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针传情虎头鞋

来源 :宁波通讯·图话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虎头鞋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虎头鞋的历史已无法准确考究,但缝制和穿着虎头鞋的风俗在我国流传甚广。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在这里,虎是一种吉祥物,在鞋前脸和鞋帮上绣制虎或虎头图案,寄寓着人们驱鬼辟邪,保佑孩子消病减灾,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在20世纪中期之前,说起虎头鞋可谓无人不知,在宁波就有小孩出生、满月,众亲友送虎头鞋做礼物的风俗。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是每家小孩必备的虎头鞋却渐渐被大众遗忘。
  别小看一双小小的虎头鞋,一双地道标准的虎头鞋必须全部用手工缝制,通常需要缝制上千针才能成鞋。从打袼褙、纳鞋底、做鞋帮、绣虎脸、掩鞋口,直到把鞋帮和鞋底缝到一起,一双虎头鞋才能算是基本竣工了,但还要经过一番装饰,等扎上虎须,缝上带子之后,才算大功告成。这其中,虎眼、虎眉、虎嘴、虎鼻,都要靠针线和布缝制而成,需要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虎嘴、眉毛、鼻、眼等处都要采用线条勾勒,细心的人还常用兔毛将鞋口、虎耳、虎眼等镶边,来表现虎的威猛。
  在这些过程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缝制虎头鞋除了要掌握剪裁、缝制、绣花等多种技法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缝制出与众不同的虎头鞋。在宁波镇海就有一位个中高手,她就是镇海虎头鞋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金珊珍。
  金珊珍是土生土长的镇海人,从小受母亲的影响,非常喜欢穿针引线类的女红。2008年,镇海区文化馆开设了“非遗课堂”,金珊珍从社区得知“非遗课堂”设有“虎头鞋制作”公益培训班,赶紧前去报名。每次上课,她总是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缠着老师详细询问,直到自己完全吃透并学会课程中每个环节的制作要领。课程尚未结束,金珊珍已凭借自己扎实的女红功底和艺术创造力,做出了班里第一双虎头鞋。
  从那一天开始,金珊珍踏上对虎头鞋制作的探索发现之旅,现如今已经是她做虎头鞋的第八个年头。八年中,她自行设计、制作的虎头鞋近千双,且大小、颜色、样式无一重复,凝聚了她无数心血。值得一提的是,金珊珍还非常注重环保,变废为宝是她的绝活:包装盒上好看的丝带、锦缎绸布,都会成为她制作虎头鞋的原材料。每年当她带着亲手制作的虎头鞋参加各种非遗展览的时候,总能引起现场观众的惊叹与围观。名声在外,时常有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经常前来讨要,这让金珊珍有了相当的成就感。
  从一个普通女红爱好者,到镇海区“非遗课堂”虎头鞋制作技艺的授课老师,这八年来,每一双精美虎头鞋的背后都凝聚着金珊珍灯下的勤奋,她也成为了镇海区“非遗课堂”创建八年来稳步发展的历史见证人。这些年,随着“非遗课堂”走进校园、企业、社区、农村,金珊珍都任劳任怨,认真施教,决不计较报酬。比如在镇海最偏远的九龙湖镇农村的一节课安排在每周六下午,为上好这一节课,她得来回坐公交并转车至少1个半小时。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都没有落下一节课,还是坚持了两个月。学员们都是干惯农活的农村妇女们,刚开始对学做虎头鞋很没有信心,金珊珍手把手一个个教学示范,终于在课程结束时,10个学员做出了88双虎头鞋,并在一次镇海区文化遗产日非遗展会上悉数展出,且还有市民当场以一百元一双的价格抢着买。这极大地鼓舞了学员学做虎头鞋的信心,从此,九龙湖镇文化站便创建了虎头鞋制作的工作室,常年开展学做虎头鞋的活动。是虎头鞋成就了金珊珍,也是金珊珍传承并光大了“镇海女红”虎头鞋这张文化名片。
  也许虎头鞋已不再出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但是,留在虎头鞋里的传统习俗和乡愁记忆,是每一个生活在这片乡土上的人都不会忘记的。因为每一块布、每一片棉花都在一针一线中浸润了长辈制作者的绵绵深情和地道的工匠精神,传递的是那永远难以磨灭的汉民俗之美。
其他文献
2013 年,经过两轮激烈角逐,泉州以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观、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悠久广泛的对外交流等优势脱颖而出,与韩国光州、日本横滨共同当选2014年“东亚文化之都”。  一年经营,唤起最广泛的文化共鸣,泉州没有让世人失望。  临近2014年底,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在给《泉州晚报》撰文时,动情地回忆着她亲历评选过程时的内心独白:  一年“文都”,就像一年盛大的节庆……
期刊
中韩日三国一衣带水,文化根基一脉相承。为向世界展现独具魅力的东亚历史文化纽带和精神家园,中韩日三国借鉴“欧洲文化之都”模式,于2011 年1 月首次提出一国一城、评选“东亚文化之都”的倡议。  一年后,这个“倡议”终于升级为“决定”。  中韩日三国决定在2014-2017 年期间,每年由三国各推选一个城市作为“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在随后的一年内,将以“东亚文化之都”名义,通过组派和鼓励本国优秀
期刊
凌晨2点,昏黄的灯光在晒场亮起,集装箱内走出一个身影,匆匆叫起了众人。  “东南风起了,明天估计会有大太阳,起来晒海带吧!”陈勇凤打开仓库,将半干的海带一一挪出,此时来了三个不算是劳动力的帮手,一个是她八十高龄的婆婆,一个是同样年纪的母亲。  陈勇凤在晒场一住就是二十多年,陪着丈夫操持海带生意。心疼两个孩子,年迈的母亲硬要陪着,这是她最难过的事。  记不清是哪一年,海带效益不好,养殖户常常亏损,那
期刊
开栏语:宁波,再一次被世界瞩目。2015年9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东亚文化之都”评选终审工作会议上,宁波从几个候选城市中脱颖而出,成功当选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东亚文化之都”是中日韩三国借鉴“欧洲文化之都”模式、亚洲第一个国际性文化城市命名活动。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评选出两届,分别是2014年中国泉州、日本横滨、韩国光州和2015年中国青岛、日本新潟和韩国清州。  我市获此殊荣后
期刊
1.今年一月一日刚开业的民宿“琴海缘客栈”,共有15个房间,每个房间装修风格都各有不同,有“竹房”“炕房”“古筝房”……  2.“廊桥怡梦” 在老宅原有风格的基础上,注入很多现代的、欧式的设计元素,为这座小院增添了浪漫的色彩  3.台湾游客在奉化大堰体验炒土菜(毛节常 摄)  4.“心宿”——回家的道场,一个诗意的憩息地  徒步感受山野乡间的味道,融入大自然;在田间小路偶遇去劳作的老黄牛,与它们擦
期刊
每年7月15日到10月15日,是我市以台汛为主要汛情的主汛期。如何防台防汛成了这个季节的重点工作。  由于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去年汛后至今,我市面降水量比常年多50%,水库、闸坝高水位运行。虽然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份结束,但专家分析,其“余威”仍将影响整个夏季,发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概率仍很大。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防台防汛处于前期遭遇六轮梅雨袭击,当前高温干旱少雨而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后期台
期刊
又是一年汛期至。  7月9日,受台风“尼伯特”影响,宁波城区雷电交加。由于雨势较大,能见度很低,从窗外望去,整个城市一片昏暗。这波强降雨,给甬城带来了不小的降雨量。全大市中,雨量最大的镇海达到了110毫米,达到大暴雨的级别。市区的雨量也不小,海曙区达到了102.5毫米,江北区、江东区分别为81毫米和79毫米。  宁波是全国遭遇台风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曾有一次死亡数千人的惨剧。近年来,我市台风、
期刊
Over the last few months, Ningbo municipal government organized a series of activities for foreign friends to experience Ningbo’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cluding Siming Neijiaquan, gold and si
期刊
6月14日,为切实提高防洪抗灾能力,确保群众生命财产万无一失,余姚市马渚镇政府、镇人武部组织该镇民兵应急分队开展了防汛抗台实战演练,通过开展了堵复缺口、隐患排除等防汛科目的实战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民兵应急分队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组织协调能力,增强了队员防洪抗灾的信心和决心  厄尔尼诺事件虽已结束,但受其“余威”影响,今年我国气象年景总体较差,宁波也不例外。在加快推进工程防汛的同时,我市还做了哪些防汛准
期刊
作为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水利工程建设一直发挥着防洪排涝的骨干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围绕完善“上蓄、外挡、中疏、下排”的防洪治涝工程体系,重点开展了以“江河堤防工程”“骨干排涝工程”“水库水闸除险加固”等为内容的“治水强基”工程建设。  “十一五”至今,我市累计投入近300亿元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年洪涝旱灾害损失占同期GDP比重均控制在0.6%左右,处在全省最低水平。  上蓄外挡  筑牢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