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蒙古族生态文化教育价值的思考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化浪潮中,蒙古族文化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继承、发扬、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生态教育价值,对于人们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引导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生态文化;教育价值
  蒙古族文化的生态性是牧民在人、家畜、自然三要素构成的生业方式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是一种生态化的价值观和认知体系。其核心价值观是“以自然为主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崇尚自然和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这与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觀有着惊人的不谋而合。近年来,这一曾被现代文明斥之为落后、愚昧、原始的文化,倍受学者们的关注,并得到高度的评价,有研究者将其概括为“游牧文化的生态特征”。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很好地理解蒙古族文化的合理性和重要性,将其价值凸显,使之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宝贵的文化资本和智力资源。蒙古族文化作为生态文化,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人们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上世纪中叶以来,在科学理性的指导下,人们一直信奉“天人对立”的价值观念。随着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我国的环境问题更为紧迫和突出。据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的一份报告,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里,有16个是中国城市。我国草地退化、沙化、碱化的面积约占草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还在逐年增加,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石漠化现象。大气、土壤和水污染严重,臭氧层被耗竭与破坏,垃圾泛滥成灾,水资源缺伐。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约有7000种植物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野生动物的处境更不容乐观。然而调查发现,仍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人应该征服自然来谋求幸福,仅有8.3%的人较多地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可见,人们急需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在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蒙古族文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崭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给我们提供了可供参照的答案。它告诉我们:人类属于大地,是自然的组成部分,而大地不属于人类。人类和其他生物一样生活在地球生物圈,受到自然的制约。所以,人类必须注重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共处。蒙古族文化让我们认识到了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及生命间及生命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它把人类行为的参考框架从人类自己的利益和价值转移到天下万物的利益和价值上,这就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实现了由单向功利型向多元互惠型的转变。我们在学校里和社会上加强蒙古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能够使人们正确认知人在生物圈中、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纠正人们思维深处“天人对立”的错误认知;能够使人们深刻理解生态的基本规律,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的整体关注;能够实现人们人生观、自然观以及生存发展观的生态化转变,形成科学的生态自然观、生态世界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最终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二、有利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提高民族素质
  造成生态环境严峻形势的原因有很多,如:无序与过度地开发自然,不当或失误地运用科技,对生命和资源不懂得珍爱与节约等。但这些最终都归结于人的素质不高。因此,有人提出“如果全部人类体制准备与自然建立较高层次的友好关系和以稳定的内部平衡为基础的组织结构并进行幸福的交流,那么人类就必须经历一个深刻的文化进化,从根本上改善人的素质和能力”。这是非常正确的。我们应当有计划地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蒙古族文化讲究利用自然要取之有道,无论是在畜牧业生产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人、草、畜有机统一起来。从整体生态系统出发,崇尚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仅满足了蒙古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又不损自然,走的是循环经济之路,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生态,爱护生态与节约资源对人的长远发展有何意义,什么是污染与生态失衡,它给人类带来哪些深重的危害。它告诉我们如何去爱鸟,爱草、树木,如何保护植被,保护爱护珍惜动物,节约用水,如何从小养成良好的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习惯。通过对蒙古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向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使之从小养成爱护自然、爱护生命、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情感;能够使青人们摒弃对自然的霸权主义态度,从而构建一种保护其它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的自觉的生态环境意识、生态责任意识及生态道德意识;能够克服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的近视和短视,使善待自然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态自觉、道德自觉,并内化为人们稳定的心理结构。从而最终提升人类的精神文明层次,提高民族的生态文明素质。这合乎人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
  长期以来,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浅薄,将游牧文化与落后愚昧画上等号,憎恨草、仇视草、视草为敌。这种视草为敌的文化意识转化为行动后,成为破坏草原的一种巨大的制度力量。如,“畜牧业落后论”者姚锡光,在光绪三十一年曾断言:“游牧生活断无持久幸存之理,……恐不出五十年,游牧之风将绝境于地球上”。因此,他积极倡导“移民守边”。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当局仍继续清朝“蒙地汉化”的开垦政策,继续大量开垦草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左”的影响,提出“以粮为纲”的口号,草地又被大规模开垦。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破坏了草原生态的自我恢复能力,竭泽而渔的资源利用,超出资源的自我循环路径。最终造成了今天“农业吃牧业,风沙吃农业”的两业俱伤局面,带来的是大自然的灾难性的破坏。
  蒙古族文化认为在蒙古草原,草和草原是大命,剩下的都是小命,小命要靠大命才能活命,这是符合草原生态自然规律的。其合理地调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给我们处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式。掌握蒙古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生态理念,利于将其外化为一种现实的行为,运用到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能够有效地约束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控制人类对生态的盲目行为,避免出现人为的生态破坏活动;蒙古族文化表明,蒙古高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并不适合大规模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活动,这给我们蒙古高原上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警示。对其进行宣传,利于人们以实际行动支持国家提出的退耕还草、还林,以及实行的严格封育;蒙古族文化的讲究节约,有利于引导人们适度地消费、节俭地生活,杜绝一切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蒙古族文化的讲究循环利用、无废利用,能够促使人们的生产活动向节约生态资源、优质高效转变,使人们的活动更合理、更有效、更生态文明。
  四、结语
  蒙古族文化是一种生态文化,传承、发扬、挖掘蒙古族文化的生态教育价值,有利于人们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并有利于引导人们最终投身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暴庆五.蒙古族生态经济研究[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
  [2]刘荣臻,包羽.蒙古族传统游牧技术及其生态适应性[J].前沿,2011(11):155.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实验室分离保存的6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为材料,初步测定了600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对韭蛆的生物活性,在所测定的六百株苏云金芽胞杆菌分离株中,有9株分离株对韭蛆
茂金属配合物(Mc)是继Ziegler-Nata催化剂之后的最重要的新一代聚烯烃催化剂,尤其是1980年Kaminsky催化剂体系Cp2ZrCl2/MAO的诞生,是均相聚烯烃发展史上一次大革命。甲基铝氧烷(MAO)作为助催化剂的催化剂体系相对于传统催...
伊宁县位于西北边陲,地处中纬度内陆,属大陆性寒温带气侯,全年光照充足,日照时数长达2780~2800小时,土地资源丰富,是自治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制糖业的发展,伊宁已
近几个月,人民日报的评论短了下来,特别是一些主题重大,问题敏感的政治评论短得更显眼,一般每篇在千字以内,不少只六七百字。写短评论有没有诀窍?看看人家写的,想想自己写的
摘 要:对于现在我国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相关医院的管理制度也要有相应的提升,在很多情况上来说,医院对于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对相关的医院档案进行相应的管理。这是因为对于很多患者来说去医院诊治都希望自己在医院的档案能有一个合理的隐私性保管。而且对于相关的医院来说对医院档案进行相应的保管,在发现类似的病人时能够为病人做出最及时的治疗,从而从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因此对于整个医院
回顾了半导体生化传感器 (ISFET 和 LA PS)在医学监测、免疫检测、免疫分析、D N A 杂交以及细胞培养等方面应用的进展。为使半导体器件适用于生化检测,对其中所采用的检测手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世界性分布,是新疆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分布于所有棉花种植区。本论文对新疆地区棉花主栽品种的蕾期抗蚜性进行了鉴定,结合鉴定结果,对部分主栽品种的形态抗蚜性、生化抗蚜性以及诱导抗蚜性机理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对新疆棉区主栽的22个棉花品种(系),进行了棉花蕾期抗蚜性初步鉴定,结果表明:
氮化铝(AlN)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工程材料.目前,AlN粉末的合成方法虽有多种,但真正能用于工业生产的只有铝粉直接氮化法和碳热还原法.其它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法、裂解法和等离子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 Swingle)为苦木科(Simaroubaceae)臭椿属药用植物,是我国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本论文引言部分对19世纪60年代至今,从臭椿中分离出的20多种苦木苦味素类
摘 要:在营林工程建设前期与中期实施整地技术是十分重要的,不仅为树木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环境,还通过小气候生态结构的建立,改善了树木的生长条件,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在具体的整地技术应用中,要根据种植环境和需求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整地方式,并在恰当的整地时间进行土地的翻新与杂草的处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优化森林多样性的种植结构分配。下面文章针对整地的作用,对营林生产中的整地技术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