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者视角中科斯经济思想与马克思的关系

来源 :马克思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西方经济学者认为,虽然科斯的经济思想并没有直接受到马克思的影响,但是,在科斯之前,马克思就清楚地认识到交易成本的存在并将其运用于经济分析之中,对企业的经济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产权理论,并对法律进行了经济分析。也就是说,马克思实际上先于科斯提出了交易成本思想、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法经济学思想,这些思想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之中。认识到这一点对全面认识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具有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全国马克思主义院长论坛常务理事会承办: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上海2021年7月10日
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创刊于1994年,原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年鉴》,2010年更名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决策实施"年鉴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年鉴》加入"中国社会科学学科年鉴系列",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第一套学科年鉴中的一员
期刊
改革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商品经济社会变迁的伟大历史杠杆。从把中国由封建农业社会改造成资本主义现代社会的意义而言,辛亥革命并不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成功地改造中国封建农业社会的“第一次革命”。此后所建立的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和特征的高度一元化社社会,阻滞了社会的转型,甚至一度走向封建专制主义大泛滥的歧途。今天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将实现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第二次革命”。这次革命能否成功,取决于是否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工业,以及能否使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与整合达到一定的高度。因此,“第二
在我国纠正了过去一度发生过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后,怎样看待现阶段的阶级斗争?邓小平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紧密结合实际进行了深入论述。关于“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四个坚持的对立”的概括,深刻揭示了这种斗争的实质是围绕着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进行的;既涵盖了平常时期斗争的内容和实质,又涵盖了某种条件下矛盾激化时期斗争的内容和实质;直接指明了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认识这种斗争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回顾邓小平对于现阶段阶级斗争认识的深化,把握“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四个坚持的对立”,对于澄清有关的思想混乱,加
2014年,国内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积极向上,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涉及重大是非原则且讨论比较集中的热点问题,反映出当前舆论斗争形势尖锐复杂、极具挑战的一面。现选取以下十个热点问题加以评析:(1)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2)关于阶级斗争理论,(3)关于香港非法“占中”与颜色革命,(4)关于混合所有制与国企改革,(5)关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科技大学联合举办主题为“毛泽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征集学术论文,本论坛采取以文赴会。
期刊
现在中国的新自由主义企图用泛市场原教旨主义全面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与指导思想,改变对世界、时代的科学判断,歪曲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对此,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加以澄清,扫除“思想市场”“政治市场”的迷雾;必须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时代判断的科学理论,正确认识世界深层次矛盾;必须科学分析我国新时期阶级斗争的特殊性,扫除“阶级斗争熄灭论”,避免“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倾向;必须坚持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驳斥取消人民民主专政的种种谬论,以大安全的视阈加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理解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思想,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山东社会科学院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全国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论坛”,拟于2015年6月25—27日在济南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四个全面’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杨光斌,男,1963年生,河南桐柏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政治研究所所长,《比较政治评论》创刊主编。社会兼职: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人民日报》评论部专家顾问组成员、统战部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组专家、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民主与国家理论)、当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著作:《观念的民主与实践的民主:比较历史视野下的民主与治理》(2015)、《让民主归位》(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