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漳州土地整治分区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rs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海西经济区为漳州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对漳州土地整治提出新的要求。该研究首先分析海西经济区背景下的漳州发展与土地整治的逻辑关系,探讨漳州土地整治对于模式的迫切需要;进而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利用、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给出漳州在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3种土地整治模式;最后将各种模式与具体地域进行对应,形成3个土地整治区,分析了每个区实现自身土地整治目标方向的具体条件。
  关键词 海西经济区;漳州土地整治;模式;分区
  中图分类号 S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183-03
  Abstract Haixi economic zone provide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Zhangzhou, and which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its land consolidation parti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og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Zhangzhou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aixi economic zone and its land consolidation, studied the urgent need of pattern for Zhangzhou land consolidation, then proposed three land consolidation patterns for Zhangzhou under the development of Haixi economic zone in consider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using of land as well as resource endowment etc. At last, three land consolidation zone was propo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rrespondence of the three patterns and specific region, and the concrete condition was analyzed for each zone to realize their own land consolidation.
  Key words Haixi economic zone; Zhangzhou land consolidation; Mode; Partition
  漳州是海西經济区的中心城市,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必然推动漳州迅速实现新型城镇化。但漳州县级单位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多样,上轮土地整治未考虑区域性差异,对将来漳州在海西经济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一定阻碍。笔者基于海西经济区背景下的漳州发展与土地整治的逻辑关系以及漳州土地整治对于模式的迫切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开发、利用等多种因素,提出了漳州在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3种土地整治模式,并将各模式与具体地域分区进行对应,分析了每个区实现该模式的具体条件,为漳州土地整治提供参考[1-3]。
  1 海西经济区背景下的漳州发展与土地整治的逻辑关系
  1.1 土地整治为漳州在海西经济区中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漳州是海西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海西经济区的发展必然推动漳州迅速实现新型城镇化。福建省政府审时度势,考量漳州在海西经济区中的发展定位,在《福建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漳州要实现“依托大项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健全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厦门港南岸新城、古雷石化新港城,打造海西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兴海洋产业基地和对台经贸文化交流基地、滨海度假旅游基地和生态宜居的田园城市”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建设用地的支撑。然而根据《漳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到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需保持在17.21万hm2以上,建设占用耕地需控制在0.99万hm2以内。在此背景下,耕地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耕地保护压力加大。
  土地整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平台。土地整治从单一的农村土地开发整理扩展到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从增加耕地数量为主转变为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并重。土地整治更加注重其深层次的内涵,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依托和政策引导综合运用转变,关注其在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土地整治综合效益不断显现,已经成为漳州市解决城镇化“缺土地”、工业化“缺劳力”、新农村建设“缺资金”、耕地保护“缺动力”和统筹城乡“缺抓手”的重要手段,为漳州在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5-6]。
  1.2 海西经济区为漳州土地整治营造有利环境
  2009年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按照国家统一战略部署,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建设成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福建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意见》(闽政办〔2010〕43号),提出了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赋予土地整治工作一系列政策支持。这些都为漳州市探索适合自身的土地整治模式和政策,发挥土地整治在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漳州土地整治对于模式的迫切需要
  土地整治模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是由各种整治要素和具有一定特殊的自然地域空间耦合而形成的一种形式。因此,土地整治模式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对空间配置产生需求。任何模式的形成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自然条件的演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因素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其结果必然导致土地整治系统的各个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8-9]。   漳州上一轮土地整治除存在新增耕地质量有待提高、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配套保障措施有待完善、全社会对规划实施的积极性尚未被充分调动等问题外,整治模式单一问题也较为突出。根据土地整治的地域性和阶段性,上轮土地整治模式单一问题根源是未考虑漳州市域内部的自然地理空间差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向性(如海西经济区发展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等)。
  3 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的漳州土地整治模式研究
  为解决海西经济区发展背景下漳州土地整治对于模式的迫切需要,依据市域内各地实际,综合考虑土地开发程度、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利用结构、土地资源禀赋和土地整治潜力分布状况等因素,以县级为单位,全市土地整治可以分为3类模式[10]:一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区内生态环境模式;二是农用地整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模式;三是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上述3类模式对应在漳州地域空间上,分为3个土地整治区,即:九龙江湾综合整治区、泛东山湾综合整治区和西部山区综合整治区。每个整治区包含的县级单位,以及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涉及的可整治潜力、可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见表1。
  3.1 九龙江湾综合整治区 该区是漳州政治经济中心,以推进城镇化建设,改善区内生态环境为主要整治方向。区内农用地可整理潜力12 424.37 hm2,占全市农用地可整理潜力的10.34%,可新增耕地面积1 323.66 hm2;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2 720.20 hm2,占全市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的41.36%,可新增耕地面积2 494.61 hm2;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2 179.11 hm2,占全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的19.44%,可新增耕地面积1 843.96 hm2。
  九龙江湾综合整治区实现整治目标需要以下条件:①突出建设用地内涵挖潜、集约利用,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的实施,着力进行城中村和旧城改造、农村建设用地复垦,积极盘活城乡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城镇建设、工业发展提供用地空间;②积极构建城市周边绿色生态网络,加大九龙江环境保护力度,抓紧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努力改善土地的生产环境和生态质量,提高农用地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推进现代城市观光农业发展;③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该区地貌以平原为主,海拔大多在10 m以下,耕地集中连片,雨热条件充足,因地制宜的采取各项措施,先易后难逐步开展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④加强对农业用地特别是耕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尽量少占耕地,加强宜耕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增加耕地面积;⑤在尊重农民的意愿并充分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3.2 泛东山湾综合整治区 该区是全市人口最多的一个综合区,经济水平在3个区中处于中等,但工业发展载体优良。本区土地整治以农用地整理、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为主要方向。区内农用地可整理潜力52 342.51 hm2,占全市农用地可整理潜力的43.55%,可新增耕地面积5 754.10 hm2;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1 817.60 hm2,占全市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的27.64%,可新增耕地面积1 608.06 hm2;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5 487.64 hm2,占全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的48.95%,可新增耕地面积4 616.36 hm2。
  泛东山湾综合整治区实现整治目标需要以下条件:①以利用农业科技成果综合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地力为整理的重点,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大力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善渠系配套工程,大力改善排灌系统;改良土壤,加厚土层,增施有机肥、扩大稻草回田,坚持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地力,使农业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轨道,该区将作为漳州市农用地整理的重点区域;②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该区光热条件较优越,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2010年该区未利用地面积55 235.34 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1.65%,其中荒草地和滩涂占有较大比重,面积 36 220.76 hm2,占未利用地面积的65.58%,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要适度开发宜耕后备资源,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发展海洋经济;③结合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建设用地整理,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鼓励迁村并点、退宅还耕,为农业、工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用地空间。
  3.3 西部山区综合整治区 该区位于漳州市西部,包括平和县、南靖县、华安县和长泰县,地处漳州市山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沿海地区,农业在本综合区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较大。该区土地整治以农用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区内农用地可整理潜力55 412.28 hm2,占全市农用地可整理潜力的46.11%,可新增耕地面积6 695.18 hm2;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2 038.95 hm2,占全市农村建设用地可整理潜力的31.00%,可新增耕地面积1 754.03 hm2;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3 543.28 hm2,占全市宜耕未利用地开发潜力的31.61%,可新增耕地面积2 883.75 hm2。
  西部山区综合整治区实现整治目标需要以下条件:①切实加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整理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水库、灌溉沟渠等的全面配套,加大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资金、技术投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全面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②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发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③针对该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资源匹配不合理的现状,充分利用山区农业资源,实施连片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具有该区特色的生态农业,做大蜜柚、香蕉、茶叶、花卉、食用菌、麻笋、蔬菜、药材、林业、畜牧、淡水养殖等特色生产基地,加大对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对山地中的陡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维护生态系统稳定。
  4 结语
  当下海西经济区发展如火如荼,区内福州厦门自贸区也已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漳州作为区内中心城市,必然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土地利用的迫切需要与耕地保护形成矛盾。土地整治為解决该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根据漳州县级单位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将漳州分为3种土地整治模式,并进行了地域空间划分,即九龙江湾综合整治区、泛东山湾综合整治区和西部山区综合整治区,探讨了3个土地整治区实现整治方向的具体条件,可为漳州土地整治提供具体参考。
  参考文献
  [1] 赵伟,张正峰.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0): 151-154.
  [2] 赵伟,张正峰.我国区域土地整理模式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22 (12): 181-182.
  [3] 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讯,2009(8):6-8.
  [4] 刘彦随.科学推荐中国农村土地整治战略[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4 -8.
  [5] 张伟,张宏业,郑财贵.建立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机制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09(4):37 -38.
  [6] 吴次芳,费罗成,叶艳妹. 土地整治发展的理论视野、理性范式和战略路径[J].经济地理,2011,31(10):1718 -1722.
  [7] 吴正红,张世全.土地整治: 问题及对策[J].中国土地,2012(7):42-43.
  [8] 杨志荣,吴次芳,叶艳妹.龙海市县域农用地整理规划[J].中国土地科学,2011,25(3):58 -62.
  [9] 刘俊,周旋,蒋艺.农民联户实施土地整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18790-18792.
  [10] 鲁成树,李伟.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土地整治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3(18):7983-7985.
其他文献
基于历史资料应用的便捷性、安全性考虑,舍弃C/S模式的库管结构,采用B/S模式,利用高级编程语言开发一套基于B/S模式的网络历史地面气象资料管理应用系统.其中系统资料导入功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方法对40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3.6%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综合评价优良率为
<正> 最近[1]证明了,当A、B同为实对称矩阵时,有t_r[(AB)~2~m(AB)~τ~(2m)]≤t_r[(AB)(AB)~T]~(2m)≡t_r(A~2B~2)~2~m (1)这里m为任意自然数(见[1]的定理3的b)[1]依(1)提出一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锚杆静压桩法托换加固的原理,施工方法和过程控制,提供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一种新思路。
针对如何提高口腔医学大专生和进修生临床工作能力的问题,提出几点考虑,以引起综合性医院临床带教教师的重视,提高今后的带教工作水平.
本文通过对复合地基受力性状的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和处理检测结果,全面论述了碎石垫层在复合地基中的必要性。
日本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教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主要依赖于充足的研究经费和贯穿于研究过程中的群体意识.
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培养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各院系正全面推行双语教学.本文对这一教学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目的]为不同种源糖槭在我国中南部引种、筛选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该研究以加拿大南部、中部、北部种源的糖槭一年生实生苗作为供试材料,分别在27、33、39、45℃4个温度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