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学报的定位与层次性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l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垃圾论”之后,大学学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大学学报的编辑,尤其应该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一、准确定位是办好社科综合类大学学报的基点
  
  高校学报究竟该如何办,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好的见解。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把学报的类型、性质、任务、功能以及办学报的目的思考清楚。
  
  (一)大学学报在学术性期刊中的类型划分及基本界定
  我国的学术期刊基本分三大类:A类是中国社科院办的一些经济、社会研究方面的刊物,其他各省社科院办的刊物是B类,学报类一律是c类。新闻出版总署如此划分,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考虑的。大学学报作为一个单独类型,也是由学报的性质、任务及其办刊目的决定的。1998年,教育部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中对学报的定义是:“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2002年又将其中相关部分改为“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刊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学报的功能内涵得以延伸和扩大。其改动有两点:一是学报不再单单是“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园地”;二是点出了“发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高层次学术理论刊物”。也就是说达不到一定层次的学术论文不能刊发。这一点很关键,这就给降低要求、刊发滥竽充数的所谓论文的学报敲响了警钟。
  
  (二)高校的层次性决定了学报定位的层次性
  我国高校的教学研究、学术研究能力是分层次的,学报自然也就分层次。一般来说,高校的学术研究能力愈强,其学报的学术性要求愈高,开放性愈大。而且,目前有一定数量的高校还处于发展提高阶段,其研究水平处在应用研究阶段,甚至是应用研究的初始阶段。这类高校学报应该如何办,应该如何定位,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我国高校学报自诞生起,主办学校便赋予它为本校服务的基本职能。社会发展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学报所刊发的论文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主办学校自己。但社科综合类学报,也可以说处在应用研究阶段、亟需发展提高的高校所办的社科综合类学报,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比重则要大一些。在处理校内稿与校外稿的关系上,我们在多年的办刊实践中,总结出几个原则:第一,把培养与扶植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第二,在稿件水平基本相同的情况下,优先刊发本校的稿件。第三,本校的特别是年轻教学科研人员的稿件,只要有修改价值,就应该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指导作者反复修改直至发表。第四,刊发校外稿以增强学报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以及启发、引导本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为原则。第五,对外来稿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地把意见反馈给作者。反馈意见既中肯又一语中的,在赢得作者认可的同时,提高学报的影响力。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学报的定位与学校的定位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可以说,学报的定位要从学校办学的性能、办学方向、学科建设状况、师资条件以及自己在同类学校中的地位与优势等方面去思考,找准自己的优势与发展方向,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服务,积极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学报还应高于主办学校科研与教研的实际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引导、启发主办学校科研与教研健康发展,开展校内外及国内外的学术交流,进而促进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总之,准确的定位是办好大学学报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前提与条件。
  
  二、大学学报的层次性是促进学报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层次性是事物发展的规律。大学学报的层次性也是办好学报、促其健康发展的一个规律。我国现有大学学报2000多种,凡是办得较早的大学都有学报,那些经过整合的高校同时有几个不同版本的学报。之所以会出现“千刊一面”的状况,就是因为学报之间的层次性不够鲜明,尤其是那些开设专业基本相同,学术与教研水平相当的高校之间的学报,更难看出它们的差别。因此,需要从层次区别上彰显个性差异,而个性差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是特色。
  
  (一)学报类型的差异性
  目前,我国学报大体上可分为三类(或者说三个层次)。一类是研究性大学学报,这类大学学报的整体质量相对高一些,而且研究性大学有能力办专业性期刊。二类是普通本科大学的学报,这类大学学报的质量较研究性大学的学报相对差一些。第三类是刚升入本科院校及专科层次的大学学报,其质量又差一些。这些大学的学报大多数都是综合类的学报,但也有专业性相对强一些的学报。有些研究性大学除了有学报之外,还有影响较大的专业性期刊。比如山东大学,除了办不同版本的学报外,还办有学术期刊《文史哲》。而《文史哲》的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各方面很高的评价,其影响远远高于山东大学的其他学报。山东大学既然能办全国一流的学术期刊《文史哲》,当然也有能力把自己的学报办成全国一流的。问题的关键是,《文史哲》与山东大学学报所承担的任务和面对的读者群不一样。《文史哲》面向国内外,刊发的是文史哲方面研究的前沿性成果,而山东大学各种版本的学报所承担的任务决定了其所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校内教学科研人员,然后才是本系统、本行业及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人士。
  综观我国大学层次类型的分布状况,研究型大学办专业性期刊好一些,不同专业的大学可以在不同专业领域成为全国性的领军者,其服务对象是全国性的。这样既能有力推动相关领域学科研究的发展,又可以和世界相关领域的期刊接轨。第二类普通本科院校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第三类院校,以办综合类学报较好。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和综合能力,寻找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形式和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力地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当然,一些有条件的本科院校也可以办专业性期刊。实践证明,有些普通本科院校,正在办专业性期刊,而且办得较为成功。
  总之,不同类型的大学办不同类型的学报,不同类型的学报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不同。专业性学报侧重研究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理论问题及相关技术发展中的疑难问题。同是综合类学报研究的问题侧重点也不相同,专科类型的学报主要侧重于应用性研究。本科类型的学报,一部分是应用研究,还有相当一部分涉及相关学科的前沿性理论问题,或是相关技术发展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科学研究与科学发展的生命力,大学学报同样需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报都需要创新,但是它们创新的基点不同,体现出学报创新的层次性。正因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报的共存与协调发展,优势互补,才形成了高校学报的多类型与多层次性,才形成了高校学报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 面。也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报,才有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繁荣发展的今天。
  
  (二)学报栏目的层次性
  2003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试图改变“干刊一面”的办刊模式。从2003年第一批名刊工程启动开始,到今年第三批名刊选出,全国共有26家高校主办的期刊人选。“名刊工程”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各大高校创“名刊”、办“名栏”、挖掘培养“特色栏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报质量的提高。
  办“名刊”、“名栏”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条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办“名刊”,如专业性的学报,可以争创“名刊”;社科综合类的学报,一般来说创办“名栏”较好。因为创办名刊,需要具备人力、影响力、财力和物力。人力一是指编辑的编辑水平与能力,二是指学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影响力是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及学报与编辑的社会影响力。财力指学报的办刊活动经费。物力指编辑部的办刊环境与办刊条件。办“名栏”则要根据自身的实力或优势,找准目标。目标找准了,发展起来才有后劲。否则,很难成为“名栏”。一家期刊在N个栏目的排列组合中,自然会有所侧重,自然也就形成了栏目的层次性。无论是创“名刊”,还是办“名栏”,实际上都是在创期刊的牌子。创牌子需要一个过程,选准方向后,都有一个由“特色期刊”或“特色栏目”逐渐发展成为“名刊”或“名栏”的过程。不少期刊闯出了成功的路子,其经验值得借鉴。
  大学学报是一个特殊的学术期刊群体,数量大而且由主办学校出资办刊。如何办好学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学者提出了很好的令人深思的见解,如学报的“集约化”、“专业整合”、“联合办刊”、“栏目共建”、“内涵式”、“数字化”6大发展方向等。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资源整合才能实践的,一类是各家学报自身就可以向某一方向发展的。而且有些学报长期以来正朝目标实践,已有了很好的做法与体会。但就一家学报要办出自身特色的话,无论是处于目前的自然状态,还是资源整合后的状态,首先要解决的都是“定位和层次性”问题,因为这两点是办出学报个性特色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基本要素。只不过资源整合后的学报与自然状态下的学报相比,环境与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判定“定位”与“层次性”的条件与依据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与整合。
  由高校主办的学报虽说开放性不够,但作为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仍然是社会性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学术能力的提高,学报的定位与层次性得到相应调整后,将会出现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与蓬勃发展的趋势,其对社会发展、对学校学术和教研能力提高以及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会与日俱增。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公临时出国团组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各级外管部门对因公临时出国人员批汇与核销的监督管理也遇到不少困难,主要一是因公临时出国人员公款私存现象有扩大的趋势。一些
1 考核内容和要求1.1有关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的基本知识1.1.1考核目的考核学员对有关数据、数据结构、抽象数据类型、面向地象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对算法的定义和性能分析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然而这该怎么吃,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如何开发山区资源及其信贷对策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发山区资源的意义在山区,天
1989年开始出现的市场疲软、经济滑坡,已充分暴露出我国工业企业技术设备普遍老化、应变能力差这一弱点。如据对三明市15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1990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61亿
在“全民财经”的时代,随着中国人均财富的快速增长,人们不仅希望获取具有强大公信力的信息资讯,也渴望准确把握经济跃动的脉搏和趋向,寻求财富增值的良机。面对人们不断提升的关注热度,财经生活,成为绝大多数媒体都不能忽视的报道领域。各类媒体都从定位、报道方式等方面不断凝聚自己的报道特色和优势,以吸引受众的目光。  创办于1996年的《新周刊》,作为“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
1 典型例题例1 设z1=2-5i,z2=3+i,求(z1)/(z2).分析:直接利用运算法则也可以,但那样比较繁琐,可以利用共轭复数的运算结果.
《晋察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创办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党报之一。冬学运动中该报出色地完成了民众教育与动员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该报冬学运动报道的进行内容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