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ie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有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去大胆实践。学生实践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德育教学也同样如此。德育包括四个要素:德育思想、德育情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教师往往是注意到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灌输和对学生德育行为、德育习惯的养成教育,却常常忽略学生的道德情感的体验。
  今天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而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之所以有争议是因为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他们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决定的。一些独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养成了娇气、霸道、任性的性格,又将这些性格带到了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来,像这种被家人溺爱的独生子女的德育教育,首先要看到这样的学生有他们的长处,他们往往十分单纯,好胜心强,但与此同时,他们的缺点也十分的明显,考虑问题时往往只想到自己,不能顾及别人。
  一般而言,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个性发展优越条件:良好的身体素质、优厚的物质条件、充分的爱的满足、良好的家庭氛围。
  不过,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上也容易存在种种不健康的因素,如固执、任性、娇气、孤僻、自私自利、懒惰等。
  如何对这个群体进行道德情感教育成了重中之重,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来感化他们。
  哀伤的汶川,悲痛的汶川,哭泣的汶川。教师可以通过汶川地震的实例来感化学生,让他们真实感受到,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们为爱而生,我们有情、有爱,我们必须懂得珍惜生命,我们要用自强去感恩,感恩我们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感恩我们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大批的农民进城务工,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出国打工。在农村也因此产生了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
  由于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怀,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生活中存在着诸多隐患。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之所以留下这么多隐患,因为这些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将教育子女的责任留给了年迈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由于年迈,对孩子的教育根本无从下手,只能放任自流。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甚至走向犯罪。
  而作为他们的老师就可以说是他们的代理家长。教师应该全面的关心他们,多与他们谈心交心,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只要教师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持久的耐力和真挚的爱心,不把这些学生置之度外,而是用理想去播种理想,去培养文明,去启迪智慧,去塑造心灵,留守学生也是可以得到进步的,也可以健康全面的发展。教育者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才能使受教育者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传统教育模式,显然已严重滞后,教育的改革已成了历史的必然。
  面对教育的改革,我们德育工作者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德育将处于怎样的地位、将发挥怎样的作用?从情感教育的要求看,当前影响德育地位和作用的因素有哪些?时代已赋予其新的内涵。作为教师,“以德化人”“以才服人”固然重要,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教育便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为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因素。而“传道”即今天我们讲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常听老师对学生们讲成绩不合格是次品,品德不合格是废品的道理。可见,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为首。德育是教师育人的根本,同时也是广大家长,乃是全社会所希望的目标。
  当然,教师要真正的把情感教育合理地运用于德育教学中,任重而道远。因为情感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但不变的是他的精髓:爱学生。教育工作者就要放下教师的架子,不要居高临下,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你,才能与学生建立伙伴关系,才能找到他们所渴望、所呼唤、所向往的学习之所、心灵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就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不虚弱,还应是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处于完好状态。近年来,青少年由于心理原因而导致的违法犯罪案件已屡见不鲜,让人瞠目结舌。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紧张 、冷漠 、自私、 任性等。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行为上的缺失,甚至去犯罪。这不仅严重地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因此
文章通过对岭澳二期核电工程建设中核岛电气孔洞防火封堵施工情况的总结,分别从工期安排、工程量、人力配备、效率、材料采购等几个方面的数据统计分析,提出防火封堵施工的合
笔者是一名职业高中的教师,在学校要接触很多职高学生,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学生,发现他们存在很多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不受尊重  当今社会从没有认识到职高生有什么长处、优点,他们被认为是无关紧要、没有任何判断能力的,对于社会生活、政治、工作或艺术也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成人很少认真了解孩子们的体验或意见,很少注意到其实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家长期望他们表现得更有
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实用型烹饪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烹饪技术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及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给中等职业学校烹饪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加强烹饪教学研究、探讨,根据实际情况加大教育改革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兴趣活跃课堂  烹饪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原本基础就差,要让他们坐下来安心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引导他
摘要: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人为本、创建和谐、从严要求、精细管理、扎实工作、创新提高”的工作思路,安全管理过程中,供电公司应结合网、省公司安全检查工作,解决突出安全问题,消除管理风险隐患。在安全管理可行性研究过程中,供电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执行现场勘查制度,制定定出操作性强的危险点分析,在工作中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环节。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可行性研究 
夜晚10点多钟,刚加完班、疲惫不堪的娟娟打开电脑,在QQ群发出“好累啊,我好累啊!”的感慨。没想到,这席话得到了大伙积极回应。
薪酬以及相关的收入分配问题一向是全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企业的制度体系中,薪酬制度显得日益重要,其地位已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如今这种认识已经普遍被管理者所认同。对于员工来讲,薪酬不仅具有物质保障作用,还具有心理激励功能;而对于企业来讲,薪酬不仅可以促使员工改进个体行为,从而提高企业绩效,还可以传递和强化企业文化,推动并支持企业变革。因此在企业的改革进程中,薪酬分配是最核心、最敏感也是最根本的
高级技工学校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在当今社会并不一定适应社会所提供的每一岗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趋“多面性”。也就是说,高级技能人才不仅要有强壮的体魄、高超的智能,还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素质。  一、现阶段高技生的现状及个性特点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独生子女的家庭与环境的优越以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课堂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语言是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最重要的是人。”可见,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师生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活力。让英语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是每位英语教师的共同愿望。我们应从生命的层次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在成长中收获幸福,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为了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规范鉴定过程的考评行为,我们必须积极加强考评队伍建设,努力探索出一套满足职业技能鉴定考评队伍建设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经过长期调研与探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明确考评人员的职责与任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曾多次在相关文件中对考评人员的职责与任务作出明确阐述,规定考评工作整体实行“考评组长负责制”。  1.考评人员的职责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