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将情境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_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教育的改革下,情境教学策略逐渐地成为了人们所需要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措施,各学科教师都逐渐地开始应用情境教学策略。数学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探究小学数学课本上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合理地应用情境教学策略,以此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多个方面谈一谈将情境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十足的学习积极性。在教育的不断发展下,情境教学法逐渐地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欢迎,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情境教学策略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以主动性的心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为例,从多个方面谈一谈将情境教学策略融入到小学数学中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策略时,应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运动(二)”这节数学知识时,笔者在备课阶段搜集了多种多样的与轴对称相关的图片和与平移相关的动态图形资源,将这些资源放在了课件中。在教学开始时,笔者便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笔者所搜集的资源,并向学生提出关于“这一些图片所展现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这些动态图形的运动状态是怎么样的”等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所展现的资源十分形象,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以积极地态度探究笔者所提的问题。过了一段时间,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问题的解答,笔者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了一定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明晰正确的问题的答案。在笔者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有了主动性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并由此更好地了解了有关轴对称和平移的概念。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下,更为主动性地探究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与数学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因接触生活元素而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十足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就十分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节数学知识时,笔者在向学生教授完基础的数学知识后,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便创设了学生经常见到的购买物品的生活情境。首先,笔者带领学生将教室装扮成了商店的样子,为每个物品贴上了标签。然后,笔者向学生分发了多种面额的钱币,引导学生以顾客的身份,拿着这些钱币,进“商店”进行“商品”的购买。笔者所创设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够产生十足的亲切感,以积极的态度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在学生整个购买的过程中,笔者会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采用正确的方式购买“商品”,让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钱币,使学生更好地回顾所学习的关于本单元的数学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创建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课本上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小学数学教师要想使学生能够更为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注重操作情境的创设,使學生能够通过操作,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由此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圆柱和圆锥”这节数学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圆柱与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笔者便创设了生动的操作情境。在具体的教学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向每个小组分发了圆柱和圆锥的容器,并分发沙子。然后,笔者便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素材进行一定的操作,使学生能够采用合理的方式来探究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小组讨论,以圆柱里面的沙子与圆锥里面的沙子进行比较的方式,探究出了圆柱是圆锥体积的三倍的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操作,直观地感受到了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创设生动的操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操作,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跟随教育的要求,将自己的教学思想进行一定的变革,科学的使用情境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以主动性的态度进行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更高,让学生因此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翠.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01).
  [2]石寒烨.奏响数学课堂的前奏——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情境导入的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
其他文献
摘 要:发散性思维属于一种高阶思维,是初中生必须具备的基础思维,对于他们学习物理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物理例题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如果没有例题,学生就很难直接准确地做题,同时也无法牢固地掌握新学的物理知识,同样影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因此,想要提升整个初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不能忽略物理例题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例题教学;发散性思维  由于物理教学和语文
期刊
摘 要:在挫折教育大行其道之际,或者应该有人思考一下成功教育的价值。对于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应當首先进行成功教育。学生在学习生字的初步阶段,最先需要的是积累成功经验。而教师应当在识字教学实践过程中,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生词的学习动力。本文将从教师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懂得学习进步;给予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努力方向;创造表现机会,让学生成就自己辉煌三个方面,紧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发展之下,存在的教育问题。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师、学生家长、学生三方的交流必不可少。学生需要的不僅仅是批评责骂,更多的是能够获得夸赞,言传身教,与学生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积极沟通;学以致用;称赞替代责骂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节奏愈发加快,学校教学工作有条不紊进行着,学生们也是在孜孜不倦吸收着知识。在这种看着积极向上,充满学生们欢声笑语的场所,也偶尔会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管理层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精准资助的重视程度,同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财力,希望找到高效且具有可行性的工作开展途径。为此,本文主要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入手,对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有效途径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进一步推动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促进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精准资助;贫困生;途径  引言:现阶段,我国高校贫困生的
期刊
摘 要: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焦点,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也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重点。本文主要研究了農村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以及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期望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教师;信息素养;专业发展  引言  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涵盖了两层含义,其一是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意识,这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二是教师对信息资源的搜集、获取、研究和分析、加工
期刊
摘 要:人们的思想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所以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完善过程当中。因此,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将教学理念由师本向生本转变,将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落实于课堂实践当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带着动力去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实现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生本理念;高中数学;教学策略;问题教学;合作学习;信息技术  在新课改的有效施行下,生本教育理念被大力倡
期刊
摘 要:汽车维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延长相关部件的使用寿命,控制汽车的使用成本,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随着汽车维修技术的成熟,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逐步形成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化的汽车维修机制,确保汽车维修技术的科学应用。近些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截止到2018年底,小型汽车保有量已超过2亿,汽车购买需求以及消费能力稳步增加。与此同时,在汽车维修技术
期刊
摘 要:高中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往往因其内容的枯燥、形式的单一而使得学生缺乏兴,课堂沉闷。打破沉闷,将时事教育更好地融入课堂,走进学生的高中生活,成为思政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高中的时政时事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提高认识,丰富形式,创新机制等予以解决。  关键词:时事教育;高中思想政治;对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明朝东林党领
期刊
写在教师节前夕,谨以此文献给最美乡村教师——钟开莲老师  那天,是1983年9月3日。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一位三十刚出头的妇女,扎着齐肩长的马尾辫,身穿洁白的的确良衬衫,一条麻灰色的确良长裤,裤脚高高地卷起。只见她双手紧紧地握住自行车的把手,生怕一不小心就栽到山沟沟里,在此之前,她已经两次摔到稻田里,弄得满身泥土不说,身上已是青一块紫一块的了。她从没走过这样的山路,更别说在这样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
期刊
摘 要:我国田园诗拥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蕴含的大量农耕文化,这也是人们青睐田园诗的原因之一。農耕文化包含着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高度统一的自然观,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人伦观,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农耕文化的呈现,田园诗能够更加深入截取、借鉴、挖掘民俗风情,不仅对传承农耕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创新农耕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田园诗中的农耕文化,展开详细的分析,为传承和创新农耕文化贡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