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马丁?盖福特《蓝围巾的男人》有感

来源 :学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y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卢西安·弗洛伊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192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1933年举家移民英国。肖像画《蓝围巾的男人》是弗洛伊德用了七个月的时间为马丁·盖福特画的一幅肖像画。马丁·盖福特是一位艺术评论家,同时也是弗洛伊德的好友。《蓝围巾的男人》讲述的是马丁·盖福特自己作为模特参与弗洛伊德肖像画创作从开始到完成的全过程的经历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是怎样将一个坐着的模特的真实情景转换成一件艺术品的。
  关键词:艺术家;肖像画;创作;艺术品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由英国艺术评论家马丁·盖福特编写的他为艺术大师卢西安·弗洛伊德做模特的书名为《蓝围巾的男人》的书。这本书主要写的是盖福特作为模特在弗洛伊德画室中的一些经历和他与弗洛伊德在此期间的一些日常沟通和见地以及弗洛伊德是怎样悉心经营他的创作的。虽然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一些日常交流,但是却透漏出一位艺术家在创作中的挑剔和专注。
  当我读到82页的时候,文章中有这么一个问句:“肖像画与模特是否相像?这个问题是否至关重要呢?”。面对这个问题,作为拥有读者和研究本专业學生这两重身份的我来说,无疑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想在此借本篇文章结合弗洛伊德的观点来发表一下我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从肖像画的命名方式来看,肖像画与模特相像并不至关重要
  作为一名观众,当我们去欣赏一幅肖像画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作品本身,而不是去关心肖像画的原始模特是谁,他有怎样的长相和特点,当然,我们这里所谈到的肖像画是除了那些“私人定制”画像的。我们看像扬·凡·艾克或提香画的《男人肖像》时都不会去关心画像中模特本人拥有的个性,我们在看那些埃及的石膏头像或者欣赏弗洛伊德的作品也是如此。虽然有一些肖像画是以模特的名字来命名的,如《大卫·霍克尼》、《阿尔诺芬尼夫妇像》等,但是其实更多的肖像画的命名方式不是这样的,如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莫迪里阿尼的《系黑领带的女子》和弗洛伊德的《坐在椅子上的红发男人》、《穿白衬衣的妇人》等等,这样的命名方式在艺术界更为典型,他也是强调模特个人资料细节的一种方式。在这些作品中,里面的模特是谁在这里并不重要,画面中的人物是否与模特相像也并不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画家对模特的观察和对观察结果的提炼,即肖像画作品。
  二、从古埃及肖像作品来看,肖像画与模特相像并不至关重要
  弗朗西斯·培根曾断言说,古埃及的艺术家是所有艺术家中最伟大的。古埃及人最早创作出了优秀的肖像作品并保存了下来。古埃及的雕像从某种程度来说,他和真人具有一定的相似程度——生动个性化的脸,但是这些雕像是否与艺术家当时参考的模特相像并没有人真正不在意。埃及王朝时期的法老是王权的象征,所以法老们的雕像表情严肃、威严,也许这些雕像都不是真正的肖像,因为如果把这些法老的雕像放在一起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雕像有着相似的肖像,并不能从中分辨出哪个是萨特斯特利斯法老或者辛努塞尔特法老,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代名词——古埃及人。比如“村长”,据说当时这个雕像被发现的时候,因为大家觉得它与当地的村长容貌相似,所以,以“村长”来命名它。创作这样的雕像的目的并不是让人们观看和欣赏的,而是被用来当作已逝者灵魂承载的替代被封存在墓主人的墓窟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肖像雕塑作品与模特是否相像人们并不大在意。
  三、从大师的名作来看,肖像画与模特相像并不至关重要
  纵观从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史,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写实派和表现派。写实派的肖像画作品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它画面中的人物与模特可能确实有着相似之处,但是这并不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追求的目标,当然也不会因为一幅作品它与模特看起来比较相像就可以打动观众,毕竟我们看到作品的时候,并不能保证模特就站在肖像画的旁边供观众们参考对比。一幅好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观众,是因为它其中包含着某一方面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因素。以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为例,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主要在于人物形象焕发出的人性光辉,她是心灵回归者心中的崇高细致理想的显现。再来看表现派中的大师,以文森特·梵高为例,画好肖像画也是梵高的雄心之一,在梵高自杀前的一个月,在他写给姐姐威廉敏娜的信中强调:“我想画肖像画,特别是现代人物肖像画……我希望我画的肖像画在一个世纪后的人们看起来像幽灵。我并不想把画画得像照片一样,我要让自己的创作激情在肖像画里展现出来。”由此看来,无论是写实的还是表现类的绘画,肖像画与模特相像并不至关重要。
  四、总结
  模特在一幅肖像画的作品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管画家们的最终目的都是要画出一幅好画,但他们的原型毕竟是一个个有着自我个性的人。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肖像画是否与本人相像与这幅画是不是一幅好画没有关系,就像伦勃朗的画中人物长相都差不多,他们却都呈现出了灵性的绚烂和光辉。
其他文献
这里有属于我的世界  二五零零年,这时,太阳系全部被开发,而人类,也可以在太阳系里面的各大行星中自由穿梭。当然,太阳除外,人类还没能找到抵御高温和强辐射的办法。  但是,人类已经和其它星系中的高智慧生命取得联系。人与外星人和谐共处,也能花上几个星期去他们的星球上做一次星际旅行。人类的身体各性能大幅度提高。眼睛,嘴巴,耳朵使人们可以在百米之外交流,奔跑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六十六千米,机器人也变得非常普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品德教育工作,主要从细化品德教育内容、创造德育环境及丰富德育工作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主要目的在于为班级管理中的德育工作提供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实现德育工作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制度;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大量德育教育理论被引入中国。21世纪以来,中国不断改革德育教育的内容并逐渐转向中国自身的传统文化及道德。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坚持
期刊
我是一棵小草,一棵普通平凡的小草。我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钻出来时,就知道我很弱小,因为下雨时,我只能软软的躲在土地妈妈的怀抱里;一到冬天,耐不住严寒的我,就只能窝在雪做的棉被里默默而又懦弱的等待,等待春天的到来。  我总是被人们踩在脚底,一点也不被人们怜惜。公园里有很多植物看不起我,他们说,我只会躲在土地妈妈的怀抱里当缩头乌龟。的确我没有梅花那样坚强的品质,没有在风雪中怒放的傲骨,我的确平凡的要命。
期刊
道德 去哪儿了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全世界人心中的一个自我限制和规范的意识。然而在今天这个社会,道德却总被人抛向身后的“可回收垃圾桶”,被“废物利用”后的道德变成了不正当利益,随着不正当利益的增多,道德也面临危机。  最喜欢一位名为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手,他被誉为“流行音乐之王”。他打开了摇滚乐新世界的大门,也是被全世界所熟知的一位灵魂乐和节奏布鲁斯乐等众多方面的巨星。然而这样
期刊
美術与设计作品展示
期刊
“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怎么爱你都不嫌多……”每当听到这欢乐的歌,心情就会好起来,也就自然地想起那件快乐的事情。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天空阴云密布,一会儿,又下起雨来。我的心情与天气一样十分的不悦。作业写了一个上午还没有写完,我开始有些反感。看着山一样的作业还没有写,不由得摇头叹了口气。  这时,手机响了。我顺手拿起向对方大吼:“谁呀?”那不耐烦的声音足以把对方吓一跳。对方却慢悠悠地来了一句:“
期刊
爱,如何让世界充满爱,爱不只是口头的表达,爱要付诸于行动。  阳光洒满大地,爱抚着世界万物,如果我遇上失明的人,我会告诉她,阳光是多么的灿烂,我要带她去闻闻花的香。会带她去抚摸湿润的土壤。晒晒太阳,让她感受太阳的温暖,会对她说:“你能生活在温暖的阳光里,也能闻到花的香味,还能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你是幸福的,不要灰心,虽然眼睛看不见了,但我们可以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如果我遇上残疾的人,看到
期刊
从来没有这样感觉  窗外,知了在枯躁地一声又一声地叫着,而屋中的我却惬意地吹着空调,哼着小曲,手中捧着心爱的书。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听大人给我讲齐天大圣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长大后,我终于有机会接触到了这本书,不厌其烦地翻了一遍又一遍。如今,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作业,再看一看手中的书,却忽然有了一些同往常不太一样的感觉。  美猴王出世,万物皆惊。孙
期刊
深冬时节,鹅毛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它落在了光秃秃的树干上,落在了路边的汽车上,也落在大地的肌肤上。放眼望去,满目洁白。  蓦地,就在一个好不起眼的角落中,一抹绯红刺疼了我的双眼,将我从寒冷的现实拉进了虚无的空间……  不知怎的,我不由自主缓缓地走向那一抹绯红,是的,缓缓的,生怕动静大了惊动了她,所过之处,留下了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大雪依旧在飞舞,而那一抹绯红,却像红色墨水滴在杯中,染红了我的
期刊
摘要:陶渊明擅于诗文,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而这田园生活也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其中很多他的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语言上兼有平淡于爽朗之胜,质朴自然,而且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本文以陶渊明的一首诗歌,对其诗歌艺术美感和深层意涵作一个解读。  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美感;深层意涵  一、陶渊明和他诗歌的平淡味  陶渊明,字元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