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rnn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艳军老师教我們语文,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上课幽默风趣,引人入胜。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想把老师讲的内容,新鲜事情用文字记下来,于是课后,我有了写日记的习惯。当时我没钱买本子,便把要记的东西都写在上学期课堂本子空白处——买笔记本对当时的我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当时学校里炒的菜,每餐只要五角钱,我连一餐菜都买不起,更别说买笔记本了。
  某天,王老师突然叫我去办公室,去的路上,我的心怦怦直跳,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当我垂着手听老师指责时,只见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大沓雪白的稿纸递给我,温和地说:“你拿去吧,好好写。”我至今都不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我正缺写字纸张的。当时一股热浪涌上心头,我很想对老师说声“谢谢”,却哽咽得说不出一个字来,我接过稿纸,对老师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奔出老师的办公室。跑到一个偏僻处,我的泪水汹涌而出。
  周末有空时,我就拿着白纸写,一位同学问我写什么,我说写文章,想投到学生报上。同学说,能上学生报的文章都是写得相当好的,你别写了,写了也发表不了。我听了默不作声,继续写,结果,我辛苦写出的文章,投了之后就如沉入大海。正在我垂头丧气想打退堂鼓的时候,王老师知道了此事,下课后找到了我并耐心给我指出文章的缺点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同时鼓励我说:“你的文章比之前大有进步,好好写,相信自己,你的文章一定能发表到学生报上的。”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勤学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写的文字终于登上了学生报。
  有一次作文课上,我写了梦想长大后能当一名作家。作文发下来了,王老师在我作文后面用红笔刚劲有力地批上了一段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要你好好学习,好好写,坚持下去,你的梦想一定会实现。”这段话至今还激励着我前行。这篇作文,我一直放在娘家书柜里保留了数十年之久。
  因为老师的鼓励,让我在这十余年写作之路上,虽屡屡退稿,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
  当我的文字第一次被印在报刊上时,接到电话去报社领稿费的情景,多么难忘的时刻啊!
其他文献
第一章  1  几天后,艾唯一给我打来电话,说:“来吧!现场体验下我当市长后的实况,或许可以给你写作带来点儿启发。”  启发?我想起之前做的梦,觉得里面似乎带着一股离伤,心里正为此疑惑,便立即朝市政府办公室这边赶过来。进了办公楼大厅,我到登记处说要见艾市长,值班的打量了我几眼就放行了。我一边往电梯口走,他一边还在身后提醒,艾市长这会子正在办公室忙,赶紧去吧!毕竟这还是艾唯一升任市长以来我们的第一次
本人悟义,姓乔,乔是乔家大院的乔,悟是孙悟空的悟,义是社会主义的义,也是义气的义,也是有情有义的义,今年34公岁,山西清徐县人,由于正当壮年,所以还未退休,还在一线打拼,现任内蒙古源源能源集团的董事长、神州源源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兼任吉林源源热电的董事长。这三顶金光闪闪的乌纱帽,都是我给自己制造的,戴在头上不大不小,八级大风刮不掉。   但是,这个帽子的制造工艺却很复杂,它是用风雨、磨难、坎坷和
2004年5月份那次远行,注定要对我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5月23日下午,尽管天气异常炎热,但古都南京大街上那几乎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却抵挡了不少的暑气,这使我本来忐忑的内心也沉静了许多。  从金陵饭店出发前,我就反复翻看吴俊发先生的介绍———一级美术师,专长版画和中国水墨画,为中国现代版画流派中江苏水印木刻学派创始人之一,曾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江苏省文联常委,中国美协江苏分会副主席,现为江苏版
甜蜜当然要甜花,椴树花就是最清甜清甜的花了。   总是有雨,从春分到清明,又从清明到谷雨和小满,雨几乎都是没间隔几天就要下一场,桃、李、樱、杏都早早地谢去,艳骨怕也早已零落成泥了。困在居室,不看花圃也罢,省得了百结的愁肠欲断,但我估摸着,椴树该要开花了。   清晨醒来,天晴了,椴树真的开始着花了!因了品种的不同,它们的花色也有差异。或淡青色的一簇,或米黄色的一树,却无不甜香四溢。不知哪里远道找
路过老屋,来到姨妈家,那是一座宫殿似的二层别墅,带着宽敞的院子。院子西边有一棵核桃树,那是祖辈們留下的。小时候,常常待在姨妈家,有时一待就是一个月左右,跟表弟、表妹一起玩耍的日子如一幅油画。姨妈待我如亲生,用她那纤细修长的手给我洗头扎头,编麻花辫。那时候,姨妈很漂亮,高挑的身姿散发着优雅甜美的气质,鹅蛋脸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总是充满着仁慈与母爱。  姨妈家有祖辈种下的核桃树和桃树,一到秋天,高大
看到我的题目,你们是不是会很好奇—“本子”成精了?还能当老师?哈哈,让我来解答你们的疑惑吧!这个“本子老师”可不是我们写作业用的作业本,而是一个人!她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她姓李名本坚,所以我们亲切地称她为“本子老师”。  她的头发短短的,黑黑的,非常浓密;她有一张瓜子脸,眉毛又黑又弯,像飘扬的柳叶;她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感觉充满智慧;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透过镜片仍能感受到那严厉的目
去学校的路上,有一家不大不小的玩具店。  有天下午,我们学校提前放学了。经过玩具店时,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嗬,玩具真多啊,形状各异,令人眼花缭乱。其中有一个玩具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那不是我梦寐以求的布娃娃吗?我迫不及待地走近一看,果然是,瞧,布娃娃像大活人一样,那大大的头憨憨地斜偏着,白白的脸蛋微微地泛着笑容,葡萄一样的大眼睛正对着我俏皮地直眨呢。  “小朋友,你喜欢这个布娃娃吗?”不知道过了
“郑康成行酒,伏地气绝”,是曹操写的《董卓歌谣》中的一句。这首诗在《三国志》中另题为《董逃歌词》。  曹操早年好交游,是个活跃分子。与桥玄、许劭、蔡邕、何颙、卢植、袁绍都有来往,但这张名单上并没有最享盛名的大儒郑康成,多少有点意外,按说,他应该是曹操慕名登门的第一个,比曹操迟钝得多的刘备,都曾在这位大儒帐下读过两年书,成其一生资本。所以,交游,并且广泛,是当时年青有志者的一种风尚。要想发达,要想成
我读《创业史》大概是在中学时代,在读《创业史》之前,我也读过当时流行的《欧阳海之歌》《暴风骤雨》等,但都读不进去,只有《创业史》读进去了。后来才知道,一本书如果契合自己,就是与自己气味相通。一个读者的阅读往往就是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  那时的《创业史》只有上册,读完之后,就一直想着读到下册,过了几年后,才读到了下册,薄薄的一册,与其说是书,还不如说是一个故事梗概,或者说是个半拉子工程,很是失望。但
年幼时家贫。  我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时,姐、哥都下乡当了知青。哥下乡三年后,父母便开始为他想办法脱离农村。当时,下乡知青离开知青点的办法只有几种,推荐上大学、招工、当兵和父母所在单位“三抽一”。所谓三抽一,是指一家有三个孩子下乡,便享受政策抽调一个回城。招工要讲关系,一是招工单位的关系,二是知青所在公社、大队,乃至生产队的关系。先由生产队、大队推荐,公社批,否则,用工单位再牛也招不走人。招工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