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毅 新印象笔记CEO唐毅的三重身份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宣布印象笔记重组之前,唐毅的身份是Evernote中国区总裁。三年前加入Evernote后主要负责中国区业务,而从进入Evernote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在为公司旗下印象笔记的重组做了准备。
  如何深化印象笔记在中国的本土化?这是唐毅面对的挑战,要知道从谷歌离开中国后,那些曾对本土化揣有梦想的外资公司已经纷纷知难而退,但唯独Evernote成为本土化不多的追随者。唐毅能够成为主导印象笔记重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仅具备领袖的能力,他也是一位出色的“deal maker”。
  2018年6月,印象笔记发布重组完成的消息,而这距离它实际完成重组间隔了半年的时间。唐毅认为,印象笔记重组事关重大必须要考虑周密。过去的半年里,印象笔记在做两件事:一是将业务整体迁移到腾讯云;二是重新组建中国的研发团队。 “我们更强调用户的体验,希望重组后的印象笔记带给用户更完美的体验。”在唐毅看来,交易的目的就是为了今后更快的响应市场反馈,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deal maker”:促成创新治理模式
  对唐毅来说,在Evernote拆分印象笔记、印象笔记重组中,美国管理团队、中国管理团队、投资者的诉求既一致又各有界限和微妙差异,他的特殊角色决定了这将是一场融合了理性与艺术的精巧协作。
  唐毅既作为Evernote的代表,又是印象笔记的CEO,也要作为印象笔记的股东。要知道这三方的利益并不相同,据唐毅回忆,过去两年的时间他几乎全都用在和Evernote领导的沟通和与投资人的面谈,然后又作为第三方撮合Evernote和投资方的合作。
  过往的经历,让唐毅扛起了印象笔记重组的大旗。原来,唐毅曾经担任投资机构K&A Ventures的创始合伙人,这也让他在印象笔记整合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Evernote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除了它对用户、对产品、对技术的积极态度,还有极具诱惑的创业文化。”唐毅认为,Evernote给自己提供了不错的创业平台,他需要专注的是把印象笔记在中国做强做大。
  不过,这场交易看似是多方的“混战”,但对于唐毅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中国团队拿到真正的本土决策权。不可否认,Evernote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有数据报道2015年它在中国已拥有1500万注册用户,快速的增长让中国很快成为Evernote的第二大市场。不过,Evernote也不得不面对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是否能更快相应中国用户的需求,毕竟主要的研发力量并没有在中国。
  重组落地为独立实体并借力于中国本土风险投资,在唐毅看来是一种创新的合作模式。由于红杉资本和宽带资本都曾经参与Evernote的全球投资,而且两家公司在三年前成立了专注跨境交易的基金公司——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专门用来帮助那些美国企业以更合理的公司结构在中国实现业务扩张,所以让印象笔记的重组有了更多有利因素。
  为了更好服务用户Evernote需要把服务器建立在中国,但是外资的背景让这一进程受到阻滞。在宽带资本的帮助下,上述问题得以解决。而随后,在印象笔记签署重组协议后,红杉宽带跨境数字产业基金帮助印象笔记把业务迁到腾讯云,并且收获了与腾讯社交网络集团(SNG)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产品经理:重塑“第二大脑”
  “好的计划往往是从一个好电子开始,我们大脑中的灵感就好比作曲家一闪而过的灵感,错过了,也就错过了,所以当我们有好想法时候就要随时捕捉下来。”唐毅认为,任何好想法都是从碎片开始,而捕捉这些碎片最好的工具就是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重组前并未设置专门的产品经理职位,唐毅自加入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产品经理的角色。在唐毅看来,新的印象笔记应该秉持Evernote 创始人斯泰潘·帕奇科夫(Stepan Pachikov)的初心与使命——印象筆记从建立之初就致力于做用户的“第二大脑”,它帮助用户获取、存储、整理、分享、协作、吸收、创造高价值信息,集记忆、学习、协作于一身,帮你保存过去的记忆,激发当下的灵感,为未来创造新的创想。
  “印象笔记的愿景就是解决中国互联网用户对高质量信息、知识和内容的诉求,成为用户手机上的首屏应用。”唐毅表示,随着印象笔记的重组,未来会有一个更为独立强大的APP,新的产品一边拥有原有产品完整的知识产权、承载着Evernote的特点,另一边加入更适合中国用户的功能。
  中国创业者:新航向探索
  印象笔记即将开启一段新的航向,作为掌舵人,唐毅还将背负更重的责任。如果说“deal maker”的角色让他实现了创业的新起点,产品经理的角色让他坚定了产品方向,那么回归到商业领袖的他还需要考虑印象笔记未来的商业模式,毕竟市场环境不同,已经不能让印象笔记继续走Evernote的道路。
  据唐毅透露,新应用会包含现有应用的基本功能,付费用户转移转移账户后也可以接着享有高级帐户权益。与现有应用不同的是,新应用会增加一些国内应用都会有的功能,比如支持微信等第三方账号登陆,并添加一些更本土化的功能,而现有应用则会在过渡期后,进行下架。
  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在,会做知识付费相关的探索,成为一个内容聚合平台,也就是可以让用户用存在印象笔记中的内容赚钱。唐毅认为,国内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国外不同,国内用户对内容的付费意愿也较高。
其他文献
从2006年开始市场化到今天,彻底改变了今天IT整体格局的云计算,不过经历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在中国市场,由于众所周知的安全问题,与世界上很多国家一样,中国的相关数据安全监管要求规定:数据不能出国,必须留在中国本土,而且所有的云计算服务,都只能中国公司提供。这就使得跨国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只能通过与本土第三方合作,否则既不能自建基础设施提供服务,更无法获得IDC(Internet Data Cent
期刊
在我们食物如此富足的今天,农业依然是个大问题。  中美贸易战,农业是最主要的一环。在农业贸易战中,我们看到了只有加速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才能摆脱对进口农产品的依赖。  当我国增加了美国猪肉25%的关税后,美国基本上停止对华出口猪肉。8月份,为弥补进口缺口,我国改从俄罗斯进口猪肉。随即国内爆发猪传染病疫情(A S F),而这个病毒极有可能是从俄罗斯进口猪肉传入我国的。这都是我们面临的新的农业安全问题。 
期刊
这几天一起刑事案件再次把滴滴顺风车卷入舆论漩涡。在网上,滴滴已经被骂得人仰马翻了。最早的自媒体、微博、微信,最终演进到包括央媒在内的众多媒体,一浪高过一浪地指责滴滴在此次案件当中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更有媒体将此归类为“资本的血腥”,将滴滴比喻成“蘸着血馒头”野蛮成长的“作恶”互联网企业,要求其对本事件承担全部责任。甚至在公司创始人和管理团队发表了《致歉声明》以后,今日头条上讨论最多的话题依然是:你
期刊
自5月以来,国内至少有超过10家互联网企业提交了IPO招股书。  小米最快将于本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拼多多成立仅三年后,就启动上市流程。此外,还有消息称滴滴出行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启动上市流程,估值获将达到700亿-800亿美元。  数据公司Dealogic日前表示,2018年至今中国已有26家科技公司发售价值85亿美元的新股,占全球IPO总量的9%。其中,优信二手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
期刊
一场世界机器人大会,一档名为《机智过人》的现象级综艺,让沉寂已久的机器人市场再次热闹了起来。且不同于前几年“雷声大雨点小”的概念游戏,商业落地开始成为机器人市场的主旋律。  随着人工智能热浪的滚滚袭来,机器人市场的爆红是意料之中的。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等通用技术诞生后,催化出了一连串的创新应用,当人工智能也成为通用技术的时候,势必会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机器人或许就是人类最为直接的欲望。  只不过,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云计算已经通过改变传统IT应用模式成为代表未来IT应用的方向。但是作为云计算构成三大要素网络、存储和计算当中最核心的一环,网络自身的发展该如何规划?是否网络只能在IT发展过程当中居于从属地位?除了云计算,网络平台还有多大的应用潜力和想象空间?网络对于云计算的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思科正试图给出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当思科全球CEO罗卓克(Chuck Robbins)在Cisco
期刊
“要真正实现全球工业复兴,我觉得没有哪个国家会比中国更加懂得到底什么是全球工业复兴:在中国,可以更好地实现公司在价值网络当中的运作,在同一个生态系统当中进行运作……我认为所有达索系统所看中的理念,最好的实践地就是中国,而且,我们也能够从中国身上学习到很多。”Florence Verzelen,刚刚到任八个月的达索系统行业解决方案、市场营销、全球事务及传播执行副总裁,正在试图把一份充满了技术和工业气
期刊
“CAD是PTC最早起家的产品,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公司的现金流以及业务营收最大的产品。”PTC全球资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刘强认为,PTC的发展战略基础是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结合,并没有因为物联网而发生改变,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冲突。  企业通过提供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去赢得客户,这些基本的商业规则并不会进入了万物互联的世界而发生改变。相反,物联网时代的到来,能够让你更好的具有竞争力。所以, CAD和
期刊
“我是2017年9月4日加入Hitachi,9月17日,公司就宣布要业务整合。所以我刚适应了新的工牌没几天,就又换了新的工牌。我对很多同事讲,虽然你们在这里工作的时间都比我长,但是从现在开始我们都是新同事了。”基于过去一个财年亮眼的成绩,首次接受媒体采访的Hitachi Vantara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戴建平显得很轻松。  作为传统企业级存储解决方案提供企业,在整个传统IT产业变革最剧烈的2
期刊
在大数据的“滋养”下,AI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更懂人,让拥有深度学习能力、不断进化的AI帮助人类探索学习规律、开拓认知潜能,已成为人不被机器淘汰的必要之举,根据教育部的规定,2018年秋季开学后,高中生们将要开设一门新课程:《人工智能》。  互联网教育尤其是线上K12培优项目一直是投资热门,直播1对1模式风口过后,教育圈内最火的应该是AI项目了。据亿欧智库的报告显示,2017年人工智能教育融资额度达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