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3在急性白血病患者原代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分析更年期妇女的主要症状及更年期保健意识。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10月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门诊的更年期女性进行当面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583例有效问卷,自然绝经349人,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7±3.4)岁,绝经前66.72%妇女出现月经紊乱,紊乱方式以周期延长、经量减少居多;82.50%(481/583)妇女出现更年期相关症状,最常出现症状潮热57.46%,(3
期刊
目的探讨穿刺单针阳性行根治术后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穿刺活检证实为前列腺单针阳性并行根治术的前列腺癌病例62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对可能造成Gleason评分变化以及影响根治标本病理分期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穿刺单针阳性患者前列腺根治标本中,40例(64.5%)≥pT2c期,11例(17.7%)手术切缘阳性,6例(9.7%)有腺外浸润,2例(3.2%)伴有精囊腺侵犯。以根
目的探讨成人Ph染色体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诱导治疗第14天(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与获得完全缓解(CR)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66例初治Ph-ALL患者,通过ROC曲线确定影响诱导治疗4周达CR的D14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结果166例Ph-ALL患者,男94例,女72例,中位年龄32(18~ 64)岁。诱导治疗4周CR率为74.7%,总CR率为93.3%。存活者中位随访32
目的比较恶性血液病患者行亲缘HLA单倍体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RHNT-PBSCT)与同胞HLA全相合非体外去T细胞(MSNT)-PBSCT术后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其疗效。方法以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RHNT-PBSCT术的10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行MSNT-PBSCT术的125例患者为对照,对两组患者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和采用更昔洛韦为主联合肾上腺糖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完全缓解期(CR)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影响APBSCT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接受APBSCT治疗的全部55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计算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并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55例患者中,男35例,女20例,移植时中位年龄28(12~ 51)岁。移植后中位随
目的观察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探讨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MC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MCL患者的Mcl-1、磷酸化(p) NF-κB p65和14-3-3ζ蛋白的表达,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3例MCL患者中,国际预后指数(IPI) 0~2分17例(73.9%),3~4分6例(26.1%),前者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优于后者(47.1%对0,P=0
目的探讨溶血病因系统分析策略在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以溶血病因系统分析方法对疑诊溶血性贫血的1 50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①1 506例疑诊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男799例,女707例,中位年龄22岁(4 d~86岁)。涉及三大遗传性溶血病因的患者共1 413例(94%),其中单一病因溶血1 044例(74%),复合型溶血369例(26%)。②在涉及三大遗传性溶血病因的患者中
期刊
目的明确CD137在北方地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中的表达,探讨其作为cHL辅助病理鉴别诊断新指标的可能应用价值。方法收集54例cHL患者资料,以55例伴有"HRS样细胞"的非cHL患者为对照。在病理组织标本中选取"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丰富的区域制作组织芯片;以"HRS细胞"或"HRS样细胞"为观察对象,cHL组应用CD30、CD15、CD20、PAX5、CD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