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机械化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busin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及到农业发展的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我国是农业大国的特点所致。2005年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统筹城乡”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取向,“建设新农村”战略部署,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是紧密联系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推进农业的发展,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保证,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容人不重视。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农副产品深加工
  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业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并把该问题作为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点来看待,三农问题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涉及到农业发展的问题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点,这也是我国是农业大国的特点所致。2005年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略。“统筹城乡”战略思路,“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战略取向,“建设新农村”战略部署,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农业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是紧密联系的,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可以推进农业的发展,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保证,是当前农村工作的主要内容,不容人不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机械化问题是基层农机工作者一个长期的新课题。
  1、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的主导要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把“生产发展”列为第一要素,生产发展的根本是要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问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也是搞活农村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是先进的生产工具,是带动农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因素。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历史上最为发达的时期,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引导下,农业机械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就是在农村实现机械化发展,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程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张庄镇的农业机械化发展,一直是向前进的。经过了50多年发展以后,全镇的农业机械拥有量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机械投资占到农村投资的三分之一以上;拖拉机达6350台;农用汽车和农用三轮车拥有量达3435辆;配套农具达5680部。这是农业发展的成果,也是农民认识水平和经营理念提升的标志,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是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因此,农民购买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在广大农村,农民们的购买力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也随着提高,农业机械化结构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说的农业机械不在仅仅是用于农业生产,畜牧养殖、草原改良等都大范围地应用了农业机械化。各种农业机械诞生,可以应用在农村和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农业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必然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业生产,应该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作为当下的工作重点,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是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实现或者发展农业机械化则是改变和促进我国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通过大量的事实证明,节约劳动力、提高农业效益,必须实现和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操作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农业资源利用率等等,节约大量劳动力,可以提高城市工业生产的用工率,剩余劳动力完全可以补充到城市内的工业发展用工上。同时机械化的农业操作实现了粮食稳定增产,保证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发挥农业机械在农田基本建设、区域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极大优势。特别是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方面,实现农业产业化方面,农业机械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实现农业机械化,不仅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解放劳动力,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提高工作效率,使农民有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副业生产的愿望在,增加农民的收入。更主要的是提高土地产出率、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这方面更为明显,有力的保证和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3、农业机械化是农民生活宽裕的保障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生活宽裕”是一切人追求的生活目标,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社会底层的9亿农民来说,致富是那么的紧迫和令人向往。要农民富起来的前提就是通过土地以及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央一再提倡发展和关注“三农”问题,其核心就是要让农民通过劳动和发展副业增加收入。而在农林牧副业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持,特别是建设新农村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都与农业机械化密不可分。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目的是要农民增加收入,利用农业机械化的水平提高来解除农民的大量劳动力,把广大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再把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投入到第二、第三产业中来,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业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积蓄农民财富的保障。
  4、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机械化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业发展依然是主要内容,促进农业发展,特别是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方面,调整现行农村产业结构方面,都离不开机械化的帮助,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农业机械化的强大支撑力度。如今的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经认识到,单纯依靠责任田是无法致富的,要发展副业,实现产品的深加工,必须要依靠农业机械化的帮助,提高种植业中经济作物的比重、提高畜牧业中养殖业的比重、提高农产品中名优特新产品的比重、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等结构调整内容,都离不开机械化的保障。
  综上所述,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这是中共中央关注农村、关心农民的体现,所以作为基层的干部要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推广农机技术,推广农业机械化,帮助农民提高劳动产出率,增加农副产品的经济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在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对一名农机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在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趙晓明,周骁男.东北地区县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情况[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2)
  [2]李翔.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现状及对策[J].清江论坛,2007(02)
其他文献
应用GPV胶乳凝集方法(LPA)和病毒分离(VI)检测人工感染病例9份、健康对照6份,临床疑似送检病鸭28份。其中人工感染样品检测LPA和VI符合率为93.3%(14/15);临床疑似样品检测LPA和VI符
玉米秸秆的揉搓袋装青贮技术是将去穗玉米秸秆经过挤丝揉搓、压缩打包后,进行发酵、贮存。这种青贮由于保证了玉米产量,又利用了秸秆,易被群众接受。其密度高、营养好、保存
随着基层兽医实验室考核验收工作的不断深入,基层兽医实验室的监测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以前只能开展一些简单实验(如动物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核皮内变态反应试验)的实验
【摘 要】在现代的桥梁修复工程中,简支梁体系桥梁整孔吊梁更换支座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该工艺能够在不对桥面铺装产生破坏的情况下,就能够实现整孔吊梁和更换支座。然而就该工艺在现代桥梁工程中应用的实际情况而言,却由于其是一种新型的施工工艺,因此缺乏相应的理论和经验的支持,从而在实际的工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为了确保整孔吊梁和更换支座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大对简支梁体系桥梁整孔吊梁更换支座施工
时代的不断变更,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建筑设计文化不断的受着相应的影响。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区域性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当地地域性文化的影响。面对建筑设计的建筑布局、选址等问
【摘 要】根据煤矿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了在初次放顶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的若干事项,在此基础上,同时探讨了回采作业面初次放顶的安全技术措施。  【关键词】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安全技术措施  引言  在煤矿生产作业中,作业面的初采、初放和结尾作业都比较容易发生事故。而对工作面顶板安全管理又是煤矿生产中的重点工作,尤其是当工作面首次来压的时候,顶板的下沉量比较大,存在的危险性比较高。为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和牛结核病为人畜共患病,我国将"两病"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尤其是布病对人畜普遍易感,且经接触、空气、黏膜多途径传播、感染,疫情发生后,按照"检、杀、
藏香猪的蛔虫感染随着宿主年龄及环境季节的变化,其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之发生动态变化。藏香猪在2月龄时通过粪便开始排出虫卵,在5~7月龄时达到高峰,以后随着月龄的增长而感染
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矿产资源需求背景条件及演化规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矿产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参数,构建科学合理的分析预测模型,对河北省未来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