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探析

来源 :婚育与健康·实用诊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woc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4例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给予其为期一年的干扰素IFN -α治疗,并以IFN -α治疗效果为依据将其分为应答组及无应答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病毒载量、生化指标等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124例患者经IFN -α治疗后76例患者应答,占61.3%;48例患者无应答,占38.7%。且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患者年龄、病程、ALT及AST水平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给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有部分患者对治疗无应答,通过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研究结果可知患者年龄、病程、男女比例、治疗前ALT及AST水平等是影响干扰组治疗效果的常见因素。
其他文献
五氯酚钠是我国血吸虫流行地区常用的杀灭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药物,大量的喷洒污染了土壤、水源以及动植物,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近年来有关五氯酚及其钠盐的内分泌干扰
[目的]比较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配伍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麻醉的效果.[方法]171例择期行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给予5 μg/kg,B组予10 μg/kg,C组予20 μg/kg的布托
目的:观察并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其发生机制与细胞内钙超载有关.钙超载的发生与胞质膜裂隙作用、Na+/Ca2+交换、Ca2+-ATP酶活性下降、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氧自由基
[目的]总结近4年来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301例手足口病应用rhIFNα-1b的临
目的:观察并分析脑出血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70例脑出血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七叶皂
目的 建立盐酸胺碘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C18柱(4.6×250 mm,5μm),以2%三乙胺(用磷酸调pH值至4.0)-甲醇(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1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盐酸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CKD)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情况.[方法]对本院肾病内科收治的CKD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伴有高血压的CKD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药物治疗进行
目的:分析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轻度、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4例,其中轻度患者33例,中度患者31
[目的]对比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PFN)与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其中 22例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