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口径专业现代学徒制办学探索与实践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现代学徒制整合现有的职业学校和企业行业有限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内涵,培养符合现代工业生产的技能型高级人才,将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上捆绑发展,一方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又提高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及职业素养,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将企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以企业岗位的需求为基本支撑,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指导,以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宽口径;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职业素养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试点现代学徒制办学试点,现代职业教育应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尤其对于宽口径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在以往的教学推广中,“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推行的并不那么顺畅,企业认为虽然高职院校有着顶岗实习的教学方式,能提供给学生工学结合的平台,但具体实施起来还存在有许多困难。企业认为学生参与顶岗实习很多只是为了完成学分,并没有真正融入企业的生产运营,不能很好的将工作与学习结合,使得顶岗实习很多的流于形式,企业招不到真正好的员工。
  一、改革内容及目标
  (一)基于混合所有制构架,创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区域产业变化,利用混合所有制学院市场敏感性强的优势,发挥企业和市场的办学主体作用。不断调整专业定位,保持人才培养的动态优化,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竞争力。按照机电专业首岗机电设备检测与维修的定位特点,通过分析机电行业安装、维保及维修岗位及其典型任务,重构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企业师傅常驻学校的优势,构建现代师徒关系,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
  (二)开发“学训合一”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根据机电行业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明确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校企合作共同构建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体现机电行业职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实施“用户选择”和“灵活教学”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将钳工基础、维修电工、制图员认证等机电行业三大技能与课程体系对接,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技能定制。同时,进行课程模块化和可视化,按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能力,对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方向划分,并以此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探索现代学徒制实训基地“校中厂”建设
  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机电特种设备装调维修中心、特种设备智能制造执行与控制实训室、数字化虚拟生产实训室),以机电设备和起重机械为基础,构建机电设备安全与评估中心,同时引入企业ISO9000管理理念、方法,实现专业教学环境与企业生产环境高度对接。学生的技能培养呈现三平台格局: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以公共实训基地为平台,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以“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平台,岗位技能的培养以“厂中校”为主要平台。
  (四)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开放型”机电产品维修实践基地建设
  针对维修技能必须实战化的专业需求,将以社区居民、校内教工、学生食堂实际使用的设备为对象,打造“开放型”的机电产品维修实践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真实的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目前大部分同类专业,仅有排故(查故)环节,没有维修内容,即便排故(查故)训练也仅局限于模拟固化的排故设备上进行,时间限几周内。我们将学生的排故对象引伸到整个社会动态产品、动态故障。学生即有真实的产品进行实践训练,同时也实现了专业建设反哺社会服务的既定目标。
  (五)实施企业经历工程,提升教师双师育人能力
  实施教师企业经历工程,专业负责人长期挂职企业,担任企业技术副总,每名教师5年一个轮回必须在企业锻炼半年,双师型教师达到100%以上。聘用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专业负责人,引进一名具有企业经历的高级职称的专业教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提升教师服务企业能力。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实训课程学时比例达到50%。通过教科研工作,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理论素养、研究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二、实施方案及方法
  (一)以现代学徒制办学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通过加大校企资源整合力度,将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市场资源优化整合,在学期项目课程的基础之上实行企业参与的新的办学机制,以企业导师为主,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参与学期项目课程,企业导师负责项目指导工作,学校老师负责理论研究,实现更深一度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造出一个“校企资产混合”、“产学研协同发展”、“投资方共同治理”的职业教育新高地。
  (二)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根据机电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要求。实施“用户选择”和“灵活教学”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方式。将上岗证操作基础技能、保养检查技能、结构安装技能、调整维修技能和标准检验技能等特种设备五大技能与课程体系对接,便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进行技能定制。同时,进行课程模块化和可视化,按照学生的具体学情和能力,对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方向划分,并以此进行分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
  (三)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学校企业共同招生,招生与招工同时进行,是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基础。每次的招生季,企业与学校一起进行招生工作的宣传,学生在入学之后,根据企业岗位的要求,企业组织学生进行笔试、面试等综合能力测评,以测评成绩为指标来招收企业的后备员工。学生就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三、结语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将企业、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并以企业岗位为基本支撑,以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为指导人,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目的,从而实现学生体面就业,企业能招到合适的员工。
  参考文献:
  [1]吴霞,李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优势与难点浅析[J].职业时空,2015(12).
  [2]孔杰.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试行现代学徒制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
  [3]李玉宝,高凯.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在会计专业的探索與实践[J].职业技术,2017(10).
  [4]史洪松.论高职数控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前景[J].科技风,2017(18).
  [5]李刚,向颖.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社会化亦在加速。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却也存在许多问题。积极梳理现存问题,更新高校教育管理理念,
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在信息时代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通过对微课教学模式特点的分析,探讨了微课的作用,提出了应用微课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策略。利用微课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需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远程教育有着越来越高的关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也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这种教育机制借助当前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分享,为
摘要:针对基层党组织创新的特点,着重从主体、客体、介体、载体四个方面入手,研究基层党建对于创新研究这个视角予以怎样的切入,其四个方面浑然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主体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发挥作用;客体是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对象和领域;载体是基层党组组和众多的党员的平台或者渠道;介体是影响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基层党建;创新研究;新视角  在党组织的建设创新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
在去年播种遭干旱、冬季遇高温、今春受冻害和病虫害、许多地方小麦减产的情况下,河南省平舆县东和店镇前楼村委7组李美玲种的2.2亩小麦,却在整个生长过程中,显得与众格外不
近年来,永城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截止去年10月全县已完成各类水利工程项目2.1万个,打井配套1.2万眼,疏挖各类排水沟4000多条,兴建桥涵1万座,改造废坑塘1万多亩,有效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雷达观测资料和FNL1°×1°再分析资料,应用天气学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2016年4月3日景德镇地区一次早春飑线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伴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新型媒体已然出现在人们的面前。而随着新型媒体的出现,观众的选择可能增多,电视行业受到了重大的冲击,我国各大电视台为了获得收视率和观众的喜爱,不得不加强自身的节目建设。而为了规范广电行业,广电总局对于电视台的要求也愈发严格。这就需要电视台制定出一套相对完整的编播业务流程设计方案,以促进电视台编播业务的顺利开展,从而保障电视台事业的稳定。
水稻晒田,既不增加经济投入,又能促进高产,这是农业生产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怎样正确地实施晒田呢?一、晒田要适时。晒田能够控上促下,抑制无效分蘖的大量发生,减少有效养分
洛阳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是河南省三大贫困市地之一。由于丘陵山区面积大,土地瘠薄,十年九旱,自然灾害频繁。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文化科技落后,致使全市9个县(市)中,有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