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类型学视角下汉语水中运动动词的历史演变

来源 :语言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y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词汇史研究中,词的历时替换问题受到的关注较多,而像“游”“浮”“漂”等水中运动动词在汉语史上几乎都是概念域的主要成员,并没有明显的历时替换.对于这类没有明显替换关系的概念域,该如何来观察它的变化,以往的研究还不太多.本文从词汇类型学的视角,对汉语水中运动动词的历史演变做了详尽考察,得出的主要结论有:1)水中运动动词在汉语史上出现的多种词化模式,在跨语言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情况;2)水中运动动词在概念空间上覆盖范围的变化,反映出框架关联的先后顺序,从而可以预测词义发展的方向;3)通过水中运动动词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词汇的历史演变大致包含三种类型的变化:基本框架词化模式的改变、词在概念空间上覆盖范围的变化和词的历时替换.其中前两种变化直接影响概念域的结构组织,属于“质”变.
其他文献
周五(5月22日),中国二号领导人承诺增加支出来重振其受疫情冲击的经济和遏止失业激增,但没有推出像美国或日本那么大规模的刺激措施.rn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全国人大代表发表
期刊
“开—关”概念场的词汇的历史演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概念场中词汇的历史替换.常用词的替换,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个词代替了另一个词占有了概念场中的同一个位置,因为原先的
论文区分了语义价和句法价.古汉语动词从先秦至唐宋时期,除了“自动词化”的趋势之外,还有一种“他动词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动词或形容词经由使动
本文通过对17种语言的14个身体义场字的转义模式的调查发现:1.语义方面:王洪君(2005a)提出的身体义场单字在保持[隶属]不变的前提下转义为无生物的隶属物、人的抽象隶属物、
本文讨论李贺《秦宫》诗中“生色”一词的准确释义,并考察它的来源及在后世的发展变化.“生色”最初是中古汉译佛典中的一个义为“金”的仿译词,唐代并不常用,在宋代以后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