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转在线 辛卫华“浪潮”中的排头兵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浪潮”的名字如雷贯耳,集团老总会是什么样子?泉城七月,骄阳似火,记者采访了辛卫华。
  看他第一眼:一副眼镜,一身素装,一脸微笑,简简单单,朴实无华。办公室也很简朴,没有豪华的桌椅,没有名贵的字画,没有奇异的花草,分明一“陋室”。
  这是浪潮集团的总经理吗?
  看他需要第二眼:荣获国家机电部“优秀科技青年”称号、“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围计算机学会微机专业委员会委员;优秀新产品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本本证书一篇篇论文,一项项发明……
  记者不禁慨叹,看他需要第三眼、第四眼……
  
  用军人精神打造军品文化
  
  暴风骤雨,炮火轰鸣。南疆某生疏地域,一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实战演练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轰……”一声巨响,一名军官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重重地摔出10多米远。风雨中,电脑重新开机,屏幕显示一切正常,一组组情报信息随即传输到“红军”指挥中心。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指挥员迅速定下战斗决心。霎时,一台台火炮昂天怒吼,一枚枚炮弹倾泻到敌阵地……
  


  一个短片过后,辛卫华介绍说:“这叫抗恶劣环境计算机,是我们生产的军品中的一种,具有宽温、‘三防’、抗振动、抗冲击、电磁兼容等优异的加固功能,能适应各种复杂多变的作战环境。”
  走进“军品文化”展览室,记者真是大开眼界,各种军用科技产品还真不少,加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太阳能供电设备、手持式加固计算机等,种类多样,功能强大。据了解,浪潮集团生产军品已有40年的历史,产品在各个军兵种都得到应用,在多次实战和演习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可不是一台普通的电脑。”在一台防信息泄露计算机前,辛卫华站住了,神情严肃地说,“现在,国外的窃密技术越来越发达,2000米之内窃取计算机上的信息如探囊取物,防问保密形势十分严峻。我们投巨资研发的这台计算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完全能够满足各军兵种的需要。”
  走出展览室,记者还在品味“军品文化”几个字,心里产生几分疑惑:研制几种军品不算什么,但形成一种文化岂能是朝夕之功?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深深感到,这“文化”二字的背后蕴涵的是浪潮人由来已久、愈久弥浓的爱国情怀。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共铸科技浪潮,服务国防事业”、“为国防服务第一、求取利润第二”,这些“军品文化”的主题在普通人眼里也许只是简单的几个字,但一代代浪潮人却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甚至是艰苦卓绝的拼搏。
  “起初,‘军品文化’虽然提出来了,但员工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当兵’的准备,‘军人’意识十分淡薄。”曾经当过兵的辛卫华对此感受颇为深刻,他讲了一件有关队列训练的事。
  2003年10月,浪潮超越公司全体员工在军区某坦克训练基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全封闭式军训,内容有队列训练、夜间野外拉练、实弹射击、国防教育以及参观军事装备等活动。考虑到辛卫华是领导,而且年龄偏大,花名册上并没有他的名字,而他却站在了队列的排头。
  “队列最能体现军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其他的活动我可以不参加,但齐步、正步是必须要走的。”在炎炎烈日下,辛卫华始终站在排头,一举一动都展示着一名老兵的风采。
  多年来,浪潮集团始终坚持定期与军队共同组织军训、保密教育以及春节军民联欢等活动,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不仅学到了军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同时也坚定了为国防信息化服务的信念,“兵”的意识已深深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
  战场是最严肃的考官。2002年9月,公司接到总部关于某指挥自动化系统项目中加固服务器研制的紧急任务,从研发到生产完成的任务期限只有一个月时间。
  这根本不可能!但在“军人”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能。辛卫华带领公司全体员工与驻公司的军代表一起召开了“决战十月,全面完成国防任务誓师大会”,誓言铮铮,志在必得。广大员工放弃了国庆长假的休息时间,日夜奋战,成功研制并生产出一批加固服务器,提前完成了国防任务。
  
  把军人情绪融入装工作
  
  “太晚了,你就先回去吧!”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时针已经指向12点,辛卫华和历下区人武部政委夏武军仍然聚精会神地趴在电脑屏幕前,对每一步演练程序都进行认真地检查,直到丝毫小差,两人才走出作战室。
  今年4月,历下区人武部受领了上级赋予的网络攻防演练课目的演示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装备要求高,凭借人武部的人力和物力,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看来,只有借梯登高了。
  可是,这“梯子”哪里去找?人武部部长赵虎和政委夏武军首先想到了浪潮集团刚刚组建的民兵电子战分队。不巧,正赶上公司突击完成生产任务,人员难抽调,一个萝卜、一个坑;时间难集中,分分秒秒都是金。赵虎和夏武军几次都欲言又止。
  离演练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课目还没有蔽定下来,赵虎和夏武军有点坐不住了。没想到,辛卫华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了人武部,要求联合研制课件,借机检验一下集团民兵电子对抗分队的岗位练兵效果。而且,他亲自拟订计划,将目前国内最前沿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调入课题组,组织指挥精兵强将集体攻关。
  之后,辛卫华又多次带领技术人员到人武部查看课目进展情况,亲自把关验收。最终,历下区演示的网络攻防演练课目得到了省军区、警备区领导的一致好评。
  有人说,这是辛卫华作为一名老兵对军营的特殊情感,是军人情结的延续。这话一点不假,在集团组建民兵修理分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随着浪潮军品在各部队的广泛应用,维修保障任务不断加重,组建一支反应迅速、技术精湛的维修保障分队势在必行。对此,辛卫华的心里早有了“一盘棋”。而此时,山东省军区正好要在集团成立民兵分队,双方不谋而合。2005年2月,民兵电子与计算机装备修理分队正式成立。
  “民兵工作不是包袱是财富,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一次党委会议上,针对一些不同的声音,辛卫华就成立民兵分队一事进行了专门讨论,并指定一名副总负责,明确建设的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保障。
  “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占95%,专业对口率达到1130%,其中助理工程师15人、工程师10人……”在编组手册里,记者看到了一组绝对信息化的数字。辛卫华说,不建则已,要建就建一流的民兵分队。他们按照“专业人员优先、学历高者优先、党团员优先、本地人员优先、体魄强健者优先”的原则,将计算机控制、信息、工程、应用、软件和自动化等十几个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综合编队、留有机动,适时调整、随缺随补”的方法进行了优化组合。
  “仅去年一年,我们就打了好几个漂亮仗!”说起民兵修理分队的战绩,辛卫华颇有几分得意。的确,这支民兵分队经得起实战的检验。
  ——接到保障某部演习的任务后,组织人员组成攻关小组,认真分析部队演习地区的自然环境、计算机可能发生的故障,专门输入电子手册,确保了设备故障手到病除。 ——接到太原某基地的电话,要求技术服务,经过短暂技术分析,抽组3人小组连夜赶到部队,不到半个小时,仪器就恢复了正常。
  ——抽组10人参加某集团军的演习保障任务,时间长达400多天,参演人员克服天气潮湿、蚊虫叮咬的恶劣环境和困难,既练作风又练技术,受到了演习部队首长的高度评价。
  采访快结束时,辛卫华接到了历下区人武部部长赵虎的电话,是关于浪潮集团新武装部挂牌成立的事。“由于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过去的武装部已经不合时宜。近日,新的武装部就要成立了,我们已经盼望很久了,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教动之情写在辛卫华的脸上。经过浪潮集团产业园远期发展蓝图时,辛卫华说,他们已经为军品部规划了300亩的军品园区,一期建筑包括科研楼、装配楼、机械加工车间等,浪潮军品将再一次腾飞。
  
  责任编辑 王通化
其他文献
在福建莆田,有这样一支特别的部队,这里的军人,在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岗位上,他们大都是担任一定职务的领导干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编制序列中,他们又是一名在编军人。2007年9月5日,莆田预备役高炮某部训练中心40多位预任军官迅速集结完毕赴石狮观摩实弹射击。  车至村口,一副“八闽儿女云集石狮铸利剑,闽预雄师汗洒靶场显神威”的标语引人注目,整个战地帐篷村充满着“聚精英、练精兵、谋打赢”的战斗
期刊
面对烧焦的躯体,他总能用神奇的双手为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面对惊心动魄的爆炸场面,他置生死于度外,用自己英雄胆识拯救人的生命;面对残肢断臂,他总能以精湛的医术为患者送去平安吉祥。30年的军医生涯,他从死神手中挽回许许多多人的生命,被患者视为生命的“守护神”。  2007年2月6日,北京国际大饭店会议厅,鲜花簇拥,气氛热烈。当一位佩戴金色麦穗将花的中年军人,手捧鲜花和奖杯伴着雷鸣般的掌声,缓缓走下“和
期刊
他的许多作品,曾作为国礼被出访团体赠与外国政要及友人;也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还为毛主席纪念堂、王羲之故居等处收藏;而更多的,则为海内外诸多书法爱好者视为藏中珍品。  他的书法作品,尤其是他所擅长的榜书,寓奇巧于稚拙之间,含俊美于平正之中。貌似质朴,内含空灵,工而不极,简而多姿。形式十分丰富,长短、广狭、奇正、错落,凡此种种,兼而有之。尤见功力的,是力透纸背、骨力中藏,更广为书法爱好者称道。 
期刊
绿色是生命,绿色是希望。捍卫绿色,是广大森林官兵的职责与共同夙愿。  在川西高原茫茫林海之中,活跃着一支年青的队伍,官兵常年以地为床,以天为被,始终坚守着这片绿色阵地。他们穿梭于崇山峻岭之中,与火魔鏖战,这支队伍就是组建于2002年10月的武警四川森林总队凉山彝族自治州支队。  支队组建5年来,忠实履行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森林防火灭火、保护野生动植物、林政执勤、抢险救灾等使命,始终以维护国家森林
期刊
一口不很标准的普通话,两道浓浓的眉毛下嵌着一双有神的眼睛。作为党员干部,他常常把“服务”二字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作为总部机关办公室的负责人,他经常深入基层排忧解难。他叫徐华明,总参某部运输办公室负责人。认识他的人都说“老徐不仅工作出色,人更没得说”。在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由于成绩突出,徐华明入伍20多年来,曾先后3次荣立三等功,2004年被评为总参优秀共产党员,20
期刊
女孩叫尚修慧,住在一个叫马庄村的江苏沿海普通渔村。  父母因病相继去世后,年仅11岁的她成了孤儿。白天她到处乞讨,天黑就蜷缩在邻居的房檐下过夜。2005年8月,驻村的边防武警许效富在走访时发现了尚修慧,决定给她落户安家。  几经辗转,许效富终于在外村找到了当年为尚修慧接生的人,取得了第一手的出生证明材料,又找户籍部门对其进行核实。在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小女孩的户口终于落下了。2007年春节前夕,
期刊
9月18日,南京军区某部举行多个专业不同兵种的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图为修理分队正在进行战伤坦克急救。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夕,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训练热潮,用优异的训练成绩让党和人民放心。  (陶在顺 邓元生 摄影报道)    “实战”关键词      一段时间以来,“实战标准”成为解放军在训练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济南军区71988部队善于在难局、险局、危局中摔打部队,这样的“实战
期刊
我的书法,可谓梅花香自苦寒来。数十载的习帖练研,才有体悟心得,以“大、古、拙、老”四字为个性特征。“大气魄”是我追求个性的第一要素。我崇扬鬼谷子之美言“大气魄、大气势、大智慧、大思路”,从碑中求古,从帖中得气,以创作鸿篇巨制为乐。常常是八尺丈二、四六条屏一挥而就。“仿古推新”是我确立自我的第二要素。以古人为伍,攀古人高峰乃为捷径。且亦古亦新,开拓创新。“以拙为美”是我找准视点的第三要素。“守拙”是
期刊
一生中照过许多照片,也见过许多照片,可惟独有两张照片让我刻骨铭心,一张是我们军校同学毕业时的集体照,一张是我妈妈灵堂前的遗照。  那是1995年7月15日,骄阳似火的合肥,在电子工程学院同窗三年的同学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生存能力考核回来后,一个个忙碌地收拾行李、签名合影,准备奔赴祖国各地报效祖国惟独我好像丢了魂似的,不知所措,不是因为前期野外拉练的辛苦疲惫而显木讷,而是我心中总有一种不祥之感在
期刊
艺术简厅  候力军,63650部队政治部主任,少将军衔。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3年作品《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8年获“富士杯”全国摄影大赛百佳奖。1990年12月作品《朝暮眷恋情依旧》八选第1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007年7月摄影作品《通天之路》组照参加纪念建军80周年全军首届将军摄影展,其中两幅作品分获银奖和优秀奖。  美是什么?是客观存在,更是心的感悟。如果拍摄时只是摁动快门,从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