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gti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识字教学。众所周知,汉字结构复杂、相似性大、字形多,学生学习起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丁丁冬冬學识字》时,笔者尝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汉字中的音、形、义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练习与识字相结合,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分组、归类识字教学,让学生认识“木字旁”“苹字头”和“竹字头”的字,通过练习掌握生字。其次,让学生在练习中认识生字。一练,语言尝试——“读一读”。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白板一体机上观看一些字词图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字的写法和读音有大致的了解。二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写一写”“比一比”。积累巩固所学的生字,使学生不仅对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学习,又使学生对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了简单的积累,更扩展了学生对其他词语和句子的运用方法。三练,特点特征的发现——“金钥匙”。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休”“看”等会意字。单纯的识字、学句等学习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但是通过教师设计的这样一种多媒体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层层推进、有序积累,从而将识字、认识事物与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借助多媒体延伸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车的世界》一课中,笔者尝试着借助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首先,借助多媒体语音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次,将课文内容延伸,使学生认识各种车辆和交通法规,懂得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等。通过观看城市、农村中的各种车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用途,初步认识交通规则。考虑到学生年纪小及知识能力较弱的特点,加上学生本身生活在农村,对于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介绍交通规则方面的影片并制成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小影片,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最后,课内外相结合。当学生了解了交通问题、唤起了交通安全意识时,他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笔者就让学生畅想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只是教材上的一篇课文,教学目的是通过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习能力
  当前新课改的目标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水乡歌》一课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我们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无法亲观,所以笔者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南方优美山水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插入多媒体课件。第二,学生借助多媒体学习,教师须引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水乡水多的特点,教给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方法。第三,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水乡的其他特征,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交互式教学,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第四,小组汇报,在交流中进步。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汇报交流:配乐朗读,说说对江南水乡的认识,并展示风景画让学生欣赏。
  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另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创设一种乐于学习的情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发散、延伸,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相融合。目前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重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也就是软件制作中的“优化处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更广更深,要想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应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注:本文系2015年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首批立项课题研究成果,课题名称:“城乡教育联盟 打造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课题批号:GS[2015]GHB0526。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教学要求的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重要责任。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以让学生获得知识,这是智育、体育、美育等教学内容所无法取代的。本文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用性出发,探究如何激发小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推进“以趣促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现,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兴趣教学;应用  兴趣是促进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在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误区。因此,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措施  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石,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关键。然而,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阅
期刊
摘 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要求。学生从听学会读,会读才能慢慢会说,说好了才能写得好,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朗读对语言的实际应用有着很好的导向作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策略  语文课文的文字表述都很有美感,对课文进行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妙,陶冶情操,还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说话的流利度。朗读在语
期刊
摘 要: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重视和推广。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从趣、读、写三个方面做好教学工作的创新和改革,使核心素养培养能够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谱写语文教学的三部曲。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写作  当前,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确切内涵尚没有在学术界得到正式确认,参照高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生作文提出了“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的要求,对于作文评价也特别提出了“要关注学生是否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的要求。因此,学生写作文时要关注内容的“真”,能够写出真生活、真语言、真感情,这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写出学生的“真”生活  学生在写文章的时候常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文章写得干干巴巴,空洞无物。这与学生对于自己身边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并结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特点,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策略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习数学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往往会形成一部分数学学困生,特别是在小学高年级,学困
期刊
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职业学校教师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使用微信平台作为与学生联系的纽带,在发挥其交流作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微信平台;有效应用  微信是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应用程序,到2016年第2季度,覆盖了中国94%以上的智能手机,到2018年2月,微信全球用户的月活数首次突破10亿大关。使用
期刊
纵观古今,教育无不以德育为先。高尚的师德就像养分充足的沃土,滋养着幼苗茁壮成长;高尚的师德就像闪耀夺目的阳光,照耀着小树绿树成荫。多年来,我园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原则,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育心、健身、养性”为教育特色,融师德教育于幼儿园文化建设之中,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师德真心向善。  一、强师德铸师魂,树师德形象  《师说》中指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为人师者
期刊
摘 要: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乐园,同时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幼儿的发展以及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需要加强幼儿安全教育与安全管理,做好防范,保证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幼儿作为社会中最为脆弱的群体,很容易受到来自生活中的各种伤害。对幼儿园来讲,幼儿所受到的伤害通常都是意外伤害,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教育或者在活动时所发生的意外伤害事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学校管理实践经验,以微信群平台的创建与应用为例,对“互联网+”背景下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以期对大家有所启发。  关键词:互联网+;学校管理;信息化;微信群平台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应顺应潮流,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加快推进信息化改革进程。  一、学校全体教师办公群的创建与应用  办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