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有同义复合、加词缀、源自词组三种形式,其中源自词组复合词出现次数最多,加词缀的形式中“极是”沿用至今,源自词组的大部分都沿用到了现代汉语时期,并且影响较大。
关键词:《红楼梦》 双音程度副词 同义复合 词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由曹雪芹著,后40回由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明代汉语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双音节程度副词。从结构形式上看,《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同义复合形式
同义复合形式的双音程度副词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是数量很少,中古汉语以后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发展到明代,新的形式并不多,但旧有的形式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逐渐衰落、消失,或经过此期的发展得到巩固和增强。《红楼梦》中此类程度副词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况。《红楼梦》中的此类副词有“愈加”“更加”“越加”“稍稍”。从形式上看,“愈加”“更加”“越加”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加”。“愈加”始见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明清,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不高,共有5例,主要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很少修饰一般动词和动词性词组。从总体上看,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时没有明显的语义色彩差别,但是修饰一般动词和词组时以含有消极色彩义为主。“更加”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在《红楼梦》中有44例:修饰形容词的有10例,所修饰的形容词有“小心”“喜悦”“昏聩”“亲密”“款洽”等;修饰动词和词组的有34例,所修饰的成分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越加”始见于元代,主要见于明清时期,《红楼梦》中仅1例:“越加病重”。以上3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加”。“加”在上古汉语中已经用为程度副词,但是始终很少见,与其他同类副词组合为同义复合的形式,多见于南北朝时期,特别是汉译佛经中。这三个词在《红楼梦》中的出现频率差别较大,其中“更加”出现频率最高,“愈加”其次,“越加”最少。
从这些词的总体发展看,在中古至近代汉语时期出现的频率较高,现代汉语时期“更加”被广泛使用。另外,程度副词“稍稍”属于叠音的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将它归入此类。“稍稍”表程度的只有2例,分别为“稍稍安顿”“稍稍平复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稍稍”用例不多,逐渐被“稍微”取代。
二、加词缀的形式
加词缀的形式是指一个单音的程度副词加上一个虚语素组成的双音形式,分加前缀和加后缀两种。在《红楼梦》中,只出现加后缀的双音形式,一是加“其”组成的程度副词,为“极其”。“极其”始见于晚唐时期,元明继续应用,但是用例不多。在《红楼梦》中有3例:全部修饰形容词,为“亲热”“认真”“宏壮”,所修饰的词语全是具有积极色彩义的。二是加词尾“生”。《红楼梦》中,程度副词“好生”用例最多,为90例,均修饰动词结构,如“好生搁着”“好生照看着”“好生送去”等。三是加词尾“是”,有“甚是”“极是”“最是”。其中,“甚是”已见于中古时期,近代汉语中用例尤多。《红楼梦》中有17例,修饰形容词的有2例,全具有积极色彩义,如“精致”“欢喜”;修饰心理动词的有12例,如“喜欢”“疑心”“疑惑”“着急”等,主要是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修饰词组的只有3例。从所修饰成分的语义色彩看,修饰形容词时,是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修饰心理动词时,则是以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为主。“极是”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红楼梦》中有2例,全部修饰形容词,为“便宜”“淘气”。“极是”在数量上远不如“甚是”,修饰形容词所占的比例也远不如“甚是”,但是两者都以修饰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为主。“最是”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用例不多。《红楼梦》中有5例:修饰形容词的有1例;修饰心理动词的有1例;修饰一般动词和词组的有3例。从时间上看,“最是”用作程度副词也较早,但是其发展速度并不快,尤其无法与“甚是”相比,在整个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甚是”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最是”。
以上加词尾的形式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加“其”的,有“极其”形式,在《红楼梦》中出现均不多,但都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并成为现代汉语中重要的双音程度副词;第二种是加“生”的,“生”是中古汉语时期常见的一个词尾,近代汉语中已不多见,用于程度副词后的只有“好生”一种形式,《红楼梦》中出现频率很高;第三种是加“是”的,词尾“是”也始见于中古汉语时期,可以用作很多虚词的词尾,志村良治先生的《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举有不少例子。但是用作程度副词的词尾则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红楼梦》基本反映了这种发展的情况。从所修饰的成分看,此类副词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前一类的特点,即有的以修饰形容词为主,如“极其”;有的以修饰心理动词为主,如“甚是”;有的以修饰词组为主,如“好生”。从产生的时间上看,此类副词整体而言晚于前一类,但对后世的影响大于前一类,其中,“极其”沿用至现代汉语中。
三、来源于词组的形式
双音程度副词的原形是一个词组,通过词组的引申虚化而产生了程度副词的用法。这种来源的双音副词是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中特别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很大。《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主要有表示程度比较和表示程度高两类。表示程度比较的一类主要源于偏正词组,有“益发”“一发”和“越发”三个。“益发”始见于元代,《红楼梦》中出现31例,多用于修饰较长的述补或述宾结构;“一发”始见于元代,主要应用于明代,《红楼梦》中出现12例,全部修饰述宾词组,如“一发急红了脸”“一发勒死了”等;“越发”始见于元代,在《红楼梦》中用例频繁,共185例,全部是修饰各种词组,如“越发没时候了”“越发得了意”“越发出落的飘逸了”“越发没了样了”等。
表示程度高的词有“十分”“分外”。“十分”始见于宋代,是由原义为“对事物进行十等分划分”的偏正词组引申虚化而来的。清代进入发展的兴盛期,《红楼梦》中有133例:修饰形容词的有25例,多为积极色彩的形容词;修饰一般动词或者动词词组的共有108例,其中词组有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等。“分外”是由表示“本分之外”义的偏正词组引申虚化而来的,始见于唐代,宋元明时期继续使用,《红楼梦》中有9例:修饰形容词的有3例,所修饰的形容词主要有“响亮”“真切”“淘气”;修饰心理动词的有5例;修饰各种词组的有1例。语义色彩上仍是以修饰含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居多。可见,“十分”是经过了由词组到范围副词再到程度副词的发展过程。与其他词不同的是,“十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宋代出现,经过元代,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而且此后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出现频率,并成为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程度副词。从用法上看,以上两个词都是以修饰形容词为主的,也修饰各种词组,但是“十分”修饰词组数量明显多于“分外”;从语义色彩上看,这两个词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即都以修饰具有积极色彩义的成分为主。
四、结语
以上是对《红楼梦》中同义复合的、加词缀的、源自词组的三种双音程度副词形式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这三种形式中,同义复合的一类虽然出现的形式较多,但是沿用下来的却不多,出现的频率整体而言也不高,是三类中影响最小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同义复合这种主要见于中古汉语时期的组合形式到了近代汉语的后期已经开始逐步衰落了。在加词缀的形式中,“极其”虽然在《红楼梦》以及明清时期都不很多见,但是却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加词尾“是”的形式虽然数量较多,并且有的如“甚是”出现频率还很高,却都没有沿用至现代汉语中,只在近代汉语中影响较大,对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影响。源自词组的一类,出现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其中的大部分形式都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
从所修饰的成分看,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普遍以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为主,而表示程度比较的副词既有以修饰单词为主的,又有以修饰词组为主的,表现出因词而异的特点。从所修饰词语的色彩义看,多数双音副词都是以修饰含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为主,但是在修饰形容词和修饰心理动词时,有时表现出一些不同,如有的词在修饰形容词时,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而修饰心理动词时,则以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为主。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因词而异的特点,即有的词所修饰的词语具有明显的语义色彩特征,但是有的词则不明显;这一方面应该是与这些程度副词本身的来源、语义特色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红楼梦》特定的内容有关。
从整体上看,《红楼梦》中双音程度副词不但形式多,而且用法复杂,很好地反映了双音程度副词在明代的发展情况,对了解汉语双音程度副词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2.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坚,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王克仲.古汉语复合虚词的结构类型[J].古汉语研究,1994,(1).
[6]陈伟武.汉语“尤最”副词的对立来源[J].语文研究,1994,(2).
[7]陈坤德.古汉语复音虚词的产生与构成[J].惠州大学学报,1997,
(2).
[8]武振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J].延边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2).
(王苗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
关键词:《红楼梦》 双音程度副词 同义复合 词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它的原名为《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由曹雪芹著,后40回由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本书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明代汉语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本文主要探讨其中的双音节程度副词。从结构形式上看,《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同义复合形式
同义复合形式的双音程度副词在上古汉语中已经出现,但是数量很少,中古汉语以后不断有新的形式出现,发展到明代,新的形式并不多,但旧有的形式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或逐渐衰落、消失,或经过此期的发展得到巩固和增强。《红楼梦》中此类程度副词反映了这种变化情况。《红楼梦》中的此类副词有“愈加”“更加”“越加”“稍稍”。从形式上看,“愈加”“更加”“越加”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加”。“愈加”始见于南北朝时期,一直到明清,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不高,共有5例,主要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很少修饰一般动词和动词性词组。从总体上看,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时没有明显的语义色彩差别,但是修饰一般动词和词组时以含有消极色彩义为主。“更加”始见于南北朝时期,在《红楼梦》中有44例:修饰形容词的有10例,所修饰的形容词有“小心”“喜悦”“昏聩”“亲密”“款洽”等;修饰动词和词组的有34例,所修饰的成分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越加”始见于元代,主要见于明清时期,《红楼梦》中仅1例:“越加病重”。以上3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分“加”。“加”在上古汉语中已经用为程度副词,但是始终很少见,与其他同类副词组合为同义复合的形式,多见于南北朝时期,特别是汉译佛经中。这三个词在《红楼梦》中的出现频率差别较大,其中“更加”出现频率最高,“愈加”其次,“越加”最少。
从这些词的总体发展看,在中古至近代汉语时期出现的频率较高,现代汉语时期“更加”被广泛使用。另外,程度副词“稍稍”属于叠音的形式,为了方便,我们将它归入此类。“稍稍”表程度的只有2例,分别为“稍稍安顿”“稍稍平复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稍稍”用例不多,逐渐被“稍微”取代。
二、加词缀的形式
加词缀的形式是指一个单音的程度副词加上一个虚语素组成的双音形式,分加前缀和加后缀两种。在《红楼梦》中,只出现加后缀的双音形式,一是加“其”组成的程度副词,为“极其”。“极其”始见于晚唐时期,元明继续应用,但是用例不多。在《红楼梦》中有3例:全部修饰形容词,为“亲热”“认真”“宏壮”,所修饰的词语全是具有积极色彩义的。二是加词尾“生”。《红楼梦》中,程度副词“好生”用例最多,为90例,均修饰动词结构,如“好生搁着”“好生照看着”“好生送去”等。三是加词尾“是”,有“甚是”“极是”“最是”。其中,“甚是”已见于中古时期,近代汉语中用例尤多。《红楼梦》中有17例,修饰形容词的有2例,全具有积极色彩义,如“精致”“欢喜”;修饰心理动词的有12例,如“喜欢”“疑心”“疑惑”“着急”等,主要是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修饰词组的只有3例。从所修饰成分的语义色彩看,修饰形容词时,是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修饰心理动词时,则是以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为主。“极是”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红楼梦》中有2例,全部修饰形容词,为“便宜”“淘气”。“极是”在数量上远不如“甚是”,修饰形容词所占的比例也远不如“甚是”,但是两者都以修饰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为主。“最是”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用例不多。《红楼梦》中有5例:修饰形容词的有1例;修饰心理动词的有1例;修饰一般动词和词组的有3例。从时间上看,“最是”用作程度副词也较早,但是其发展速度并不快,尤其无法与“甚是”相比,在整个中古和近代汉语时期“甚是”的出现频率远高于“最是”。
以上加词尾的形式共有三种,第一种是加“其”的,有“极其”形式,在《红楼梦》中出现均不多,但都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并成为现代汉语中重要的双音程度副词;第二种是加“生”的,“生”是中古汉语时期常见的一个词尾,近代汉语中已不多见,用于程度副词后的只有“好生”一种形式,《红楼梦》中出现频率很高;第三种是加“是”的,词尾“是”也始见于中古汉语时期,可以用作很多虚词的词尾,志村良治先生的《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举有不少例子。但是用作程度副词的词尾则主要见于近代汉语时期。《红楼梦》基本反映了这种发展的情况。从所修饰的成分看,此类副词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前一类的特点,即有的以修饰形容词为主,如“极其”;有的以修饰心理动词为主,如“甚是”;有的以修饰词组为主,如“好生”。从产生的时间上看,此类副词整体而言晚于前一类,但对后世的影响大于前一类,其中,“极其”沿用至现代汉语中。
三、来源于词组的形式
双音程度副词的原形是一个词组,通过词组的引申虚化而产生了程度副词的用法。这种来源的双音副词是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中特别的一个小类,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很大。《红楼梦》中的双音程度副词主要有表示程度比较和表示程度高两类。表示程度比较的一类主要源于偏正词组,有“益发”“一发”和“越发”三个。“益发”始见于元代,《红楼梦》中出现31例,多用于修饰较长的述补或述宾结构;“一发”始见于元代,主要应用于明代,《红楼梦》中出现12例,全部修饰述宾词组,如“一发急红了脸”“一发勒死了”等;“越发”始见于元代,在《红楼梦》中用例频繁,共185例,全部是修饰各种词组,如“越发没时候了”“越发得了意”“越发出落的飘逸了”“越发没了样了”等。
表示程度高的词有“十分”“分外”。“十分”始见于宋代,是由原义为“对事物进行十等分划分”的偏正词组引申虚化而来的。清代进入发展的兴盛期,《红楼梦》中有133例:修饰形容词的有25例,多为积极色彩的形容词;修饰一般动词或者动词词组的共有108例,其中词组有述宾词组、述补词组、状中词组等。“分外”是由表示“本分之外”义的偏正词组引申虚化而来的,始见于唐代,宋元明时期继续使用,《红楼梦》中有9例:修饰形容词的有3例,所修饰的形容词主要有“响亮”“真切”“淘气”;修饰心理动词的有5例;修饰各种词组的有1例。语义色彩上仍是以修饰含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居多。可见,“十分”是经过了由词组到范围副词再到程度副词的发展过程。与其他词不同的是,“十分”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宋代出现,经过元代,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非常高,而且此后也一直保持较高的出现频率,并成为现代汉语中重要的程度副词。从用法上看,以上两个词都是以修饰形容词为主的,也修饰各种词组,但是“十分”修饰词组数量明显多于“分外”;从语义色彩上看,这两个词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即都以修饰具有积极色彩义的成分为主。
四、结语
以上是对《红楼梦》中同义复合的、加词缀的、源自词组的三种双音程度副词形式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这三种形式中,同义复合的一类虽然出现的形式较多,但是沿用下来的却不多,出现的频率整体而言也不高,是三类中影响最小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同义复合这种主要见于中古汉语时期的组合形式到了近代汉语的后期已经开始逐步衰落了。在加词缀的形式中,“极其”虽然在《红楼梦》以及明清时期都不很多见,但是却一直沿用至现代汉语中。加词尾“是”的形式虽然数量较多,并且有的如“甚是”出现频率还很高,却都没有沿用至现代汉语中,只在近代汉语中影响较大,对现代汉语没有什么影响。源自词组的一类,出现的数量最多、影响最大,其中的大部分形式都沿用到了现代汉语中。
从所修饰的成分看,表示程度高的副词普遍以修饰形容词和心理动词为主,而表示程度比较的副词既有以修饰单词为主的,又有以修饰词组为主的,表现出因词而异的特点。从所修饰词语的色彩义看,多数双音副词都是以修饰含有积极色彩义的词语为主,但是在修饰形容词和修饰心理动词时,有时表现出一些不同,如有的词在修饰形容词时,以含有积极色彩义的为主;而修饰心理动词时,则以含有消极色彩义的为主。同时,也表现出一些因词而异的特点,即有的词所修饰的词语具有明显的语义色彩特征,但是有的词则不明显;这一方面应该是与这些程度副词本身的来源、语义特色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红楼梦》特定的内容有关。
从整体上看,《红楼梦》中双音程度副词不但形式多,而且用法复杂,很好地反映了双音程度副词在明代的发展情况,对了解汉语双音程度副词的总体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2.
[2]向熹.简明汉语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蒋冀骋,吴福祥.近代汉语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4]刘坚,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5]王克仲.古汉语复合虚词的结构类型[J].古汉语研究,1994,(1).
[6]陈伟武.汉语“尤最”副词的对立来源[J].语文研究,1994,(2).
[7]陈坤德.古汉语复音虚词的产生与构成[J].惠州大学学报,1997,
(2).
[8]武振玉.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J].延边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5,(2).
(王苗 江苏徐州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2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