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一次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5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利用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回波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5月5日发生在辽宁省内的一次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雷雨大风主要是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与西北入侵的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且中低层存在干冷空气入侵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结合高空强西风急流,为此次辽宁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关键词 雷雨大风;环流形式;大气层结;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 P4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165-02
  雷雨大风是一种典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属于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等特点,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对于这种强对流天气的研究,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1-4]。现在的预报人员主要通过利用雷达、卫星等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模式产品,对雷暴大风进行预报预警,已有不同地区的预报技术人员针对雷雨大风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5-7],但由于天气过程发生时环流背景和地域的不同,每次天气过程均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预报要素指标。因此,本文针对辽宁地区此次区域性雷雨大风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研究其发生的环流背景,以期为未来此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1 天气实况
  2017年5月5日辽宁省出现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朝阳、铁岭、沈阳、辽阳、本溪等地均出现7~9级大风,阵风风力达到10级,且多市出现雷暴天气。
  2 环流背景分析
  2.1 高、低空及地面形势场分析
  本次天气过程大尺度环流背景为500 hPa受深厚的东亚大槽控制,辽宁位于槽前,有利于上升运动产生,内蒙古地区位于槽区且存在明显冷中心,700 hPa环流场中辽宁北部地区存在一闭合低涡,且温度场明显落后于高度场,有利于高空槽迅速发展东移。从图1(a)中850 hPa高度场和风场可以看出,辽宁上空存在西南急流,不断向辽宁地区输送暖湿气流,低层受暖脊控制,辽宁东北部的内蒙古地区为西北气流控制,存在一个冷中心,随着高空系统的发展,高空冷空气南下入侵后,与辽宁地区原暖湿气流交汇,为此次雷雨大风过程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结合地面形势场图1(b)可看出,至5日14:00锋区已压至辽宁中部地区,辽宁近地面存在明显的风向切变,当西北冷空气与前期增暖的暖空气交汇后,形成了这次辽宁地区强烈的对流性雷雨大风天气。
  2.2 T-lnp图分析
  T-lnp图是分析大气层结稳定度,预报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工具之一。图2给出了5月5日8:00锦州站的探空资料,从图中可以看出锦州近地面存在显著逆温,上空在2个湿层之间夹了一个干层,说明中低层有明显的干冷空气侵入,这种不稳定大气层结有利于对流天气发生。从图2还可以看出,从近地面至高空风向先随高度顺转,再在中层500~400 hPa风向逆转,之后再顺转。说明低层存在明显的暖平流,中层存在弱的冷平流,结合中层湿度较小,说明中层具有干冷的特性,且高层均大于30 m/s的强风速带,有利于低层辐合上升。因此,这种上干冷下暖湿、中低层存在干冷空气侵入、高空有较强偏西风气流存在的大气层结,为此次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8]。
  3 云图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雷达资料分析对强对流天气的短临预报有重要意义[9]。从图3(a)可以看出,反射率因子普遍达到25 dBz,中心强度高达50 dBz,极易发生雷暴大风等强对流性天气,结合图3(b)可以看出,辽宁上空红外云图特征呈现中东部为明显的白色,有对流云系生成,符合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云图特征。
  4 结语
  分析結果表明,此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主要由高、低空系统、地面系统以及西北冷空气入侵共同作用产生的。此次辽宁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主要是由高空槽、低涡切变线、低空急流与西北入侵的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上层干冷下层暖湿且中低层存在干冷空气入侵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结合高空强西风急流,为此次辽宁区域性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雷达回波和红外云图均对此次过程有明显表现,雷达回波中心强度达50 dBz,红外云图呈明显浓白色,且有对流性云团生成。
  5 参考文献
  [1] 牛淑贞,张宇星,吕林宜.一次冷涡横槽型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2):1-8.
  [2] 李改琴,许庆娥,吴丽敏,等.一次龙卷风天气的特征分析[J].气象,2014,40(5):628-636.
  [3] 寿绍文,励申申,姚秀萍.中尺度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4] 朱乾根,林锦瑞,寿绍文,等.天气学原理和方法[M].4版.北京:气象出版,2007.
  [5] 王春玲,崔力,杜丽娅,等.濮阳市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陕西气象,2016(6):22-26.
  [6] 刘丽芳,李进,陈宏.万安县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3(16):256-260.
  [7] 梁爱民,张庆红,申红喜,等.北京地区雷暴大风预报研究[J].气象,2006,32(11):73-80.
  [8] 郭艳,应冬梅.2003年5月6日强对流天气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J].江西气象科技,2004,27(1):16-18.
  [9] 赵玲,李树岭,魏光辉,等.一次飑线风暴的环境条件和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3,36(4):29-35.
其他文献
摘要 贺州市山区不同施肥水平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肥22.5 t/hm2、复合肥825 kg/hm2作底肥,钾肥150 kg/hm2作追肥效果最好,产量达到33 051.67 kg/hm2,可在山区马铃薯种植区推广。  关键词 冬马铃薯;施肥;产量;广西贺州;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32;S1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7-0059-0
摘要 介绍了厚朴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用途,总结了其繁栽技术,主要包括采种、整地做畦、播种、栽植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厚朴;特征特性;用途;繁栽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81-01  厚朴为木兰科木兰属多年生乔木,寿命可达100余年,为我国特有的珍稀药用树种。种子含油率高,可作工业原料,制作肥皂,木材优质
摘要 对保山市各植烟烟区施肥、农药、农膜及农作物秸秆处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5年全市植烟土壤烤烟肥料的施用总量随着种植面积的增大而增加;烟区农药用量年均约为359.80 t;年均农作物秸秆量20万t左右,秸秆还田及燃料利用率仅为55.50%;年均农膜用量约2 391.14 t,土壤中残膜率约达10.68%。从调查分析结果来看,肥料和农药施用结构不合理、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较低,
摘要 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往往导致灾害性事件的发生,因而研究夏季极端降水趋势对辽阳地区的汛期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86—2016年辽阳地区3个站点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分别求得极端降水阈值,同时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和M-K检验对辽阳3个站点以及辽阳地区平均夏季极端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阳地区3个站点的夏季极端降水阈值空间分布由北向南依次增加。辽阳地区夏季极端降水总体呈增加趋势
摘要 河北冀东稻区水稻种植面积8万hm2左右,其中生态种养面积约有4 000 hm2。本文介绍了冀东稻区稻田养蟹、养鱼、养泥鳅3种主要种养模式,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稻田种养模式必将成为冀东稻区的主推模式。  关键词 生态种养;稻蟹种养模式;稻鱼种养模式;稻泥鳅种养模式;冀东稻区  中图分类号 S9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18-02 
摘要 實验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持条件。屏障环境是进行清洁级动物和无特定病原体(SPF)动物的生产、实验和检疫的必要条件,是提供合格、标准、高质量实验动物的保障。本文结合川北医学院实验动物的繁殖、饲养和实验环境,参照国家实验动物环境标准,从屏障环境设施的标准操作规程、操作人员的管理、屏障设施维护、屏障系统环境因素和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控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动物中心的屏障
摘要 本文介绍了2个耐晚霜仁用杏新品种薄壳1号和围选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特征特性,以期为高纬度高寒地区仁用杏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种质支撑。  关键词 仁用杏;薄壳1号;围选1号;选育经过;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 S66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084-01  仁用杏杏仁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对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很有效果。近几十年来,仁用杏发
摘要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苹果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苹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肥可提高单株成果数、单果重,与施等量基质相比,产量增加2 997.0 kg/hm2、增产率6.3%,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增加3 712.5 kg/hm2、增产率7.9%,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苹果;复合微生物肥料;产量;成产因素;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S661.1;S144.1;147.5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利用抚顺地区3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和51个区域自动站2012—2014年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暴雨次数(RN)和暴雨强度(RS)并运用GIS进行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以新宾县为中心,RN呈现从西到东、从东北到西南逐渐递增的分布趋势;抚顺县RS最强,其他地区RS分布较均匀;抚顺地区存在3个暴雨中心和4个强降水中心,其中,抚顺市清原县敖家堡乡和新宾县木奇镇为最显著的暴雨中心。 
摘要 成都市近年陆续进行稻田标准化工程改造,促进了稻田综合种养迅速发展。本文总结了适宜成都地区的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关键技术及配套设施建设,以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稻田综合种养;田间工程;改造技术,四川成都  中图分类号 S964.2;F32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6-0217-01  稻田综合种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后稻田综合种养技术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