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一个眼底病治疗中仍需重视的问题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shel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皮质激素是临床上治疗眼底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除了抑制炎症反应以外,近年来也被用来治疗各种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脉络膜新生血管等;为增加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全身副作用,给药途径也更多地采用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但是随着该类药物的应用范围扩大,由此而引起的临床问题也逐渐增多.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仍然是一个眼底病治疗中值得重视的问题.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眼底病之前,应尽可能明确疾病诊断,充分了解糖皮质激素的药理特点,正确掌握适应证,明确并发症和禁忌症,重视球周和玻璃体腔注射等局部给药途径的局部和全身影响,从而充分发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其他文献
无脉络膜症是一类少见的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性眼底疾病,通常双眼发病,一般为男性发病,呈进行性发展[1].女性为携带者,症状较轻,且为非进行性[2].由于具有"椒盐状"眼底改变的特征,该病容易误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眼底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无脉络膜症的FFA特征,减少误诊,我们对一组不同阶段无脉络膜症患者的FFA检查资料
目的 观察可溶性fms-样络氨酸激酶受体-1(sFlt-1)基因胞外第2~3区和2~4区对缺氧、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酶B(PI3K/Akt)之间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编码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质粒(pcDNA3.1-EGFP)/s Flt-1(2~3)和pcDNA3.1-EGFP/s Flt-1(2~4),采用酶切、电泳及基因测序鉴定.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
期刊
由中华眼底病杂志、高视远望公司联合举办的2012年“海德堡优秀眼底图片有奖评选活动”已经圆满结束。
期刊
论著需有中英文摘要。摘要应写成冠有“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结果(Results)”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摘要,应该体现的要素包括:(1)为什么进行这项研究;(2)主要用了哪些方法进行研究;(3)获得哪些主要成果;(4)通过研究得出什么结论。其中,目的要直接准确地说明本研究要达到的目的或所阐述的问题;方法应简述研究的基本设计。体现研究对
期刊
为了繁荣眼底病学术交流,进一步推动眼底病事业的普及与提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与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2年将针对眼底病临床和科研工作的热点,继续举办眼底病学术交流和推广活动。
期刊
脉络膜与许多眼底疾病有密切关系。约90%的眼部循环流经脉络膜血管,许多致病因子都易聚积于脉络膜而导致多种脉络膜视网膜疾病的发生。然而,由于脉络膜血管构筑的复杂性以传统检查手段的局限性,很难采用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那样的记录方法来清晰有效地记录到脉络膜的循环状况。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增加了图像的时间分辨率或空间分辨率,
期刊
患者男,14岁.因右眼视力障碍1年于2009年2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不清,无眼痛、头痛及畏光、流泪等症状,未经任何诊治.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全身检查亦未见异常。
随着对多种分子信号与新生血管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促血管生成因子与抑制因子之间的失衡是新生血管生成的重要原因.基因治疗是指将基因导入人体细胞使其发挥生物学效应,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技术方法.应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眼内,通过下调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或上调抑制因子的表达,重塑其间的平衡,将为新生血管性眼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患者男,20岁.因右眼疼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余于2008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2个多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右眼疼痛、视力下降,半个月前在外院诊断为"右眼全葡萄膜炎及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收入院给予糖皮质激素、0.5%噻吗心安滴眼液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
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2010年8月获得社会定向捐款20万元,设立了“严密眼底病临床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资助眼底病临床研究项目和眼底病专业学术活动的开展、以及优秀年轻医师的培养等。欢迎严密教授的生前好友、学生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通过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为“严密眼底病临床研究项目”捐款,以推动眼底病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不断向前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