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的应用

来源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l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医嘱前置审核系统基础上开发出院带药审核系统,建立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比较其与既往人工审核模式下不合理出院带药医嘱的审出率和审出的问题类型、出院带药更改率及问题干预成功率的差异.结果 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较人工审核的不合理出院带药医嘱审出率从3.24%提高至8.75%,出院带药更改率从3.14%提高至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辅助人工审核模式提高了出院带药禁忌证方面的审出率,在出院带药相互作用及重复用药方面的审出率也有提高.但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下审出的问题干预成功率低于人工审核模式(58.54%比96.88%,P<0.001),在出院带药禁忌证方面的问题干预成功率最低,仅为16.67%.结论 系统辅助人工审核的出院带药审核模式可提高药师出院带药的审核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其他文献
患者女性,37岁.因“双眼高度近视”来我院就诊,拟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ICL)植入术.术前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04,左眼0.06,综合验光:右眼-8.00/-0.75×175 →1.0,左眼-7.00/-1.00×175→1.0.眼压(NCT):右眼 13.7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0 mmHg.双眼眼前段及眼底正常.术前常规使用抗生素滴眼液3d后,先后行双眼ICL植入术,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术后继续
期刊
后巩膜炎是发生在锯齿缘以后巩膜的炎症,是一种罕见但却威胁视力的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常常被误诊、漏诊.在中国人群中,后巩膜炎占巩膜炎的17.3%,发病年龄在8~65岁之间,2.9%为男性,双侧发病率3.6%[1].因而双侧后巩膜炎的诊断尤为困难,这些患者经常被误诊为Vogt-Koyanagi-Harada[2].我们报告1例发生于中年男性的罕见双侧后巩膜炎.
期刊
目的 探讨氢气(H2)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以及对蛋白激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AKT/eNOS/NO)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研究.将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AGEs组、富氢培养基(HRM)组和HRM+AGEs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NO的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B)检测细胞AKT、eNOS、p-AKT和p-eNOS蛋白水平.结果 相较于正常组和HRM组,AGEs组和HRM+AGEs组细胞活力降低,
患者男性,61岁,因“双眼眼红、眼磨1 d”入院,患者1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眼红、眼磨,伴眼胀、流泪及视力下降,偶尔伴眼前“闪光感”.既往有肋间神经痛病史5个月余,支气管炎病史2个月余.入院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左眼0.25,双眼眼压 14 mmHg(1 mmHg=0.133 kPa);双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内皮面弥漫尘状KP,前房轴深约4CT,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增高,眼底:双眼视乳头边清色正,后极部可见点片状黄白色改变,以右眼中心凹处及左眼视盘鼻侧明显,双眼黄斑
期刊
患者1男性,47岁.因“双眼视力下降四年,加重1年”于2019年7月6日住人我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力下降,伴视物变色,无眼球转动痛,未予重视,近一年来患者视力进一步下降,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视神经萎缩,建议患者放弃治疗.患者“高血压”病史1年.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2,左眼0.15;双眼瞳孔直径4 mm,对光反射消失,眼底视盘边界清,色苍白,血管走形可,视网膜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
期刊
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临床常用抗凝药物,其生物类似药在近年来得到不断发展.作为大分子生物制剂,LMWHs结构及制备工艺复杂,且部分结构难以表征,其潜在免疫原性成为安全性重点关注问题.本文对LMWHs及其生物类似药复杂性、免疫原性、监管规范进行综述,以期推动我国LMWHs生物类似药合理应用.
随着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日益增多,需行白内障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由于糖尿病患者全身和眼部疾病十分复杂,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常见并发症包括黄斑水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以及后发性白内障等.本文综述了现阶段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手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预防及诊疗新进展.
痴呆是全球老年人口中的主要健康问题,近年来随着痴呆患者的增加,治疗痴呆的药物也在不断增多.本文检索近5年痴呆症治疗指南、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痴呆的分类、当前痴呆药物治疗的选择、指南的循证评价以及一些具有临床治疗前景的药物,以期为痴呆药物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替雷利珠单抗是新型人源化IgG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2021年6月23日获批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药物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阴性、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至少经过1种全身治疗的肝细胞癌.此前获批适应证还包括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局部晚期或转移性PD-L1高表达的尿路上皮癌以及联合紫杉醇和卡铂一线治疗不可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鳞状NSCLC.本文就替雷利珠单抗的药理作用、药物代谢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用法用量、药
目的 评价CYP2C19基因指导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个体化治疗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0年10月28日,收集CYP2C19基因指导ACS或PCI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个体化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局指标包括血栓和出血事件,随访周期≥12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