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的听评课更加注重细节的观察,课堂观察通常分为四个维度: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
【关键字】课堂观察法四个维度细节
【中国分类号】G451
教师的素养应该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学无止境,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达到课堂的高效,我们试着采用课堂观察法的听评课模式对课堂进行分析和评价量化课堂效果。
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的听评课要求老师把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有准备得走入课堂进行观摩。要听别人的课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而准备中,除了熟悉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状况等,确定正确的课堂听课理念是最重要的,要选择好课堂观察点,有效听课。比如:是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还是观察小组活动效应;观察老师课堂时间分配还是课堂活动是否面向全体等。课堂观察的听评课更加注重细节的观察,课堂观察通常分为四个维度: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
二、从不同维度上对教师上课情况做统计
我以一堂周期表周期律复习课为例,进行观察分析。在这堂课上,我采用的是教师维度(提问的有效性观察表)观察量表,根据观察本堂课共提出了27个问题,下面就27个问题我做出了统计分析。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集体回答 5 18.5%
讨论后回答 2 7.4%
个别回答 15 55.6%
自由答 4 14.8%
无答 1 3.7%
1、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
2、从教师的角度
观察分析
问题的思维层次分析
问题的思维水平 所有问题
频次 百分比
识记 14 51.9%
理解 7 25.9%
应用 5 18.5%
综合 1 3.7%
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无应答 2 7.4%
打断或代答 4 14.8%
鼓励、赞赏 10 37%
重复答案 4 14.8%
追问 5 18.5%
其他(再组织) 2 7.4%
从量化统计表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① 从学生回答方式看,个人回答次数多于集体回答,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一些自由答,少一点齐答与个体回答,个人回答多于集体回答。
② 从问题的数量及思维层次看,本节课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问题设置的梯度和层次性,能较好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改理念。
③ 从教师理答方式看,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鼓励和赞赏较多。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后的巩固练习学生掌握较好。
下面我再用另一张观察量表教师维度(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观察表)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对比分析,同一堂课《钠的化合物》,不同的两个老师设计。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维度(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观察表)教师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式方法 所用时间
引课 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哪些盐 视频观看,学生回答 2分钟
过程1 复习氧化钠过氧化钠推测过氧化的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教师实物投影展示 5分钟
过程2 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探究分析其反应原理 教师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13分钟
过程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实验探究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7分钟
过程4 燃放自制烟花,焰色反应实验,既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
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 6分钟
小结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课件展示 2分钟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5分钟
这张表示另一位老师的授课情况:
教师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式方法 所用时间
引课 对氧化物知识的复习 投影、学案 18分钟
过程1 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探究分析其反应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 12分钟
过程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实验探究 学生演示实验 5分钟
过程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比 实验对比 5分钟
过程4
小结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1分钟
巩固练习
从这张观察量表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①教师1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而教师2的方式方法较为简单。
②教师1的引课新颖,对新课的引入时间分配合理,2分钟进入新课主题,又用了5分钟就进入本堂课的重点,而教师2的复习引课时间较长18分钟,才引入新课,有点头重脚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疲惫。
③教师1的课,从引课,到小结,到最后的巩固练习,体现了教学过程环节齐全。从整体耗时来看,学生学的行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超出了老师教的行为时间。
④两位老师共同点是对本堂课的重点部分,投入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重点突出,教师点拨到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教师1的整堂课学生的学生活动多参与率高,学生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课堂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的准确率高。
这种课堂观察法的评课方式目的性更加明确。个人听课可以任选其中一张表,不过一个人听课,在统计上肯定不够精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量表的完成往往至少两个人去完成,完成四张量表那么至少八个人,这样统计出的数据就会更加全面和准确。量表的设计通常都是在每次听评课后都在不断改进。通过这样的观察量化统计,让老师能够很准确的认识到教学出现的问题或者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
我们走进别人的课堂可能会发现值得借鉴的长处,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那么老师在经历了课堂过程,走出别人的课堂之后就要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课堂以后要注意什么。以此来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课堂。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字】课堂观察法四个维度细节
【中国分类号】G451
教师的素养应该在学生身上有所体现,学无止境,让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达到课堂的高效,我们试着采用课堂观察法的听评课模式对课堂进行分析和评价量化课堂效果。
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的听评课要求老师把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有准备得走入课堂进行观摩。要听别人的课首先要做好听课的准备,而准备中,除了熟悉课程内容,了解学生状况等,确定正确的课堂听课理念是最重要的,要选择好课堂观察点,有效听课。比如:是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还是观察小组活动效应;观察老师课堂时间分配还是课堂活动是否面向全体等。课堂观察的听评课更加注重细节的观察,课堂观察通常分为四个维度:课程性质、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
二、从不同维度上对教师上课情况做统计
我以一堂周期表周期律复习课为例,进行观察分析。在这堂课上,我采用的是教师维度(提问的有效性观察表)观察量表,根据观察本堂课共提出了27个问题,下面就27个问题我做出了统计分析。
学生回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集体回答 5 18.5%
讨论后回答 2 7.4%
个别回答 15 55.6%
自由答 4 14.8%
无答 1 3.7%
1、从学生的角度
学生回答方式统计表
2、从教师的角度
观察分析
问题的思维层次分析
问题的思维水平 所有问题
频次 百分比
识记 14 51.9%
理解 7 25.9%
应用 5 18.5%
综合 1 3.7%
教师理答方式统计表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无应答 2 7.4%
打断或代答 4 14.8%
鼓励、赞赏 10 37%
重复答案 4 14.8%
追问 5 18.5%
其他(再组织) 2 7.4%
从量化统计表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① 从学生回答方式看,个人回答次数多于集体回答,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多一些自由答,少一点齐答与个体回答,个人回答多于集体回答。
② 从问题的数量及思维层次看,本节课突出以问题为中心,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注重问题设置的梯度和层次性,能较好的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也符合新课改理念。
③ 从教师理答方式看,主要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鼓励和赞赏较多。
整堂课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课后的巩固练习学生掌握较好。
下面我再用另一张观察量表教师维度(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观察表)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对比分析,同一堂课《钠的化合物》,不同的两个老师设计。
课堂观察量表:教师维度(教学过程时间分配观察表)教师1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式方法 所用时间
引课 日常生活中需要补充哪些盐 视频观看,学生回答 2分钟
过程1 复习氧化钠过氧化钠推测过氧化的化学性质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教师实物投影展示 5分钟
过程2 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探究分析其反应原理 教师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13分钟
过程3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实验探究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7分钟
过程4 燃放自制烟花,焰色反应实验,既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
学生阅读课本后总结 6分钟
小结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课件展示 2分钟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5分钟
这张表示另一位老师的授课情况:
教师2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方式方法 所用时间
引课 对氧化物知识的复习 投影、学案 18分钟
过程1 过氧化钠与水的实验探究分析其反应原理 学生分组实验 12分钟
过程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实验探究 学生演示实验 5分钟
过程3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对比 实验对比 5分钟
过程4
小结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 1分钟
巩固练习
从这张观察量表分析后得到以下结论:
①教师1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而教师2的方式方法较为简单。
②教师1的引课新颖,对新课的引入时间分配合理,2分钟进入新课主题,又用了5分钟就进入本堂课的重点,而教师2的复习引课时间较长18分钟,才引入新课,有点头重脚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疲惫。
③教师1的课,从引课,到小结,到最后的巩固练习,体现了教学过程环节齐全。从整体耗时来看,学生学的行为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超出了老师教的行为时间。
④两位老师共同点是对本堂课的重点部分,投入的时间差不多,都是学生活动,学生分析,重点突出,教师点拨到位,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教师1的整堂课学生的学生活动多参与率高,学生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最后课堂巩固练习环节,学生的准确率高。
这种课堂观察法的评课方式目的性更加明确。个人听课可以任选其中一张表,不过一个人听课,在统计上肯定不够精准,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量表的完成往往至少两个人去完成,完成四张量表那么至少八个人,这样统计出的数据就会更加全面和准确。量表的设计通常都是在每次听评课后都在不断改进。通过这样的观察量化统计,让老师能够很准确的认识到教学出现的问题或者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真正达到课堂的高效。
我们走进别人的课堂可能会发现值得借鉴的长处,也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足。那么老师在经历了课堂过程,走出别人的课堂之后就要反思,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我的课堂以后要注意什么。以此来服务于我们自己的课堂。从而达到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同时也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