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崇高:建党百年献礼电视剧的价值取向

来源 :当代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lao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广大电视剧艺术工作者肩负使命,以蓬勃之势创作出众多优秀的电视剧佳作,秉承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的峥嵘岁月,成为了党史学习教育鲜活的影像教科书,充分体现出艺术为人、艺术为生活、艺术为时代的审美作用,传递着红色理想与信仰的价值追求.
其他文献
《红星照耀中国》是必读红色经典名著.为了引领学生深入阅读,达成阅读与育人的自然融合,笔者从伟大人物与无名革命小人物的对比阅读人手进行整本书人物专题的教学设计,同时也有以下考量:rn1.学生对于红色历史和创造红色历史的人物有所了解,但在阅读中却仅仅停留于阅读人物故事内容的表层,因此可通过比读,引领深读,使其明确伟大人物与无名革命小人物虽角色、能力等不同,但革命初心却均是一心为民、坚不可摧的.
期刊
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和《论语》整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宝玉除了“顽劣”“乖张”的叛逆性格,在无数感人的场景细节中也流露出浓烈的《论语》情怀.正像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的“爱博而心劳”一样,宝玉虽恶读圣贤之书,却深谙圣贤之道,是儒家深仁厚、爱情怀的践行者之一.
期刊
电视剧《乔家的儿女》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中的兄弟姐妹在长达30年的时间中成长、奋斗与情感经历的故事,电视剧试图通过公共领域中的感动叙事积极回应时代的热点议题,从而完成年轻群体对多孩家庭结构的认同,但整个故事的叙事策略与主题显象却形成了双重错位.当《乔家的儿女》为了突显兄弟姐妹亲情而将异化的亲子之情与畸形的婚恋关系放在矛盾冲突的对立面时,便形成了苦难叙事与家庭温情的错位;当建构集体记忆的事件、意象在视听觉层面上的表现受到了限制时,便形成媒介符号展示与情感外化及记忆建构中的错位.
三、批评家的任务:从“原文本”到“互文本”rn在《批评家的任务》中,伊格尔顿论及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流派如何建构积极开放的对话心态时说:“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清晰地阐明问题的新形式、新语言.简单来讲就是不囿于成见.虽然我从来不是一个试图顾及所有方法的自由多元主义者,但我始终认为要试着接纳其他的方法.”(伊格尔顿《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38页)如果说在苏珊·珊塔格“反对阐释”的理论中,我们带着一种述而不作的姿态欣赏、模仿、串联、回归整本书,从“课文本”走向了“
期刊
随着移动短视频成为新闻传播的新风口,国内新闻媒体纷纷开设移动短视频账号,作为扩大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与此同时,移动短视频新闻的内在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移动短视频的碎片化、浅表化和娱乐化冲击着新闻专业主义下的新闻生产.正确认知移动短视频新闻所处媒介生态环境,将新闻的特性融于其中但不丢其本质,才能促进移动短视频新闻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故都的秋》的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不成为问题,因为文中有现成的信息:“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编版必修(上册)在“学习提示”中说:“阅读《故都的秋》,要抓住\'秋味\'这个中心,慢慢读,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等特点,看看作品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现这些特点的.”
期刊
近年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题材电视剧在内容上能敏锐捕捉到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在故事结构、角色设定、核心矛盾上基本遵循类似的叙事模式,在表现主题上重点聚焦当前教育存在的功利和短视现象、家庭对教育的巨大投入和负重、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等问题,而在表现母职期待与惩罚、教育内卷与失衡、教育公平与城乡差距等问题上则存在同样的叙事盲区.教育题材剧既要反映具有时代感的社会现实,同时也应在反思教育的目的 和本质等方面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表现,以进一步提升电视剧的现实意义和创作价值.
本文总结出一套贯穿高中三年的课前三分钟内容体系,如大胆推介、自由表白、新闻播报、艺术熏陶等,让课前三分钟活动成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小课程”.
《红楼梦》里的贾雨村是一个满腹经纶的穷儒.幸得甄士隐的资助,贾府的提携,才成功入朝为官.可惜的是,贫苦出身的贾雨村却未能成为一个为民请命的清官,反倒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因徇私枉法、忘恩负义而被读者唾弃.分析贾雨村从一个穷儒到心狠手辣贪官的蜕变历程极具启示价值——这是教读《红楼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期刊
电影《大决战》和电视剧《大决战》对同一段历史进行书写,创造了不同的历史叙述话语,再现历史的同时也表现了历史.历史重述的魅力正在于历史表现,所体现的是书写者的经验与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