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文学与国际重要文学奖项接轨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以其《红高粱》系列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了国际对中华文明的肯定,更是中国文学的新起点。研究获奖作家、作品本身无疑为本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提供契机,但如果将获奖作品与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结合研究,必将加速中国文学接轨世界文学,促进更多作家获奖,使中国文学更普遍接轨世界文学。
  [关键词] 中国文学 国际文学奖项 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 世界文学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2.041
  一、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纵览
  文学奖项是由对文学作品具有评判权的杰出读者及评论家组成的评判团选出,以金钱及证书或奖杯作为奖品的一种荣誉,代表对小说、诗歌、小品文等文学作品的作者的肯定。世界文坛上的大量文学奖项都由20世纪初以后诞生发展,并成为20世纪文学发展重要的见证和推动力。国内外对于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奖项:诺贝尔文学奖、英国的布克文学奖、中国的茅盾文学奖等。
  始于190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世界认可度最高。评奖范围覆盖了世界五大洲文学,从最初的符合古典文学风范到对宗教君主政体、婚姻以及整个社会秩序进行批判,到对全人类的博爱,生存价值、生存困境的真实描绘,再到多元文化的交融,人文精神的复兴,只要具有理想主义倾向且符合评奖标准,不分国别、民族、区域、性别均可获奖。获此奖不仅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认可,更是对一个国家创作水准及在世界文坛影响力的肯定。同时,每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其传达的社会价值观也会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成为各种文化互相了解和交流的平台,对未来文学创作具有导向作用。
  从2005年开始设立国际奖的英国布克文学奖(Booker Prize)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重要奖项,只要其作品以英文或有英文译本发表,任何国别、民族均可获奖。中国文学评论家研究此奖项的意义同样不可低估,因为一可提高对世界文学影响巨大的美国文学作品的文学鉴赏力与文化修养,二可以其为镜,与中国文学进行比照研究。
  始于1981年的中国茅盾文学奖是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文坛最高荣誉之一,对中国文学具有导向性,它以其权威性、公正性推出了很多思想内容深刻、审美意蕴丰厚的长篇小说作品。此奖鼓励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探索和创新,但其虽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的最高水准和主流倾向,却没有设立国际奖项,在中国政治经济地位蒸蒸日上的今天,是否应考虑将其推向世界,通过鼓励不同国别、不同种族的文学者参评来加速中国文学奖项与世界文学奖项的接轨,并达到促进中国文学更快更直接接轨世界文学的终极目的。
  二、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于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满足了中国长期以来对诺贝尔奖的渴望,肯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成就。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今天才终于有人登上世界文学大奖的领奖台,这既肯定了作家整体创作水平,又为他们进一步提升创作水平,跻身世界文学创造了机遇。反映了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作家在其反映社会文化价值取向,把握普遍人性以及处理作品寓意方面必然具有其与世界文学接轨的深层内涵。通过对比研究莫言作品与国际重要文学奖项,将进一步得出当代世界文学观念流变特征,并为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开辟道路,起到促进更多的中国作家获得其它各项重要国际文学奖项的作用。
  改革开放加速打开的全球化语境,使中国当代文学不再是区域性的文学现象,在更多的交叉点上,人们思考着共性和独立的文学问题。文学艺术须具有地区特色,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表征方式,但是同时还应兼具共性。“这个共性就是文学艺术所包含的所谓的这种普适价值。所谓的普适的价值,实际上就是人的共同性,人性当中的共同的部分。就是我们读托尔斯泰的书,会被里面人物的命运所牵动,会为里面人物的命运所痛苦、所喜悦”,莫言说,“我想能够把这样一种被全人类都能够理解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个作品就具有了这种所谓的普适价值、共同性。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这两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既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另外又具有这非常强烈的普适价值、共同性。”
  由此,从文学批评和创作的角度来看,莫言无疑给所有的中国作家指明了努力方向。其身后必然会有更多的敢于直视内心、文学表现兼具世界共性和民族特性的中国作家获奖。
  三、研究国际重要文学奖项促进接轨
  关于重要国际文学奖项的研究由来已久,其中包括关于获奖作家生平的人物传记式研究,对历年获奖作品的综合性、阶段性的回顾和反思,还有部分学者从国别或性别文学的角度研究获奖作家、作品,以及从颁奖词中分析归纳评奖委员会的颁奖倾向如重视民族性,创新性,关注人类生存状态等。大多数文学评论家以获奖作者及其获奖作品本身切入进行单纯性文学批评,而作者认为从不同社会时期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评判标准切入,结合作品研究国际重要文学奖项更易解读获奖作品的深刻内涵或剖析获奖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性、思想性、哲学性等。研究获奖作家作品对于本国本民族文学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不言而喻,而结合研究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的意义更加不容忽视。
  本文认为以我国作家莫言《红高粱》系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结合国际重要文学奖项,研究当代世界文学流变及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可以促进中国文学与世界重要文学奖项更快更广的接轨,使中国文学更快更广完成中国文学向世界文学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近十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取向[J]. 王辽南,当代外国文学,2005.10
  [2] 例谈中国文学走不出国门的关键问题[J]. 王建宁,文学教育,2011.8
  [3] 文学的_多元趋向_和_本位回归_从诺贝尔文学奖看20世纪文学的演变特征[4]. 毛信德,黄樱飞,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7
  [5] 莫言小说的基本主题与文体特征[J]. 张闳,当代作家评论,1999.9
  作者简介
  马丽娣,女,辽宁医学院外语教研部,硕士研究生,副教授,教研室主任。
其他文献
[摘要] 当前电影字幕翻译研究多集中于整体探讨,在具体语言现象上则少有聚焦。《孔子》蕴含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通过字幕中的文化凝缩语得以体现。字幕翻译的理论基础是功能目的论,它可以用于指导文化凝缩语的翻译。通过对《孔子》英译字幕中的文化凝缩语翻译策略进行微观研究可知:译者调动了多种翻译策略,整体上达到了翻译的目的,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 《孔子》 电影字幕 文化凝缩语 功能目的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变身成为的主旋律电影经历了众多激荡流变。主旋律电影所起到的传达国家话语的使命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电影中凸现时代精神?电影《春苗》在观念定位、叙事策略、表现手法上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关键词]主旋律 政治符号 政治传播 共鸣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2.011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价值多元时代,谈及主旋
[摘要] 梦,不仅仅是心理学所定义的,睡眠状态下某一阶段意识的一种自发性心理活动,梦,还具有更加吸引人的气质——把现实转化为其它东西的艺术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创作者,梦使艺术家们深深迷恋。弗洛伊德将艺术创作与梦的研究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创作仿佛是在做白日梦,艺术家们就犹如那些在迷狂中追随缪斯踏入交叉花园小路中难辨方向的白日梦者。  [关键词]梦 白日梦 电影创作 费里尼  [DOI]10.3
[摘要] 韩国电影研究不能错过的便是金基德导演的作品,金基德的电影具有惊人的一贯性,整体上给人一种强烈的抑郁之感。不得不指出金基德善于将不同社会层次的男女放置在同一空间,而他的电影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存在着过于浓厚的感伤主义情结、总是用粗鲁的血性和暴力解决问题等等,但是金基德正是用这种创造现实的半抽象化的手法,用看似惯常的爱情套路挑战和颠覆着社会的禁忌,在一个个的警示寓言下呈现出他对于两性关系的异样
[摘要]电影艺术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故事情节,而故事情节的发展依赖于文本创作者给定的叙事线索。《满城尽带黄金甲》以王后对性的渴望为明线,以蒋太医一家的命运为暗线,演出了一场王后联盟与梁王联盟之间斗争的大型古装剧,展现了一幅悲壮的宫廷斗争画面。  [关键词] 黄金甲 性渴望 叙事线索    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以下简称《黄金甲》)是2006年争议最大的影片之一。而争议的焦点则集中在故事情节是否能吸
[摘要]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一贯追求极致完美的视觉效果,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影特技,他对剧本和特技运用的独创性思考,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想象力和震撼力。他注重刻画女性形象,关注环境、倡导和平,叙事中充满人文关怀,同时注重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通过圆润自然的叙事、真实丰富的细节、激情四射的场面感染观众。  [关键词] 《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 电影风格  doi:10.3969/j.issn.1002-6916
[摘要] 《棋王》这部电影融合了电影大师徐克和严浩的风格,共同表达了二者喜好表现小人物生存的主题。其通过一系列叙事手法与拍摄手法的结合,再现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生活,并表现出较好的叙事策略。  [关键词] 《棋王》 叙事策略 小人物  《棋王》是大陆作家钟阿城的小说《棋王》与台湾作家张系国的小说《棋王》结合而成的电影。徐克和严浩联合导演,香港电影工作室制作,片长:104min。由梁家
[摘要]中国的纪录片创作理念就如同一只钟摆,它曾经完全摆到空洞的“音配像”,也曾经一度完全摆到了“纪实”,上个世纪90年代,在中国纪录片的一番起起伏伏之后,终于落在了这两个极端之间,探索结合而获得新的长足发展的机会。  [关键词] 纪录片 栏目化 真实再现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08.015    一、纪录片在我国的发展  1.形象政论片  中国纪录
[摘要] 天津卫视创办的职场秀《非你莫属》以“求职”这一社会热点为核心迅速夺人眼球。但从整个环节设置上来看,《非你莫属》的创办虽然表面上是有别于相亲节目的一大创新,实际上天津卫视的这一职场秀仍是一种变相“相亲”。  [关键词] 《非你莫属》 环节设置 变相“相亲”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39    天津卫视于2010年9月创办的大型职场招聘真
[摘要]作为第六代领军人物的贾樟柯,凭借对中国社会的敏锐观察和诚实表达,不仅建构了一系列充满现实质感的小城镇影像,还以诗意的方式呈现了隐藏于时代的宏大叙事之下的个体记忆。不论是当年的汾阳、大同还是后来的北京、上海,贾樟柯始终关注身处于城市变迁中的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中国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的民间记忆。  [关键词] 小城镇影像 城市变迁 民间记忆  [DOI]10.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