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粒体ND1基因和核糖体ITS2基因对猪疥螨的分子鉴定

来源 :特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5959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了探究广东省疥螨猪变种(Sarcoptes.scabiei var.suis)的基因型及与其他疥螨变种的进化关系,通过提取疥螨基因组DNA,利用PCR扩增、Sanger测序获取线粒体的ND1基因和核糖体DNA的ITS2基因,对两个目标基因核苷酸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LAST和MEGA-X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所扩增广东猪疥螨的线粒体ND1基因序列大小为211 bp,1TS2 r DNA基因片段大小均为417 bp。在nt数据库疥螨亚目的所有序列中,本试验扩增的广东猪疥螨ND1
其他文献
Dicer-like蛋白(DCLs)是RNA沉默机制中的重要参与者,通过miRNA进行基因调控和植物的抗病毒保护,并且还与其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有关。研究番茄中DCLs的蛋白质基本功能以及SlDCLs对环境的响应,可以为DCLs参与抗逆途径及其在逆境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入了解番茄中RNaseIII核酸内切酶Dicer-like蛋白基因家族的特征,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番茄DCL蛋白基因家族成员进行染色体定位,分析蛋白质基本理化性质、系统发育进化、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蛋白质结构域等。并通过qRT-PCR
本试验从吉林省某养殖场疑似患貉细小病毒的貉肠道组织中成功分离出1株貉细小病毒(Raccoon dog parvovirus,RDPV),将其命名为RDPV-JL3株。对其VP2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VP2核苷酸基因序列与RDPV HeB10-3(KJ194463)株相似性为100%,属于CPV-2亚型。系统进化树表明其与RDPV HeB10-3株和RDPV-17-JL-9(MH581183)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且与CPV-Vac1疫苗株亲缘关系密切。本研究为更好地在本地区开展貉细小病毒流行病
为研究葛根护肝片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采用酒精灌胃量阶段性递增的方式4周制备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组(葛根枳椇子胶囊333.3 mg·kg-1)及葛根护肝片高(520.8 mg·kg-1)、中(260.4 mg·kg-1)和低(130.2 mg·kg-1)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予各自受试物4周。末次给予受试物后,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力总胆
仔鹿奶积腹胀病是近年来鹿业养殖中的多发病,严重制约了鹿业的长久健康发展。该病的发生原因多样,类型众多,治疗方法各异。本文综述了仔鹿生理特点、奶积腹胀病的发病原因、过程,从便秘型、奶积消化不良型、细菌感染型和乳糖不耐受型及预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为今后进一步治疗初生仔鹿的奶积腹胀病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针对旱地土壤肥力不足、板结严重、肥料利用率低、可持续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探索秋季深耕分层施肥技术的效果及其在辽北地区的可行性。在辽宁省法库地区(东经123.69°,北纬42.54°),以传统春季旋耕播种施肥、中耕追肥(传统模式)为对照,研究秋季深耕分层施肥(试验模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容重、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模式对玉米增产效果明显,与对照相比增产11.99%。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及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江西省全省11个地市的梅花鹿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进行调查,对梅花鹿的养殖规模、鹿产品形式、经济效益和扶贫带动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多山林的自然条件适宜梅花鹿的养殖,目前全省梅花鹿养殖近1万只,同时指出了江西省梅花鹿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可为全省梅花鹿产业链的整体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五味子是中医学中的上等药品,已有千年的药用历史。木脂素是五味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味子木脂素经过机体代谢后,能影响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发挥保护肝脏、调节神经功能、抗炎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总结了五味子木脂素的药理作用、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以期为五味子木脂素药效作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五味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本文研究不同果色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含量以及种质资源之间的差异性,为五味子优良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常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果色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聚类分析法(HCA),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果色五味子藤茎的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木脂素和多糖类成分的变异系数较大,其变异系数分别为61.65%和34.86%;HCA和PCA能够成功地用于不同果色五味子藤茎样品的鉴别。上述评价方法操作简便,可为五味子藤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为
本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中药山慈菇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对肺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通过检索TCMSP提取山慈菇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检索GeneCards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提取肺癌疾病靶点信息,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疾病和药物共同靶点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使用Cytoscape3.7.1软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探究山慈菇的抗癌作用机制,利用Matescape对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化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运用AutoDock的可视化软件对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
为进一步阐明半干旱地区杨树-沙棘混交促进杨树生长的机理,以辽西地区杨树-沙棘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用杨树纯林为对照,研究杨树叶片、凋落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再吸收效率,并对能提高树木抗旱性的重要养分钙(Ca)的吸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杨树在纯林和混交林中叶片N∶P分别为21.14和22.03,均大于16,表明杨树生长受到磷限制,混交未改变P对杨树的限制作用;混交林与纯林相比,杨树叶片C∶N和C∶P分别极显著低34.94%和32.82%,杨树叶片枯落物C∶N显著低40.1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