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暴雨过程中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研究

来源 :气象研究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WRFV3.9数值模式,对2011年6月9—10日发生在湘鄂赣交界附近山区的一次江淮气旋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模拟。进行了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控制试验和不考虑地形重力波拖曳作用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控制试验能较好地再现江淮气旋及其产生的强降水;模式引入地形重力波拖曳后能够更好地模拟出地形附近雨带的中心位置和强度;地形重力波拖曳在本次大暴雨过程中能够减弱地形附近的经向风速,增强低层气流辐合,促进垂直上升运动,从而有利于对流的触发和维持。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氯化钠对蔗糖粉尘的抑爆作用,采用1.2 L Hartmann测试装置对氯化钠蔗糖混合粉尘的最小点火能进行测试,研究了氯化钠浓度及粒径对蔗糖粉尘云最小点火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了氯化钠后,蔗糖粉尘着火敏感度降低,最小点火能显著提升;氯化钠浓度越高,粒径越小,抑爆效果越好;粒径小于75μm的氯化钠质量分数达40%可使混合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大于1000 mJ,粒径大于75μm的氯化钠质量分数需达到70%才能使混合粉尘的最小点火能大于1000 mJ;对不同浓度的蔗糖粉尘,燃烧被完全抑制时所需氯化钠的质量分
为了制备一种超疏水涂层,先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羟基硅油(PDMS)反应合成了中间体H-PDMS,再让H-PDMS和环氧丙烯酸树酯(EA)反应,得到PDMS改性的环氧丙烯酸树脂(PEA),之
基于科技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和科技信息管理平台产生的科研信用数据,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次分析方法,对科技活动全过程中的4个责任主体,构建其多维度的科研信用评价数学模型,设计实现以项目申报人员/承担人员、项目申报单位/承担单位、评审评估咨询专家、科技管理服务机构为对象的科研信用评价算法。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算法运行效果好。
针对堆积的颗粒常存在空穴的现象,构建了含空穴的椭球形颗粒堆稳态传热模型,研究了颗粒导热系数对含空穴椭球形颗粒堆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导热系数的增加,颗粒堆的平均热流密度增加,表观热阻减小;随着颗粒导热系数的增加,空穴对颗粒堆传热性能的影响程度增加,平均热流密度相对变化率和表观热阻相对变化率增加;随着颗粒导热系数的增加,空穴影响颗粒堆传热的区域面积越大,随着导热系数由0.5 W/(m·K)增至50 W/(m·K),空穴影响区域比由1.599%增至6.058%。
为了探究氧化石墨烯负载四(4-羟基苯基)铁卟啉的催化性能,通过π-π非共价键和氢键作用将四(4-羟基苯基)铁卟啉(Fe THPP)负载到氧化石墨烯(GO)上。用UV-Vis、FT-IR、XPS、BET、TG、SEM等技术对该催化材料进行表征。在160℃和0.8 MPa较佳反应条件下,用负载有0.50 mg Fe THPP的Fe THPP/GO催化氧气氧化乙苯。催化结果表明:本负载催化材料在催化中可以连续使用5次,平均乙苯转化率和醇酮产率分别为28.4%和19.9%,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均优于未负载的Fe
为了构建一个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思想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并向地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具有底线思维的生态基础设施体系与绿色版图设计,提出了长时间序列演进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电路理论的国土空间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新方法。以南宁市为研究区域,取2000—2020年为研究时间段,首先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结合斑块连通性指数进行生态源地的提取与景观阻力值的设定,其次运用电路理论构建总体生态网络并提取关键廊道,最后借助Linkage mapper工具生成重要夹点进行综合部署与落地以优化生态网络
针对园林修剪设备自动化、一体化程度低、效率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功能园林机械手复杂曲面的造型修剪方法。采用改进D-H方法创建机械手运动学模型,设计末端执行器运行轨迹为半球螺旋线的造型修剪方案,并分析刀盘约束条件进行逆运动学求解,同时基于Simulink建立修剪机的动力学模型;结合Simulink模型和修剪机三维模型进行联合仿真验证。仿真结果显示半球造型轨迹平滑,表明运动学模型求解正确,同时动力学模型仿真为各关节电机选型提供依据;修剪机样机实验效果与预期相符,修剪机各关节动作平稳流畅,半球造型效果良好,大大提
针对陶瓷前驱体转化率低、热稳定性差的缺点,以正丙醇锆为锆源,苯硼酸为硼源,乙酰丙酮为配位剂,通过配位鳌合反应、取代反应成功制备了主链为B-O-Zr结构的线型含硼、锆聚合物
为了研究G-链等价集、G-链回归点集和G-周期点集在拓扑群作用下度量空间中的拓扑结构,利用等价映射和度量G-空间的一些基本性质,得到了G-链等价点、G-链回归点和G-周期点的一些新的结果,这些结果推广了度量空间中链等价点、链回归点和周期点的结论。
为了研究地物演化的机理,从物质存在与空间和时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着手,推定地物在时空中演化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地物演化中,区域内结构点集e_n的消亡必定引起异质点集(地物)q_k的新生,消亡地物和新生地物的代数和恒为零。应用拓扑学的相关理论,论证了地物演化的一般模式,用实例说明了具有确定的地物空间分布和结构的基本点集向目标点集演化的过程和结果。对基本点集内的相关地物赋值后,经过有限的布尔运算,必定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