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农耕文化 醉美学校田园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农耕传统的农业大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包括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密云区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土地,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耕文化教育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基础。因此,学校确定以“寻梦农耕文化、醉美学校田园”为校本课程,通过认识农具、了解二十四节气并亲自参与适当的农耕实践,让学生感受农耕不仅意味着“脸朝黄土背朝天”体力劳动的艰辛,包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也是学校生活中一段很酷很有趣的创新之旅。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传承文化,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也能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情感。

依据课改趋势和学校实际,确立课程理念


  1.课程设立的指导依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的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的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的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2.课程设立的学校优势
  太师屯镇中心小学一校三址,两所分校院内各有400余平方米的田园,适合种植蔬菜及农作物,作为三校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学生家庭基本是农业户口,90%以上的学生父母是会种地的农民。

把握农耕文化和学生特点,确定课程内容


  1.深入准确理解中国农耕文化内涵
  (1)“应时”。农业生产联系最直接的是时间与节气,在中国古代,人们基本上是生活在按照自然节律和农业生产周期而安排的时间框架之中的。直到今天,节气依然是人们开展农业生产活动的依据。
  (2)“取宜”。取宜主要是对“地”来说的,即适宜、适合。中国传统农业强调因时、因地、因物制宜,把“三宜”看作是一切农业举措必须遵守的原则。种庄稼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取宜”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3)“守则”。则,即准则、规范、秩序,它是人与自然长期互动形成的实践原则。农耕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蕴含着“以农为本、以和为贵、以德为荣、以礼为重”等许多优秀的文化品格。
  (4)“和谐”。农业是农业生物、自然环境与人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这也是农业活动的根本要求。
  2.确定农耕文化校本课程内容

  学校根据对于中国农耕文化的理解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家庭、自身特点,确定农耕文化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对农具进行分类
  以农具为线索,从认识农具(感知)、农具中的故事(文化)、农具的用途(智慧)、模型制作(科学)、生产劳动(实践)五方面进行课程设计,以此体验农具中蕴含的智慧和科技元素,感受民族农耕文化的力量。
  (2)以农耕为线索(仅限当地农耕)
  以农作物种植活动为载体,了解农作物的生长与土质、水分、肥料及其与二十四节气的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3)农业节气文化传承
  主要研究与开展二十四节气与农耕、节气与诗词、节气的文化意义等教育教学活动。

细化农耕实施过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1.寒耕暑耘
其他文献
一等奖(一名)  廉抗美、莫红涛、傅小葳、胡珣涛海淀区档案局  《档案馆开展口述档案工作大有可为》  二等奖(二名)  方立霏北京市档案局(馆)  《档案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谈》  李 静、鞠 艳崇文区档案局  《构建和谐的档案工作,从抓好基层单位人员交接开始》  三等奖(八名)  于海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  《提高档案编研工作效益的几点建议》  马秋影宣武区档案局  《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对
【本刊讯】“教育要面向未来,今天我们的学校如果不生活在未来,明天我们的学生将生活在过去。”首届“1对1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于2012年11月在北京市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行。会议以“4E学习,学习无限”为主题,与会者来自新加坡、欧洲、美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通过对Exploration(探索方向)、Excitement(快乐学习)、Engagement(积极投入)、Empowerment(授权
2010年5月19日上午,在延庆县档案局的安排下,我们各单位的档案人员一起观看了大型话剧《生命档案》。这部话剧主要反映了解放军档案馆原馆员、全国档案战线时代楷模刘义权的先进事迹。刘义权同志是一个一心投入到档案工作中的纯粹而正直的人,他的精神和人格深深感动了我们。观看结束后,我看到大家的表情是严肃的,气氛是凝重的,没有人能轻松地聊天嬉笑。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刘义权同志为了档案工作忘我、忘家,他为
【摘 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实验学校(以下简称“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精心打造了“立人”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思想为指导,以“自立立人,日新日上”的“立人”精神为原点,建构出“立德”“立志”“立身”文化体系,以及“畅游校园”“了解家乡”和“行走祖国”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立人”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
曹航在2008年第三期《档案学通讯》上,对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1)关于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缘起和演进问题。作者认为,国家档案馆并不天然具有公共性,公共性作为国家档案馆的一种重要属性,是近代以来国家政权性质的变迁所引致的。(2)关于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实现形式问题。就我国而言,国家档案馆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级党政机关、研究人员和普通公众三类。尽管对前两类档案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是国家档案
北京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40个)  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保密档案处  中共北京市纪委办公厅档案室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公安局办公室档案处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办公室档案科  北京市国家安全局档案处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办公室档案科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统计资料管理中心  北京市审计局办公室档案室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档案处  北京
被誉为延庆县“十大特色文化遗产”的延庆火勺,是风味特色小吃。和烧饼、驴肉火烧不同,延庆的火勺是用天然的火炉烘烤而成,里面有瓤,有一股椒盐的香味儿。过去,有钱人在火勺中间夹肉吃,延庆人则发明了在火勺中间夹油饼的吃法。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日益兴旺,当地很多农家院又开始按照古法制作火勺。  延庆火勺的制作叫做“打火勺”,一个“打”字简洁、生动、内涵丰富。延庆火勺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据考证,在明永乐年间,
做人德为本,治国法当先。近年来,海淀区的档案法制工作在市、区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特别是逐步将依法行政工作全方位覆盖到档案工作各个层面上有了一些体会。主要有三点:一是建立局依法行政网络是做好档案法制建设工作的前提。海淀区档案局建立了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将档案法制宣传、法制培训、行政执法、行政调解等工作纳入领导小组的工作范畴之中,并建立由各科科长及相关人员组成的协商、研究解决
本刊讯10月21日,北京市档案学会和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纪念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60周年座谈会。  北京市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姜之茂到会致辞,向与会者介绍了近期北京市档案局(馆)主要工作情况,并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会上,中国老教授协会档案与文秘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德俊从国际档案理事会成立的背景、宗旨、任务和组织体系等方面介绍了国际档案理事会情况;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刘国
北京近代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王公贵族、学者文人数量众多。同时,北京又是一座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商业十分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市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粮食、燃煤等物资都依赖于从华北各地源源不断地输送而来。解放战争时期,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粮食、燃煤价格一路飙升,粮荒、煤荒接踵而来。吃不饱,穿不暖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昔日繁荣的北平城一片民生凋敝的景象。    一、物价涨势咄咄逼人    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