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过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是提高教师技能素养、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中职教师的企业培训之路,却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问题出在哪?难题如何破解?近期,本刊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力图找到问题的答案。
  
  之一:
  中职教师企业培训的“坎”
  
  为了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求借助企业培训平台,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2006年9月,教育部就曾出台《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要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
  然而,这一文件在落实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到企业培训在很多地方沦为走形式、走过场。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教师企业培训路上存在着三个“坎”。
  
  教师“坎”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职学校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培训意愿,希望能够借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提高一线的教学水准。然而,要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教师去外面参加集中培训的机会比较少,到企业实践的就更少。”原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党委书记田兴对这一话题直言不讳。
  对此,有学者指出,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之一是在师资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中职一线教师课时往往被排得满满当当,难以抽出整块的时间去企业锻炼。
  山东青岛某职校李老师是该校的骨干教师,他告诉记者:“我一个星期的课时达到了24节,几乎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日常教学,哪有时间出去培训?而到了假期,也希望能好好调整一下,应对开学后的教学任务。”像李老师这样的中职教师不在少数。
  除了教学的羁绊,另一个原因则是校企合作关系不顺畅。作为职业教育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虽备受推崇,却成为许多学校的“老大难”。天津某中职学校负责人坦言:“教师培训对企业要求比较高,如果没有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做基础,教师进企业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
  除了参与培训的机会少之外,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等也是一些职业学校教师反映比较多的问题。
  “说是进修,但往往只是提高学历教育,不能提高专业技能。而且这个学历教育专业与所教专业还未必对应得上。”吉林一位职高教师说。
  显然,所学非所用,一是培训质量大打折扣,二是严重消减了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此外,还有一些更现实的问题。比如,一些学校在教师进企业实践期间,取消了进修教师的奖金,而这一块收入教师在企业那里又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很多教师逐渐失去了实践兴趣。
  
  学校“坎”
  
  职业院校的管理者们,最清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随着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当地职教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多数学校也确实将“双师”培训纳入教学常规,重庆、湖南、广西等地中职学校也有了一些好的做法。
  然而,更为普遍的现象则是众多中职校将培训重心放在了校内培训,或者将教师派往“不对口”的高等学校。这样做的效果,管理者们其实是洞若观火。山东一位中职副校长坦言:“最好的培训方式还是去企业,真刀真枪地到工厂、车间,看得真切,学得到位,效率高而且效果好。”
  那么为何要做这样“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原因多多。一是教学任务繁重,让学校难以抽调很多教师专门去企业培训。二是培训管理难度大,学校、企业有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从学校到企业,看似简单的跨越,实际上会带来许多现实的问题,比如教师到了企业,是否适用企业管理规程,还是“另眼相待”等。三是经费短缺,无法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其中尤以经费短缺为重。
  尽管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明确规定:“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是很少有地区能够做到这一点。没有经费,学校也就无从支持教师进企业培训。
  
  企业“坎”
  
  而在接待职业院校教师培训问题上,企业一方似乎问题也不少。
  首先就是校企双方利益诉求上的差别。在缺少利益补偿的现阶段,企业逐利的本性让它们难以“照顾”学校的师资培训。
  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的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与当地一些职业学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经常接待一些职业院校的汽车类、制造类专业教师前来参观实习。该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赵耀平告诉记者,这样的参观实习一般都是半天或一天,最多也就是一周。
  对此,赵耀平说:“因为企业要讲求效益,比如我们公司的流水线作业是论‘秒’来管理的,哪一个工位出了问题,都会连带影响到四大车间的运行。而且还要考虑到生产安全的因素。”这样的情况,在其他行业也司空见惯。
  这就深刻地暴露出我国校企合作中的一个“软肋”——没有利益补偿和法律约束机制,很难调动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有学者指出,现在我国对于企业接收教师实践并没有法律规定,不像德国,法律要求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培训义务,有相关的社会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仅用政策、文件去号召、呼吁企业怎么怎么做,显然是乏力的。
  此外,由于缺乏紧密的产、学、研、训合作制度与机制,导致企业不愿提供技术岗位为教师实践提供支持。教师即便进到企业,也只是走一圈、转一下了事,无法真正学到东西。
  客观地说,我国职业教育一直试图在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制度,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探索紧密型的产、学、研、训合作机制,然而,很多东西依然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纸面上,到目前为止,相对成熟、认可度较高的机制和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
  教师进企业培训如此之难,各个环节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坎”,其实无一不是这一问题的现实体现。因此,要想真正解决教师进企业培训难、打造出一支实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生力军,深层面的问题必须先要得到解决。当然,这很难。
  
  之二:
  嘉兴的探索
  
   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浙江省嘉兴市经济、教育发展较为迅速,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在中职发展方面更是拥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那么,嘉兴是如何解决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这一难题的呢?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近了嘉兴。
  
  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
  
  职教背后最大的“推手”无疑是政府。正是在教育局的政策刺激下,嘉兴职教才不断走出低谷,嘉兴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才得以顺利进行。
  “嘉兴市对教师进企业实践有一个明确的要求,而且提的位置相当高。”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朱军一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要求每一所职业学校,在每年暑假结束之前,都要制定教师进企业锻炼的实施方案。方案要做到定老师、定企业、定岗位、定项目。学校将实施方案报告给市教育局,条件允许的 情况下教育局会前往企业进行督导。”
  在嘉兴,教师进企业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有些企业缺乏积极性。为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嘉兴市教育局即将出台的《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意见》,专门对师生进企业实习、实践做出了规定。, 《意见》鼓励本地区企业批量接收师生实习(含两个月以内的认识实习、课程教学实习或专业教学实习,不包括学生的毕业综合实习),对批量(每批次5人及以上)接收师生实习的企业,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鼓励接收师生实习的企业为学生购买商业保险,以提高对师生意外伤害、工伤的保障力度,对为学生购买商业保险的企业,按实际支付额的50%给予补助。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下企业实践过程中企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有了政策的支持,有了资金的保障,教师进企业实践就少了后顾之忧。
  
  学校教师培训导向明确
  
  嘉兴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之路之所以能够走得顺畅,与各中职学校的积极努力分不开。
  嘉兴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进企业实践。目前,嘉兴市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暑期教师进企业培训,二是专业教师轮岗式培训。对于专业教师轮岗培训,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贺陆军介绍说,学校对教师日常进企业实践进行了统筹规划,每个专业原来由10个人做的工作,学校安排8个人,腾出两个人下企业实践,这样一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
  嘉兴市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内容分为两种,一种主要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工作技巧。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服装设计综合课”教师亓萍曾到平湖的嘉兴驰泰服饰有限公司的车间“练手艺”。她说:“我都是带着教学上的问题到企业学习的。”亓萍发现很多书本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完全适用,比如制衣过程中的打版工序,课本上教授的方法很费时,而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有更简易的方法。“我就把一些课堂疑问列了详细的单子,在实践中一一解决,使日后讲课更有针对性。”
  对于学习企业工作技巧,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工作技巧是企业在生产实践的摸索中领悟到的,而不是通过教师口头传授和书本知识所能承载的,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工作技巧能更好地教授给学生。
  第二种是学习企业产品的管理经营能力,比如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这让一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获得了提升,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
  另外,很多学校还积极探索与企业的交互学习,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在教师下企业学习先进、适用的专业技能,提高教师管理经营能力的同时,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也是嘉兴市中职教师赴企业实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能够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学习最新技术,还能够为学校在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上提供参考,这是一种深度的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探索。海盐职教中心就与企业建立了这样的良好关系,他们与企业共同的科研成果有两项获得了国家专利。
  这种明确的实践内容,以及一些深度实践的探索,让教师下企业实践有了时间保障,带着问题去实习,自然效果较好。
  
  校企合作平台助力
  
  校企合作的深入与实效是当前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也是职校教师企业培训面临的较大障碍。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训处范家柱告诉记者:“学校之所以能够在教师下企业实践方面走在全国的前面,得益于学校与企业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校企深度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研究会”,并出版了《校企合作》会刊。校企合作研究会是一种学术组织机构,但独立负责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探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将学校与企业的层层合作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可以说研究会及其会刊,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常态化,逐渐从零碎的合作变成整合的、全面的合作,使学校与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贺陆军告诉记者,学校不放弃任何与企业联系的机会,如企业搞文化活动,我们会派艺术老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培训,帮企业进行策划,将工作做到每一细微之处,于细微处培养与企业的感情。良好的校企合作为教师下企业实践提供了助力。
  
  
  之三:
  经验背后的思考
  
  面对中职教师培训难题,嘉兴职教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总结“嘉兴经验”及其他地方的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完善地方性相关法规
  教育部的政策是明晰的:“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并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实践的要求、主要内容、主要形式与组织管理等相关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但这样的法规更多地限于宏观导向,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嘉兴市教育局虽然没有出台专门的中职教师进企业实践的法规,但在教育局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多个文件中都涉及了此问题,有的文件还将此问题作为重点来探讨。尤其是对教师下企业的经费规定和对接收教师进企业实践的企业出台鼓励措施,调动了学校、教师和企业三方的积极性。这无疑为嘉兴市教师进企业实践提供一个长远的、政策上的保障。
  从实际情况看,正是由于一些地方缺少后续的相关法规,导致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难以顺利开展。而各地不同的职教发展实际表明,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结合当地实际,对相关国家政策进行细化、具体化,拿出一套自己的方案来。建立专业教师轮岗制度
  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的专业教师轮岗制度,解决了教师下企业后专业课没人带、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此外,由于在校老师能得到更多的经济支持,因此教师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对于企业而言,教师一去就是半年或者一年,这种长时间的教师下企业实践,不仅不会给企业的实际工作带来影响,还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供了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优秀人才,企业何乐而不为呢?另外,由于企业需要付给教师报酬,因此,企业不得不让教师创造价值,不得不为教师安排实质性的工作,而不是让教师走马观花地看看。这从另一个侧面也提升了教师下企业实践的效果,可以说,专业教师轮岗制度对教师和企业来说是双赢的。
  这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轮岗制度,有利于专业教师了解自身学科在学校发展中的总体地位和发展方向,刺激教师不断发展专业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规划适合自我发展的生涯设计以及制定自主的、个性化的企业实践方案,使得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目的性、有效性大大提高,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建立独立化的运行机构
  
  嘉兴学校的经验告诉我们,地方各级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均应设立专门的执行与监督机构,负责该地区或本校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计划的具体落实,以保障教师实践的时间和质量。该机构具体工作应包括:专业选择、教师人选、企业选择、与企业关系的维系等。选择企业应该选 择在当地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企业实践基地,并争取将其建设成长久性的专业教师培训基地。
  此外,要重视信息公布,教育主管部门将制定的学年(学期)实践方案通知相应学校或在网上公布,教师可依据自身需要进行选择,并提交申请。统计人员统计教师提交的申请,依据各学校的专业设置、学校的分布、需求等综合情况统筹安排,确定实践人选。监督管理的环节也很重要。应派专人全程监督企业实践的各项情况,协调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总之,“嘉业经验”得益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得益于学校自主、不懈的探索,得益于企业的不懈支持。正可谓“只要积极探索,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就是“嘉兴经验”的价值所在。
  
  链接
  我国企业参与中职教育教师培训法规政策回顾
  与德国、澳大利亚等职教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中职教师企业培训制度建设方面起步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但从政府角度,近年来加快了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
  1.1996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这是我国建立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标志。其中,第三十七条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这是我国在法律条文中正式提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职业教育教师培训。
  2.2001年11月,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对于缺乏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青年教师,要有计划地安排到对口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逐步建立教师到对口企事业单位定期实习的制度。”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要建立教师到行业企业实习的制度。
  3.2005年10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这是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
  4.2006年9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这是我国教育部门第一次发布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专门文件。
  5.2006年12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出台,针对实施的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3万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培训。这是为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供经费支持的政策文件。
  6.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等政策导向。可以看出,加大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包括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制度的建设,将是我国今后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点。
其他文献
2009年9月25日,IBM与东营市政府共同签署“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I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助其打造“石油之城、
经过前十年的工程实践后,虽然碾压混凝土坝的平均规模没有增大,但是筑坝技术得以稳步发展,在最近的三,四年里,碾压混凝土坝的规模迅速增大,实践表明,人们不但有信心去修建各种合理规
本刊讯 敷设于海底能同时传输电能和信号的高电压级复合产品——110kV海底光电复合缆已由我国企业自主研发成功。10月11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专家聚会上海予以评审并通过
中国的垄断是计划经济下的特殊产物。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拿什么去反击垄断?对垄断企业这个强势对象而言.商业道德有没有约束力?解决垄断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面对垄断刀俎.我们普通消费
一、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概述1、养老保险制度的概念养老保险亦称老年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社会劳动领域后,由社会提供物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我国高校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进入高校学习的第一门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最先尝试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