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性评论可不可以有更亲和的面孔

来源 :新闻三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fgdf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解放日报第十届“文化讲坛”上演讲时说,现在评论中有很多固定模式.比如写“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段就是,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的根本;第二段:什么什么是什么的关键;第三段:什么什么是它的前提;第四段:什么什么是它的基础.还有要怎么样,就必须怎么样.凑对仗,搞排比;板着面孔的“必须强调”、“应当指出”、“毋庸置疑”等生硬的词汇.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朱和芳老人是四川省都江堰市远近闻名的老寿星。她今年已102岁了,依然身体健康,精神头儿十足,走起路来,腰不躬,背不驼,面色红润,很难想象这么乐观开朗、精神矍铄的老人已经102岁了。老人生于1906年4月17日,一生共育有一儿一女,儿子现年已87岁了,这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共有25口人;当记者问及老人的长寿之道时,老人的儿子吴佳福给记者泡上茶水,等众人落座后,就打开了话匣子……秘诀之一:一生勤劳智慧,
上了年纪的人,时常会这样说:我老了,记性不好了,学也学不进,不能与年轻人相比了!有的则刚过花甲之年,就自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悲观厌世,消极度日,自觉或不自觉地混日子。也有的人在退休前尚能保持心理“青春”,而一旦退下来就失去了心理平衡,以致思想沉闷,忧郁成疾等。其实,衰老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过程。随着时间的流逝,任何入都将进入老年。老年可以说是人生旅程的必经之路,是生活史上的一页。然而,进
众所周知,陈立夫先生是国民党元老,也是一名长寿老人,讲究养身之道,2001年病逝于台中,享年102岁。  我外甥从台湾回大陆探亲,送我几本“袋袋书”(可放在衣袋里的小书)。书名《永保健康》,是台湾“永保健康协会”集世界各地会员捐资出版的一本不定期健康科普刊物。在第二十一期上登有一篇陈立夫先生写的《我怎么会活到一百岁》文章,也可说是他自述的长寿秘诀,文章较长,现把主要内容摘要介绍与读者共分享。  陈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一个人可以步行1/4英里(约400米),说明他的身体状况至少还能多活6年以上,而且走得越快,寿命就越长。这是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报道的。  虽然一般来讲,步行与健康以及寿命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该研究发现,老年人能不能走完400米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并且预示着他们能否抵御更大的疾病。  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从事该研究的带头人艾恩.纽曼教授指出,那些无法走完400米的老年
期刊
要令头脑更灵光?不妨试试经典文学精神食粮。据香港成报援引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研读文豪莎士比亚、乔塞及华兹渥斯等人的巨著,不仅有助脑部灵活,还可以防止老人罹患痴呆症。利物浦大学英语系与神经科学专家对30位自愿者进行调查,发现受测者阅读词藻深奥繁复的大师级作品时,脑部的活动较活跃,扫描影像明显有较多脑活动痕迹;相对之下,如果只是阅读一般的文章,脑部活动没甚特别变化。负责调查的戴维斯教授指出,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科学家预测,2019年,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培植的活体器官和组织将广泛用于更换患者的器官和组织。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间,通过合成方法生产的人造器官和组织也将实现商业化供应。在20世纪,器官移植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正如蜚声俄罗斯的器官移植专家瓦列里·舒马科夫院士所言,供移植的器官数量总是满足不了等待做移植手术者的需要,接受手术者不得不长时间等待,有的人往往尚未等到就死去了。另一方面,直到目前机体组织的排异性
12月18日,全球最大的专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移动技术的企业级软件公司Sybase宣布,在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CFIP)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IT用户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