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实验组
【机 构】
:
222100,赣榆区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和结肠造口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性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2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结肠造口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回肠袢式造口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Ⅰ期和Ⅱ期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Ⅰ期和Ⅱ期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禁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Ⅰ期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6.0%(4/2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4.0%(1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67,P=0.0307<0.05).实验组Ⅱ期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0.0%(5/25),明显低于常规组的48.0%(1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2,P=0.0366<0.05).结论 对老年梗阻性乙状结肠癌与高位直肠癌应用回肠袢式造口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肠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纳米碳淋巴结示踪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淋巴示踪组和未示踪组。淋巴示踪组患者于腹腔镜下距肿瘤周缘0.5~1.0 cm处选择4~6点分别缓慢注射纳米碳混悬液。比较两组术后标本中淋巴结清扫数及转移度,分析淋巴示踪组淋巴结黑染与转移的关系。结果共收集65例患
目的比较淋巴结转移度(LNR)及N分期对Ⅲ期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304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别将LNR和N分期代入包含可能影响患者复发或转移的临床病理特征的Cox回归模型,比较两者的风险比(HR);再根据送检淋巴结数目是否达到13枚/例进行分层分析。结果LNR及N分期均为Ⅲ期结直肠癌患者复发或转移的独立预
目的 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18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与活检标本表达的一致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9月至2012年3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且资料完整的5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手术切除标本与术前活检标本的HER-2表达情况,对于可疑阳性者进一步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分析手术切除标本与活检标本中HER-2表达的一致
目的探讨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过程中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激素组(40例)与对照组(50例)。激素组和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