听着底层人民当着他的面控诉他的无耻,说他的坏话,但维也纳公爵又只能强忍,不敢暴露,他的尴尬情绪可想而知。这种滑稽可笑的场面是观者非常愿意看到的,这种矛盾地冲突更具有戏剧性,也让观者从中体会到了阅读的快感。
  3双关语手法
  据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一共有2100多句双关语,可见莎士比亚对双关语的偏爱。双关语这是一些同形异义或者同音异义的词汇,使用双关语能够将作品当中各类的人物特点突出,性格细化,各种复杂的情感表达更为生动,喜剧更为引人发笑,悲剧更为诱人恸容。
  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创作特色
  莎士比亚的作品,特别是戏剧作品,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巅峰成就,有着崇高的地位。从各方面分析,其中三项创作特色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
  1历史景象真实,生活场景还原程度高
  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见证历史,但是我们可以从文学大家的作品中描绘历史。莎士比亚的作品正是具有高度的历史还原性,通过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我们可以浏览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民的生活面貌,居住环境,文化特色。不论是那个阶层,都可以感受他们独有的生活形态,例如,国王的政治斗争,贵族小姐的傲慢和天真,平民的插科打诨等。莎士比亚作品的历史特性,客观真实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面貌。这种社会面貌的历史性展现不仅局限在英国,例如,巴黎、米兰、艾尔西诺、佛罗伦萨等一百余座欧洲主要城市的历史景象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都有过描述。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论创作风格怎样改变,他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因素始终贯彻融合在作品当中。如果读者将自己代入到人物角色,就会感觉到自己似乎也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欧洲,有着和剧中人物一样的生活体验,这种体验是连续而自然的,因此不会感觉到结局的生硬,也许会有意料之外的结果,但是细想似乎也是情理之中,这就是莎士比亚作品的真实感与连贯感。同样,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也是“活的”而不是“死的”,你可以感受到人物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理想,不存在人物的复制或者雷同,这是人的自然本性,但又不只是一个人的本性,是社会各阶层人民人性的集中艺术体现,所以才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撼动读者的心灵。
  2人物刻画细腻,故事情节丰富
  我们常说莎士比亚的作品富有曲线美,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没有任何一部作品的剧情让你看到开头能够猜到结尾。这种写作手法风险性大,写好了,可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让读者欲罢不能,深深陷入到剧情转折当中;写不好,会让读者觉得“驴唇不对马嘴”,看不懂作者要表达的故事和意图。莎士比亚可谓是善用悬念的佼佼者,他常常使用误会和巧合来表达人与人生活的戏剧性,逆转故事的情节发展。例如,在《威尼斯商人》,善良的安东尼奥和贪婪的夏洛克对簿公堂,看到当安东尼奥做好割下一磅肉偿还债务有可能会丧命的准备之后,读者的心被紧紧地揪住了,都在为安东尼奥伤心和懊恼。就在这个时候,聪明勇敢的鲍西娅却乔装打扮成了法官,要求夏洛克割下的这一磅肉必须刚刚好是一磅的重量,多一份重量或者少一份重量都不行,留下一滴血也不行,如果做不到,就要全部财产充公。这使情节的渲染达到了高潮,故事“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仅安东尼奥得到了解放,又让邪恶的夏洛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就是莎士比亚的剧情,不仅环环相扣,同时也是步步惊心,让读者时刻揣着一颗心上上下下,随着人物的情绪而喜怒,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起伏。
  在《威尼斯商人》当中还值得关注的是多线交叉的写作方式。一方面,安东尼奥与夏洛克有着复杂的债务关系,另一方面,安东尼奥的好友也在追求美丽聪慧的姑娘鲍西娅,夏洛克的女儿也爱上了小伙子罗伦佐。这繁复的人物关系描写和人物性格地细腻刻画也是剧情的一大看点,让读者目不暇接,在感叹“巧合”的同时,又可以欣赏由矛盾激发的高潮所带来的阅读满足感,这也使得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都有很重要的学习意义。
  3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可以追溯到14世纪,也就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大家当中,莎士比亚与众不同的是肯定了人性中对于性或者说是情欲的需求,将人文主义贯彻在文学作品当中,这与当时英国社会环境是相吻合的。从不同阶段来说,莎士比亚最早期的作品从1590年开始算起大概有十年的时间阶段,有10多部喜剧和9部历史剧,从这些作品中已经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例如,在《仲夏夜之梦》中美好爱情的热情宣扬,《威尼斯商人》中坚持正义必胜的主题,《无事生非》中关于追求纯洁、秀美爱情的赞美,《温莎的风流娘们儿》中当时社会风气的流向和社会低层阶级生活的刻画都有色彩鲜明的感情倾向,也表达出了莎士比亚的情感追求,对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的政治思想的拥护。在这之后的十年,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问世了,他一生的文学巅峰在他的悲剧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当时社会矛盾激化,贵族阶层和人民的斗争频发,莎士比亚从美好的“人文主义”梦中惊醒,意识到社会的本质是残酷压抑的,单方面对美好世界的宣扬不如对现实有力的抨击,因此,喜剧风格被强烈的悲愤抑郁取代,黑暗的社会也走入了莎士比亚的作品,人性在主人公身上淋漓尽致的揭露出来,正如哈姆雷特矛盾的抉择,迷茫而压抑。之后五年,莎士比亚进入了传奇的创作期,也是他对于人文主义梦的破裂期。无论是抨击还是宣扬,他都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真的对当时的英国黑暗社会起到改变的作用,一切美好的憧憬都是黄粱一梦,莎士比亚彻底放弃了现实世界,把他文学家的浪漫情怀全部奉献给文学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一方面,能看出莎士比亚对于人性的美好渴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局限性。
  结语
  历史上唯一的莎士比亚已经死了,但是他的艺术灵魂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种不可复制的作品创作艺术特色仍然打动着读者,也前赴后继的吸引着学者进行研究。莎士比亚震撼着我们心灵的是他独特的文学魅力,是对历史的刻画复制,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深究。探讨、理解莎士比亚的作品,不能只从语言的艺术上去探讨其使用技巧,更重要的是研究整部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学习莎士比亚的文学创作特色,并树立对莎士比亚作品正确的审美,才是真正读懂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整个人类历史。
  参考文献:
  [1] 尹翎呜:《神性与人性——论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道德主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2] 杨天地:《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艺术特色》,《时代文学》(上),2010年第4期。
  [3] 杨大亮、张军:《浅论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及其艺术特色》,《名作欣赏》,2008年第24期。
  [4] 腾超男:《对莎士比亚〈李尔王〉中悲剧性的解析——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大众文艺》,2010年第15期。
  [5] 李伟民:《〈威尼斯商人〉与莎士比亚的商业观——兼及谭霈生先生对〈威〉剧的论述》,《安徽商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其他文献
如果你拥有一只白猫,那么你一定是最幸运的蓝星人之一。要知道,白猫是喵星人中最美艳的一群,是最优质的平面模特。然而,我想你也发现了,它们在照片上却显得平淡无奇,毫无生气
据德国《钢与铁》双周刊报道,位于南非比勒陀利亚的伊斯科尔公司(Iscor)的冶炼厂采用一台Corex法铁矿石连续无焦炼制生铁的设备(年产量30万吨)。新设备的产能超过德国Korf-S
美国导演科恩兄弟将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老无所依》同名改编成电影,斩获第80届奥斯卡奖项中包括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在内的四项大奖。这是这部作品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
美国无坩埚工艺有限公司和声学有限公司开发了一种兼有空气动力学和声学悬浮的无坩埚熔炼工艺。据说空气动力学一声学悬浮法能够实现无坩埚熔炼加工任何不挥发的液态材料。
为研究中药长必安在裸鼠体内是否具有抗肿瘤生物和抗转移作用.取中药长必安用胃管灌喂载有高转移人卵巢癌的裸鼠,进行体内实验性治疗,将42只裸鼠实验分6组:低浓度组、中浓度
众所周知,钢铁企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而烧结的工序能耗约占钢铁企业总能耗的10%左右。由于世界性能源的紧缺,目前各厂家都普遍重视节能工作。我厂烧结车间自投产以来,除努力
“生态批评主义”是将生态学和文学批评有机结合的全新的文学批评理论。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充分体现作者对人类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逐渐腐蚀的精神家园的深深忧思
粉末冶金工艺已广泛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机械零件,氮化可改善这些零件的使用性能。苏联汽车工业工艺研究所,通过实验证实,氮化可大大提高粉冶材料的耐磨性。因氮化使其表面形
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在其形成初期,美国的弗洛里斯就著书断言该流派是现实与魔幻相结合的产物,对于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一般都将其进行魔幻现实的归类,这样的观
瓦房子锰矿50m~3高炉1986—1988年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较差。经过多方面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炉型不合理。因此,对炉型进行了相应的改造。改造前后炉型对比改造前炉型为冶炼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