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的传承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33184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间艺术的传承,是以口传的方式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下来的,因为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形式大多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直接交流,形式较为单一。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白族调的传承发生了很大改变。
  【关键词】:民间艺术;白族调
  一、石龙村概况
  1、地理环境
  石龙村,隶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沙溪镇。距离县城有32公里,距离沙溪镇有15公里左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石宝山,是进入石龙村的必经之路。往景区柏油路再走5公里左右,就是石龙村了。
  2、交通状况
  在没有先进的媒介和通讯设备时,交通是石龙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石龙村村子内部道路除一条主干道水泥路外其余全为泥土小道。水泥路在村子里成环形状,房屋沿水泥路设在两旁。由石龙村往其它村寨走的都是山路,每年雨季来临的时候,山路就会被冲垮很多,车辆难以通行。所以,石龙村里最普遍的交通运输工具就是摩托车了。通向外部的柏油路为石宝山公路(81年始修建85年完工通车,08年重修并铺柏油,现道路状况良好),在甸南岔路口与214国道相连。剑川县距离大理州100多公里,但是地形崎岖,山路弯道很多,十分难走,最快也要要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剑川。2014年1月1日,大理通往丽江的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在剑川也设有一个出口。这样一来,只用1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剑川,再往前50多公里便可到达丽江。
  二、石龙村民间艺术形式及其传播现状
  (1)白族调
  剑川的石宝山歌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是很有名的,每年的农历七月底就是一年一度的石宝山对歌大赛,会期为三天,山上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不少来自剑川各地、洱源、大理、丽江等地的白族群众相约而来,参加对歌。据村里艺人李繁昌介绍,三天的会期,厉害的艺人是可以唱三天三夜都不知道疲惫的,他自己也唱过三天三夜,和对手绞尽脑汁对唱的感觉很是刺激。 石龙村算得上是白族民间歌舞之乡,特别是白族调和霸王鞭极富盛名。当地唱白族调的腔调很多,白族腔调多为情歌,分为有情调和无情调,其他还有很多迎宾调、敬酒调等等,每首八句,格式为三七七五、七七七五,歌词要求押高低韵,多为即兴、男女对唱。唱白族调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情歌不能在家里唱,也不能在老人面前唱。家里有孝,如父母去世,三年内不能唱曲、弹三弦、跳舞,如去世的是爷爷辈则可以不忌。[1]唱白族调有专用的伴奏乐器唐三弦,即龙头三弦。所谓的龙头三弦,就是三弦的头为龙头的形状。在唱白族调的时候,配以龙头三弦伴奏,十分动听。
  白族调有很多的格式,一开始白族调就是源自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的,村民们经常在自家唱一些白族调,有时还会大家聚在一起唱,所以村民们唱白族调主要是记住它主要的腔调,腔调记住了,随口就可以开唱。在白族调的传承调查中发现,村民们唱白族调根本不用学习,只要你会说白族化,你就能唱白族调,这种传承方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传承方式,在不知不觉地观察和学习中,就慢慢的学会了其中的奥妙。远古时代,交通道路是进行信息传播最原始的方式。在交通运输工具不发达、没有公路时,牲畜替代汽车这些交通运输工具,来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民间艺术形式对外传播主要通过石宝山对歌会、或者与外界信息交流时得到一定程度的传播,更多的时候,对外传播这一块是相对闭塞的。现在,交通运输得到改善,还产生了各种新媒体。村中的一些艺人经常会到各地去演出、参加节目;还利用媒介技术,自己制作碟片。在这样的前景下,民间艺术的文化得到了很大的传播。除石宝山歌会节期间为唱白族调最重要的场合外,还经常在日常生活中唱和有些村里的艺人还会到县城里或外地参加文艺演出。石龙村著名的白族调歌手有:大理州白族调“歌后”李宝妹,CCTV青年歌手大赛原生态组优秀奖得主姜续昌。除了这些,在石龙村还有许多优秀的唱白族调的村里艺人如李根繁、姜武发、李繁昌、李元吉等。
  (2)霸王鞭
  石龙霸王鞭是白族霸王鞭中非常有特色的一支,村里的李定鸿老人被云南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民族民间舞蹈师”称号,是云南省唯一获此称号的人。2013年,李定鸿老人逝世后,其孙子李繁昌成为霸王鞭的继承人。霸王鞭的表演通常是一人弹龙头三弦伴奏,一人打竹板伴唱。跳时可以独舞,也可以双人对打,还可以多人表演,石龙霸王鞭变长二尺四寸,代表二十四节气,鞭上开5个小孔,每孔串5个铜钱,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东方甲乙木代表立春,男方丙丁火代表立夏,西方庚辛金代表立秋,北方壬葵水代表立冬,中央戊己属土,著名的动作曲目有《观音扫地》、《童子拜佛》、《双飞蝴蝶》、《八步梅花》、《二龙抢宝》等。[2]
  相比于白族调潜移默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来说,在霸王鞭的传承中,师傅的角色是必不可少的。霸王鞭不是一种说唱类型的民间艺术,它在动作、节奏的把握等方面有很大的要求。传统的霸王鞭是只可以由男性来表演的,女性是不可以学的。新中国成立后开始出现有女性打霸王鞭,年轻的小伙子几乎没有人会,较为中年的男性,却有非常喜欢跳的,会像自己的小一辈学习。村中艺人李繁昌的徒弟里,有几个就是比自己年长很多岁的大哥或叔叔辈。现在,村里组建了正规固定的文艺队,分为青年队、中年队和老年队,另外还有由石龙村幼儿园孩子组成的幼儿队。其表演主要以霸王鞭为主,也有少量到外面学的舞蹈,有固定的排练时间。因为白天干农活,所以排练时间一般都在晚上。不少霸王鞭跳的好的人,还会主动把想学的村民聚集在自己家里,每个月抽出一定的时间,大家练习跳。因为年龄跨度很大,从八九岁到四十多岁的,所以就会分组教学。
  (3)本子曲
  本子曲的流传地区比较固定在大理洱海中心地区,并辐射到宾川、凤仪、洱源江尾一带,它属于一种说唱的艺术,分为南腔和北腔。[3]本子曲是剑川地区流传的一种较为古老的民间弹唱艺术,在剑川地区流传的本子曲的唱腔主要是北腔。本子曲是以书面的形式流传的,即是以曲本的方式流传下来的,本子曲的传承是以口传心授加曲本流传的一种方式,汉语和白族话可以交叉使用。[4]每一场弹奏基本就是唱一本,她有抒情的,也有记叙事情的。虽然说本子曲是有固定的曲本的,可使从根源上来说,本子曲属于的是一种说唱艺术,原始记录曲本的那些老艺人在制作曲本时,也是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的。例如村里人说,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等原因,有些是有缺陷的。本子曲的唱词很长,而且其中还有一些古白语的使用,所以现在村里的人很少会唱,石龙的村民中,李根繁、姜武發等都会唱一些本子曲。[5]唱本子曲的时候是是一人演唱,另一人持龙头三弦伴奏,也可以自弹自唱。唱词格式基本为传统山花体“七七七五”式,分为上下两阙,8句为一首,唱词同白族调一样押高低韵律,《黄氏女对金刚经》、《放鹞歌》、《鸿雁带书》、《出门调》、《月里桂花》等这些本子曲,都是村民们比较熟悉的曲目。[6]现在在大量媒介技术的出现下,很多本子曲的碟子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如,《剑川白曲本子曲 千古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戒毒戒赌调》(新编剑川本子曲二)。一方面对本子曲的传承与传播有很大作用,另外,像戒毒调之类的本子曲对年轻一辈的人还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4)滇戏
  一走进石龙村,就可以看到位于村口本主庙里那个大大的戏台。据村民介绍,这个戏台是既沙溪镇那个大戏台之外,云南省最古老的戏台。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能有男的登上戏台唱戏,女的是不能登上戏台的。看上去干干净净的戏台,很明显是被村民们神圣对待的。石龙村唱滇戏的传统是从清朝末年约光绪时期开始的。戏里的角色全部由本村男性村民扮演,最小的11、12岁,最大的有76、77岁。最初唱滇戏的戏服和道具是村里1998年从金华镇买来的旧戏服和旧道具,村民们对此十分爱护。每年的正月初二一直到初六,是石龙村一年一度唱戏的大日子。每天从中午十一、二点开始唱戏,一直唱到下午五、六点,初五因为是本主大黑天神的寿辰,则要从天亮唱到天黑。在唱戏前几天夜里,村里唱戏的人聚集到资源提供排练唱戏的村民的家里。由唱戏师傅们主要有张金鸿、张定坤和张灿新老人根据剧情来决定演员及角色分配,告诉大家各自所唱的腔调和内容,然后稍微排演一下。石龙村村委会提出了挨家挨户捐钱维修古戏台的决定,就是每家自愿捐钱来修古戏台。在村委会展示的公告栏上,可以看到每家所捐的钱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据村里人介绍,现在村里的戏台,以前也翻修过,也是村里的人出钱出力搞起来的,有些人还送牌匾、题词等等。因为石龙村每年唱滇戏的时候就固定在过年期间,所以每逢過年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游客来参观。遇到县里、村里有重大活动时,滇戏班子也会组织节目。
  (5)洞经古乐
  所谓的洞经古乐,比较通俗的解释就是念经配上乐器的伴奏。石龙村有一个洞经会,还有一个古乐队。洞经古乐中有专人负责念经,念经的人按照每本经书的规定或字数的规定的来选择腔调诵读经书,,京胡、板胡、大胡、二胡、唢呐、笛子、大鼓、钹等负责伴唱。[7]
  在古乐队的师傅里面,有很多人还不只精通一种乐器,会两三种。有的时候,因为需要,还会有人负责多个乐器的伴奏。石龙村有白事的人家都会请洞经会到家中吹奏,经文一般有《太乙经》、《大道西经》、《返本复出》有村里的,也有外村的。村里的人会给一定的礼物做酬谢,外村的人会给一定的现金做酬谢。张灿兴老人介绍,石龙村的洞经古乐已有很久远的历史了,村里现在留存的经书不够完整,还有的已经很破了,一些有的是后来从别人处抄来的手抄本,也有从外面买来的印刷本,自己在空闲时也会抄一些。他还说,有些外面的游客来村子里、县里要求等,他们也会按要求去参加表演,会选择比较吉庆的一段,因为一个洞经古乐的篇章都是要很长的时间的。
  (6)脸谱
  中国戏曲里面的人物按角色分配有“生、旦、净、丑”,每一个角色都有固定的脸谱。如果一个唱戏的师傅没有画脸谱,那可是不完整的,也就不能称之为戏。在石龙村的民间艺术中研究中,脸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一项民间艺术,它是随着石龙村的滇戏一起发展起来的,唱滇戏和脸谱是密不可分的。张兴寿老人是村里的脸谱师傅,每年唱滇戏的时候,都是他给每一唱戏的人画那个角色的脸。据张兴寿老人介绍,自己是求学于自己弟弟的岳父。弟弟去远处上门当女婿,其岳父会画脸谱,看着喜欢就开始学。他买了面具和染料自己照着脸谱学着画,知道画合格为止,现在他已经有四个徒弟了,张师傅说:“只要滇戏一直唱,脸谱就会一直存在。”张师傅说,,脸谱其实从事的就是一个幕后的工作,而且在脸谱的学习中是没有任何捷径的,只能通过自己的揣摩不断提高。
  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来说,造成很大冲击,影响着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注释:
  [1]董秀团主编、张瑞鹏、李绚金记录. 石龙新语. [M]. 63页. 剑川沙溪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
  [2]董秀团主编、张瑞鹏、李绚金记录. 石龙新语. [M]. 64页. 剑川沙溪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
  [3]董秀团.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大本曲的流播于传承 [J]. 民族文学研究. 2006. 第3期
  [4]董秀团. 云南大理白族地区大本曲的流播于传承 [J]. 民族文学研究. 2006. 第3期
  [5]董秀团主编、张瑞鹏、李绚金记录. 石龙新语. [M]. 65页. 剑川沙溪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
  [6]董秀团主编、张瑞鹏、李绚金记录. 石龙新语. [M]. 65页. 剑川沙溪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
  [7]董秀团主编、张瑞鹏、李绚金记录. 石龙新语. [M]. 66页. 剑川沙溪石龙村白族村民日记.
  参考文献:
  [1] 吴哲.剑川白族调音乐形态与发展研究——“以白曲村”石龙村为例.[D].云南大学. 2011
  [2] 张秋霞.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研究——以剑川石龙村白族调为中心的讨论.[D].云南大学.2011
  [3] 董秀团.白族大本曲的文化内涵及传承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言语幽默在近几年来一直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利用概念整合理论和关联理论的互补性来构建出关联整合模式,并通过例证分析来探究在该模式下言语幽默的认知机制。  【关键词】:言语幽默;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关联整合模式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幽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无处不在。由于其广泛的使用,言语幽默已经引起不同领域学者的兴趣,并对此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本文利用概念整合
期刊
【摘要】:享誉世界文坛的美国作家福克纳以南方文化为背景创作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以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向我们呈现了美国南方妇女形象。本文旨在通过《喧哗与骚动》、《我弥留之际》和《圣殿》这三部小说中语言与存在的关系以重新阐释福克纳的女性观,并进一步指出福克纳的女性观并非单一的善恶,而是人道的、充满人文关怀的女性观。  【关键词】:存在;语言;福克纳;女性观  女性在福克纳小说中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
期刊
【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以绍兴市书圣故里历史街区为研究母体,对其进行探索性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历史街区环境改造较为成功的案例,从中发掘出对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改造和再利用的启示,为今后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经验总结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历史文化街区;书圣故里;保护;再利用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记载了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对以宜州市龙头乡向南村水族屯的环境概况、民族习俗、神话故事、标志建筑进行简述,并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作出了思考。  【关键词】:向南水族屯;民族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与发展  三千多前,骆越人与殷商王朝同属一族,后融入百越,在周武伐纣、大军压境之时,被迫携老带幼,脱离了昏庸的商纣统治,带着自己的文明与尊严,从故土北国迁向了千里数外的岭南,此后为躲避战乱,又经过长
期刊
【摘要】:1789年7月爆发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产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文拟从社会因素这一角度研究法国大革命,从而加深对大革命的认识。  【关键词】: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启蒙运动  1789年7月14日,法国群众攻占了专职统治的象征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拉开了帷幕。君主专制制度从此土崩瓦解。关于大革命结束的时间
期刊
【摘要】:群文文化的自觉是对传统艺术与创新结合起来的一种创作态度,这需要文化工作者和文学创作者对群文文化的有文化建设的自我担当。自觉的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群文之中,发挥中国文化在群文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群文建设;文化;自觉性;传承  一、浅谈中国文化中的群文文化  中国的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各种学说,不同思想,价值观建树呈现繁荣景象。然而在各朝各代的群文文化也有雏形,《诗经》被称之为“先
期刊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本质与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继续加强专业素质的现代设计元素,设计理念和专业设计师,设计师需要积极和大胆地借鉴西方设计工程师设计风格,和西方文明;另一个需要挖掘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本质,在各个方面继承传统文化中值得学习借鉴的思想,从传统艺术,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首饰;继承;发展  一、现代首饰不同于传统首饰  随着现
期刊
【摘要】:视觉形象设计对品牌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四川茶史悠久,饮茶文化发达,产茶丰富,但川茶品牌建立还不足。本文通过对川茶视觉形象设计研究,希望能为树立川茶品牌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川茶;品牌;视觉形象  一、川茶品牌的现状  四川茶史悠久,饮茶文化发达。四川是主要的产茶地之一,产茶县有120多个,重点产茶县有30多个。茶叶经济是四川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雅安峨眉毛峰、竹叶青,宜宾早白尖
期刊
【摘要】:丧礼是一种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的一种精神体现。凉山彝族与日本近代的丧葬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相同点,但又各具特色。笔者将经过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出其之间的存在的异同点,以便进一步了解两者的丧葬文化。  【关键词】:彝族;日本;丧葬;文化  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仪式,传统观念认为,死者的灵魂会在人死后短暂停留在家的附近,渐渐地才远去离开,而这种仪式就是为了让死者从这个世界离开去到另一个世界。  
期刊
【摘要】:冥婚习俗在我国产生并流传已久,多分布于我国山西、陕西、河南等内陆省份,以及广东和东南沿海地区,作为一种影响广泛的传统习俗,它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变迁。本文试图通过对山西冥婚现象的研究,探究其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冥婚;发展原因;影响  一、冥婚概说  冥婚起源众说纷纭,但众多说法中笔者认同冥婚从商就已形成一说。据考证冥婚始于“殉葬”,古代君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