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的直感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中考物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k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1年12月12日,瑞典国家广播电台邀请当年获诺贝尔奖的8位科学工作者登台.我也是其中之一.在这个节目里,主持人围绕“科学与人类”这个主题,向我们提出种种有趣的问题.给我提的问题颇难回答:“你认为是否存在对科学的直感?如果存在,它的定义是什么?”
  我当时的回答是:“我相信它的存在.”“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面对老练的主持人的追问,我立即答道:“是不依据逻辑思维的选择.”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这种对科学的直感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首先做第一个推论,即是否有“科学的自然认识”.
  例如,看到一只苍蝇在飞,对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性认识,但科学工作者不会满足苍蝇是活物所以才会飞这样一个回答,而看做是苍蝇体内产生的各种科学的因素才会飞的.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回答也就不同.从古希腊直到今天的科学进步,通过客观细致的观察,我了解到,成为科学进步推动力的常常是对大自然的这种认识方法,也就是“科学的自然认识”.
  接下去是第二个推论.在科学的认识中,给科学创新以巨大影响的又是什么呢?
  我以为是:直接地、如实地给予我们的真实感受,也就是不依据思维加工的直感.
  举个具体的例子.我们初遇A君,在记住他的面孔时,并非像数字型计算机那样,记住A的额宽多少厘米,眉间多少厘米,两颊有多少立方厘米的腮肉,而是像相似型计算机那样,把A的脸部作为一个整体模型来把握,从而也就记住这个人了.
  大自然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它深不可测,在科学的自然认识中,对科学创新最有影响的,就是直接地、如实地认识自然.整天和复杂而又单纯的大自然打交道的科学工作者,若不靠这种认识方法,就不可能创造出推进科学前进的理论和发现新的科学法则.
  从以上两个推论不难看出,所谓科学的直感,正是科学地认识自然与如实地认识自然相结合的一种大脑机制.
  当然,这不过是推论,还未能用科学加以证明.但是,如果这个推论正确的话,就能够回答“怎样才能培养对科学的直感”这个问题了.我想,使自己沉浸在大自然中,切实地接触它,感觉它的本来面目,就可以丰富科学的直感.
其他文献
为了使水利工程灌溉以及排水管理工作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促进现代化水利工程灌溉以及排水管理的发展,需要对水利工程灌溉以及排水管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使其管理水平得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