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了解和手术疗效.方法对我院1994年1月?000年12月22例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2例患者,良性14例,恶性8例.累及右心系统7例,左心系统9例,心外膜6例.病理以源于心肌间质和源于心肌的肿瘤多见(14/22).随访20例,6例死亡,1例复发.结论心脏非黏液性原发肿瘤和黏液性肿瘤相比,具有临床表现各异、病理类型多样、病变广泛和预后差等特点.手术应尽早进行,手术原则为尽可能切除肿瘤和保持心脏结构的完整性和功能.?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对消化系肿瘤的杀伤作用。方法腺病毒介导的自杀基因HSV-TK分别转染结肠癌LOVO细胞、胃癌MGL-803细胞和肝癌BEL-7402细胞,比较腺病毒载体对不同
液氮冷冻治疗各种骨肿瘤已有30余年的历史,而系统用于治疗骨恶性肿瘤不多,我科从1983 年开始,采用瘤骨液氮浸泡法[1],治疗原发性肢体骨恶性肿瘤54例,经平均5 a随访,获得了良
医院开展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病人了解和增进健康知识,使其行为向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1].我们针对骨折病人长
目的 探讨间皮瘤发病的影响因素 ,以期为间皮瘤的预防及进一步研究发病机制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采用 1∶1配比的病例 -对照设计调查了 2 3例间皮瘤病例和对照 ,比较两
目的 寻找抑制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新的相关基因。方法 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与cDNAarray反向Northern杂交相结合 ,分离、克隆表皮生长因子 (EGF ,10 0ng/ml)作用后生长抑制的
目的探讨多电极高温射频对正常肺组织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和作用方式,为多电极射频治疗肺肿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CT引导经皮肺穿刺,将电极定位于新西兰白兔右肺下叶行射频消融.
建设有效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从教学服务的角度出发,依据全程教学质量观,论述如何建设全程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体系.
患者男 ,5 6岁 ,于 2 0 0 1年 2月入院。患者 1996年无诱因出现会阴部肿块 ,后逐渐增大并破溃、疼痛。 2 0 0 0年 5月于我院行会阴包块切除术 ,病理示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术
目的探讨眶下部位的肿瘤切除术后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应用面部旋转皮瓣为28例下睑及眶下区基底细胞癌病人进行手术后创面的即时修复.结果 28例术后创面均得到即时修复,效果较
目的 研究绝经后妇女IL 6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和身体指标、骨生化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PCR扩增后分析IL 6基因 3′端非翻译区的多态性区域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