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格局现状与融合发展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lu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一带一路”战略得到世界各国和沿线各地区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在这一背景下,西藏从各方面积极融入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建设提供了机遇。本文从西藏媒体格局现状和融合发展历程出发,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的角色作用,以及“一带一路”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媒体;融合;“一带一路”;西藏
  中图分类号:G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7.0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西藏作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通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参与者,这就决定了西藏媒体参与和促进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使命任务,也决定了西藏媒体融合发展与“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关系。
  1. 西藏媒体格局现状
  西藏媒体格局可以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去看。从纵向看,西藏媒体主要呈现出自治区级媒体、市地级媒体、县级媒体和中央驻藏媒体、自媒体各级并存的格局,他们的宣传舆论工作范围各有区分,又有交叉重合;从横向看,西藏媒体主要呈现出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多平台的格局。
  据相关统计,2018年西藏实际发行报纸27种,其中包括省级党报1种,地市级党报7种,都市报1种,晚报1种,行业报4种,藏文报纸12种;从自治区到各市地、各县,都建有广播台、电视台;截至2017年底,西藏属地网站总计数量为1318个,其中,政务网站是西藏网站的主体,而政务新闻类网站有298,占区内网站总数的23%,备案网站的政务新闻网站主要有4家自治区主要新闻网站、7市(地)门户网站和74个县级政府新闻网站;在15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中国西藏网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级涉藏专题综合性网站,目前以中、英、藏、德、法5个文种发布涉藏信息,在另外14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开通藏文版网站的有4家,开通西藏频道的有4家。
  根据以上内容可知,仅从数量上看,新闻网站远远胜过传统媒体,日益成为传播的主体媒介力量。网络已然成为西藏最具传播优势和影响力的新兴媒体。
  2.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的角色作用
  方针指出:“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这样的目标要求,决定了西藏媒体参与和促进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的重要角色作用。
  一是宣传政策方针,凝聚发展共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不仅为“一带一路”战略做好宣传,也为相关的政策方针做好宣传,为西藏建设发展以及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达到“政策沟通”的目的。
  二是参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媒体的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物资、人力、资金支持,这就必然在社会中带来相当规模的直接消费和间接消费,因此,西藏媒体作为社会经济体的存在,必然也会参与到“一带一路”经济活动各个环节中,达到“贸易畅通”。此外,媒体的新闻报道、广告宣传,也会对当地的旅游、农副产品等产业发展,以及资源的流通、商品消费等,有间接或直接的宣传、推销作用,促进社会消费与经济发展。
  三是提供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交流。“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为本地各族群众和沿线相关国家地区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达到“民心相通”。特别是在传播知识文化方面,西藏媒体满足大众学习需求的作用日益突出。例如,西藏广播电视台就设置有“珠峰讲堂”等电视节目,“藏语文讲堂”“生活百科”等广播节目,满足大众学习需求;西藏日报社也在“西藏新闻网”设置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页面,传播非遗的文化知识。
  四是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交往交融。“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让信息的交流更加开放便捷,促进西藏与内地、西藏与国外的信息交流,从而促进沿线国家地区和人民群众的交往交融。
  五是做好对外宣传,开展反分裂斗争。在反分裂斗争宣传中,我们的对内宣传已经形成强大舆论声势,主流意识形态呈压制性态势,成效突出;但在国际社会,世界风云变幻,形势复杂,分裂势力、分裂活动依然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也要积极做好反分裂宣传,这事关我们的国际舆论声势和国际话语权。一是要做好正面宣传引导;二是要深入做好揭露和批判分裂的宣传。
  3. “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媒体的融合发展
  角色作用的需要,决定了西藏媒体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要加快发展,发挥好作用。这就要走“融合发展”之路。
  3.1 西藏媒体的融合发展历程
  上世纪末开始,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对应的新兴媒体形态,即“新媒体”,带来了媒介格局和舆论生态的重大变化。由此,西藏开始了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1997年西藏开始互联网建设,并于1999年实现了宽带上网;2000年,西藏创办了第一家网站“西藏之窗”。如果以第一家网站创办作为西藏新媒体元年算起,至今,西藏媒体的融合发展走过了20年。在这20年里,互联网已经重构了信息环境,西藏媒体的融合发展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并且正在走向更加深度的融合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从“互动”到“融合”。西藏媒体的融合发展经历了从互动发展到融合发展的历程。互动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网站的兴起,特别是各传统主流媒体纷纷建设自己的网站,但此时传统媒体和网站都立足于将对方“为我所用”——传统媒体把网络信息作为自己报道的补充,网站则把传统媒体的信息内容作为自己的重要稿源,做传统媒体内容的“搬运工”。融合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与网站初步实现了形态、内容、渠道、平台、管理等各方面较为深入的融合,达到了资源共享、集中处理、分别制作不同信息产品的要求。
  二是从全面融合到深度融合。如上所述,在媒体融合发展初期,西藏各传统媒体都陆续加入到这次融合发展的浪潮中,从效果上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比“互动阶段”更为深入,在建设新媒体矩阵的基础上,在内容上实现各媒体内部的资源共享、集中处理、分别制作、多平台发布的要求,在传播方式、内容组合、传播时效等方面延伸、加速、强化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但此时,仍然只是处于面上的融合,并未在常态的机构、机制等更深层次上进行整合。而大约从2018年开始,西藏媒体进入深度融合发展阶段,最重要的体现就是:
  2018年底,西藏广播电视台挂牌成立,自此,将逐步完成广播、电视、网站、“两微一端”从机构到人员到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整合,并且实现与各市地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深度合作,打造成一个广电融媒体“航母”。
  同年底,根据“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指示要求,堆龙德庆区举行融媒体中心揭牌仪式,这是西藏自治区建成的首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标志着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揭牌仪式上,堆龙德庆区委宣传部与西藏日报社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与西藏日报社“中央厨房”共享资源、技术和平台,实现省级媒体与地方媒体的深度合作、融合发展。
  3.2 “一带一路”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更高要求
  如果说媒体融合发展是由信息技术发展、社会传播需求引发的媒体格局深刻调整,那么,“一带一路”对西藏媒体融合发展在层次、水平、规模上则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也有更多的要求,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西藏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各类媒介的统筹布局,不仅仅在各类媒介的总体数量上取得优势,而且在各类媒介的构成比例上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层级清晰、类别全面、覆盖广泛、影响深入、分工合理、各有特色的融媒体矩阵,构建起科学合理有效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需要西藏各媒体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快步伐,根据各自特色达到物资、人力、流程、机制的优化配置,从而从根本上快速提升满足“一带一路”宣传报道的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带一路”是推动国家发展、国际合作的重大战略布局,因此,西藏媒体在宣传报道上应该增强统筹协调性,讲求战略策略,不仅要与国家层面的宣传舆论保持协调,统一步调声调,也要注重与其他省市媒体加强协作,异口同声,制造舆论声势,还要加强区内各媒体的统筹策划,特别是在选题策划上加强融媒体宣传策划,体现各自特色、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在宣传的角度、内容、形式、手段上过于同质化,会讲故事、讲好故事,从而形成最强的舆论环境,增强“四力”。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背景下的西藏媒体融合发展会对各专业人才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一定時期内,势必会对各类媒体人才的培养、引进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媒体从业人员整体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保卫.“一带一路”背景下西藏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J],当代传播.2016(02).
  [2]陈朴,王婷.西藏融入“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文献综述[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9(02).
  [3]田玉红.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开辟国际传播新高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一带一路”传播实践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7(09).
  [4]唐世鼎.开启“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新篇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1).
  [5]周德仓.西藏当代新闻传播60年[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05).
  [6]王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2017.
  作者简介:唐小双,四川江油人,法学硕士,西藏广播电视台记者(中级),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媒体融合、文化保护与传播。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广播事业发展期间,中波广播发射机占据着重要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凭借着自身低耗能和强效果等特点,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在实际使用中波广播发射机期间,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故障问题,如若不能有效处理这些故障,就会影响后续传输广播信号的质量和安全。基于此,笔者以江西省上饶市为例,针对于中波广播发射机的故障和维护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此为相关学者以及从业人员提供
【摘要】在社会快速进步与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电视正逐渐成为不可替代的必需品,电视相关技术也在时代进步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在当前的市场当中,有线电视是面向社会大众并且受接触程度最高的电视。但在有线电视使用过程中,有线电视网络会出现许多问题导致使用效果受到影响,最关键也是最为频繁的问题,就是线路放大器的问题。所以在本文中将对线路放大器在当前有线电视网络当中的
【摘要】当下电视领域的发展和革新已经成为一个趋势,数字电视技术的出现,也令电视节目播放的种类上升、广播电视播放质量提升,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随着数字广播电视的出现,也迎来了全新的变革和发展。当下,中国的数字广播电视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展体系,在技术不断优化的同时,广播电视用户的观看体验感也逐渐提升。在当下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竞争也给数字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只有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中已经离不开以手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并且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更新,还将在更多的领域中看到其身影,也必将在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人们的生活。相比较而言传统的媒体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县级媒体其面临着艰难的发展道路,县级媒体亟需将自身与新媒体融合起来,例如开设一些微信、客户端、抖音号、视频号等等。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级新闻媒体仅仅是将新媒体
【摘要】伴随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给现代电子信息工程的建设与应用带来了诸多挑战和机遇,二者的有效融合将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推动我国的社会科技的建设。本文将会简要探讨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以求能够为相关单位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D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领域都在探索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广电领域作为通信老大哥,近年来受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冲击较为严重,广电系统的技术水平整体上不及互联网行业,但广电运营商的网络与运营商的网络从物理形态上来说大部分是一样的,网络基础构建完善,只是缺乏在移动网络方面的布局,这其中必然有机遇,也有挑战,推动广电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推进三网融合,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摘要】随着5G网络的逐步建设,智慧城市的研究和使用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使用合适的技术和新颖的设计模式。软件定义网络(SDN)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平台技术,解决了卫星通信在传统网络通信中面临的许多問题。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DN的智能城市环境下的交通管理和天气预报设计框架。该框架主要由数据检索、计算、验证和信息传输四个模块组成。  【关键词】智慧城市;SDN;网络;框架  
【摘要】针对传统照明控制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节能效果差等缺点,本文提出基于AIOT的智能节能照明控制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嵌入LED照明终端,实现数字化远程智能照明控制与监测,具有智能按需照明、节能率高、主动感知能力强、操控简单等特点。  【关键词】AIOT;智能节能照明;数据监测  【基金项目】沧州市重点研发计划指导项目:物联网环境下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项目编号:20410
【摘要】在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互相融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层媒体之间共同发展的内在因素。随着网络信息化发展的不断渗透,传统媒体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新媒体领域作为新型信息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向,并在新媒体的引导下传统媒体正在不断的转型与创新。就目前情况来看新媒体发展占有较好的市场优势,但同时传统媒体也保留着一定的优势,为更好地实现媒体领域的发展,应充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型技术被应用到社会多个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软件系统的应用中也有着更高的需求,这就需要技术研发人员对系统框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以便使其兼顾灵活性适配需求与服务稳定集成这两方面。在这种背景下,Java微服务技术应运而生。此项技术拥有着极强的独立部署能力及独立进程,这就使其能够在运维智能化、可伸缩性、可高用性及分布式存储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作用。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