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分循环研究数据管理概念模型的构建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田生态系统NPK养分循环研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迫切需要建立可长期保存数据、并为养分循环研究全局决策服务的数据管理系统.本文描述了用于养分循环数据管理的概念模型的设计,并说明构建模型的过程,最后给出依据该模型建立数据库系统应用实例.结果表明,依据模型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可提供按照时间、地点、专题查询的功能,能够管理野外观测数据、专题图和研究报告等多种类型数据,并快速提取和分析数据.
其他文献
水稻土是甲烷产生的重要源地.厌氧条件下甲烷的形成与有机质厌氧降解产生的乙酸、H2和CO2有关.氧化铁作为电子受体可有效地竞争有机质向甲烷的转化,其抑制作用机理可能与乙酸
以粘土为主要成分,通过添加A、B两组分制备出能有效去除赤潮生物的粘土复合体系.设计了三因子三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该体系对锥状斯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强壮
采用水平根和垂直根两种处理方法对6年生沙地云杉幼苗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分层取样方法对幼苗根表不同距离土体进行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体中速效N、速效P、速效K的含量.结果
以海洋赤潮生物-球形棕囊藻汕头株(Phaeocystis globosa, ST strain)为材料,研究了ClO2对不同起始藻密度的棕囊藻的抑制和杀灭作用.结果表明,ClO2对球形棕囊藻有明显的抑制和
1998~2000年对太湖梅梁湾的实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a的含量与温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NH4+-N和总氮(TN)、总磷(TP)含量在每年的八九月份最低,总含量与叶绿素a呈正相关,
本研究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改性材料,通过粘土颗粒的表面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对粘土进行了表面改性,并以常见于我国沿海的有害赤潮生物种--东海原甲藻(P
寻求与当地自然条件和农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土地开垦及其合理利用方式,是我国南方涝渍地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选择江汉平原四湖地区一个由湖泊垦殖形成的碟形微域作为研究对
以无机铝盐和天然高分子玉米淀粉为原料,合成一种生态安全型复合高效絮凝剂HECES.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里适当提高淀粉/铝盐比例,有利于HECES絮凝性能的提高; 处理模拟废水时,
1994年4~9月调查结果表明,东山湾海域霞水母的密度高峰期出现在6月25日~7月10日,生物量高峰期在7月10~8月5日;群体的伞径分布范围15~580 mm,平均247.48 mm,体重分布范围0.4~1 0250
选取长白山针叶树红松(Pinus koraiensis)、长白赤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和阔叶树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wa)幼苗为研究对象,以开顶箱的方式控制CO2浓度为500和700μ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