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对策

来源 :科技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奠定基础工程,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战略支撑点。结合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从中找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发展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产业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189-01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同时呈现出很强的区域化特征,产业集聚逐步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作为我国农业、人口大省的河南省,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加快实现“两大跨越”,促进中原的崛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结合本省实际,作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1 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
  河南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中食品加工、工艺陶瓷、冶金、煤炭、化工医药、纺织服装、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许多行业已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像漯河食品加工产业、长垣起重机械产业等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2010年4月,通过对河南省312个产业集聚区规范整合,确定了首批180个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这180个产业集聚区较为均匀的分布在河南省各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为8个,主要分布在郑州、安阳、新乡、洛阳、南阳等地区,具明确定位的产业园为23个,其余为综合型的集聚区,约占总数的82%以上,多是在各个县市现有工业园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从级别分布看,以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的仅为4个,聚集在郑州、洛阳两市;以省级开发区为依托的有22个,分布于各城市;占85%以上的为市或县级开发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均匀,符合地方实际,充分调动了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
  200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关于加快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到2012年,全省力争培育营业收入1,0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2-3个,5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聚区10个,100亿元以上的50个。据统计,2009年,河南产业集聚区引进项目4274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达1,200亿元,中国铝业、中国电力等128家国内500强企业落户产业集聚区,日本东芝、美国杜邦等67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
  2 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省产业集聚区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一些偏差和问题仍阻碍着大多数集聚区的发展。
  1)发展不平衡。相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河南省产业集聚正处于起步状态,发展还不平衡。从规模建设来看,有一部分产业集聚区设施较齐全,入驻企业较多,已形成相当的经济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如民权县葡萄酒产业集聚区;而大部分产业集聚区处于初创阶段,基础设施薄弱,还没有形成集聚、规模效应,致使主导产业不突出,关联产业不配套,制约着产业集聚区发展。
  2)产业服务体系亟待完善。经调查发现,市场自发型产业集聚区较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好,而河南产业集聚区大多由政府牵头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具备集聚区自发形成的天然产业优势。这些政府主导型产业集聚区由于缺乏科学规划体系与合理引导,企业仅是空间的集聚,缺乏关联、配套和协同效应,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整体体制不健全,无法发挥产业集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优势,如周口川汇区产业集聚区、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区等现状与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壮大相悖而论。
  3)创新能力不强。我省大多数产业集聚区处于筹建阶段,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例较低,还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起点低、规模小,而且人才、资金、技术等实力不足,技术水平偏低,创新能力弱,缺乏产品、设备、经营方式和技术升级的自主更新能力和动力,在发展中只能模仿多于创新,从而整体影响着产业集聚的升级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 促进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应对措施
  1)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在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据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发展经验表明,政府有效的参与是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保障,政府在产业集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土地使用、布局规划、入驻条件、税费减免、信贷支持、资金引导等相关优惠政策与措施,为本地企业家创业以及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并积极引导资金、劳力、技术、管理等产业要素集聚;同时,采取政府与市场互动模式,以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优良运营环境,更好的吸纳企业落户。
  2)因地制宜,选择并扶持主导产业。遵循当地产业发展态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因地制宜,选择和培育适合的主导产业,确保集聚区产业发展规划具有地方特色和可操作性。在主导产业基础上,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推出名牌产品,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能力。发挥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集团、大企业的示范、辐射、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等带头作用,衍生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从而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
  3)合理引导,协调集聚区产业分工与协作。产业集聚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的发展,势必要求合理的措施进行引导。首先要积极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生产要素和产业链聚集,提高区域企业自身实力和辐射强度,加速产业集聚;其次,充分的利用当地特有的人文、专业技术、体制环境和基础条件,提升专业化水平,形成产业集聚区特色产业和品牌;还要协调好集聚区内企业之间的专业分工与合作,促使区域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拉长产业链条,最终建立一个具有有效分工与协作的产业网络体系,带动区域内各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促进集聚区产业快速发展。
  4 结语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发展呈现出了一派勃勃生机,已成为富省利民的重要推动力和新时期河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产业集聚区软硬环境的日趋完善,河南正逐步发展为沿海产业转移的重要投资地,一些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已从珠三角转移并落户河南产业集聚区,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同时也带动了河南较贫困落后地区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贞,李剑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12,6(27):31-35.
  [2]徐磊.我国产业集聚区建设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10,11,16.
  [3]陈鹃.河南省集聚发展问题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3(6):50-51.
  
  作者简介
  王伟(1981—),男,汉族,学历:本科。
其他文献
信息时代下的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方式。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大学生数字阅读动机量表对692名民族预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预科大学生
通过对在受热面支撑装置焊接过程中裂纹产生原因的分析,通过采取预热、后热等一套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有效的避免焊接裂纹的产生,保证施焊质量。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共同的信仰,是种附诸于实践的统一的价值理念,我们必须充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的文化力量,这不仅可以为生产经营保驾护航,还可以更好地推动了固井公司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101-01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企业和百年企
摘要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优秀人才可以为企业创造丰厚财富,为企业发展贡献巨大力量。结合中铁十九局集团人才管理的实践经验,就企业应如何留住人才,进而提高的竞争力,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 人才;竞争;激励;环境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121-0181-01    21世纪,人才已成为社会第一资源。企业出于发展的目的,对人才的激争已到了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