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林外史》的人物塑造技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feng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是特别讲究写情节、故事,古代小说的内容总是可以津津有味地谈出来。因为情节精彩,故事有趣,就好记就好谈;谈出了情节故事,人物的性格也就跟着谈出来了,思想主题也跟着介绍了出来。然而人物性格主题的传达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我国许多优秀的古典小说就懂得运用技法,《儒林外史》就是如此。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为《丰收》作的序说:“《儒林外史》作者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这是对《儒林外史》艺术成就的肯定,其中当然包括《儒林外史》的藝术技法,这个评价很公允。
  一
  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古代小说家运用的技法是由批评家们总结出来的,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则是自成格局、独标异彩的。散见于序、跋、评、叙、述、引、题辞、凡例、读法、弁语、自记中的关于小说创作的论述,就如零金碎玉,营造成中国小说理论批评的主要框架。它并不像“正规”理论那样有条理,但却能评出许多大块文章所说不到的精妙之处,而关于艺术技法的提炼也正散见于其中。明代是小说高度繁荣的时期,出现了大量文言短篇和文言中篇,新兴的白话小说更风起云涌。此时,小说理论批评也随之有了巨大发展。代表明代小说理论批评特色和高度的,主要是围绕“四大奇书”①及“三言”②、“二拍”③等白话小说评论。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安排等,都发表了一些精辟的见解。而吴敬梓出生在1701年,儒林外史的成书则更晚,使他有可能接受前人成熟的理论总结,并运用到其《儒林外史》的创作中间。所以,在吴的小说中展露出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不足为奇的。
  二
  《儒林外史》洋洋洒洒三四十万言,写出性格鲜明,令人不忘的人物有近二百个,其中有地主、官僚、盐商、秀才、举人、衙役、书办、名士、选家、侠客、卜医、星相、丹客、恶棍、骗子、和尚、道士、鸨母等各色人物,各有特点。作为中国古典伟大的“足称讽刺之书”④,不管里面是什么人,都是与功名富贵有关的。闲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说得好:“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小说艺术的核心是要创造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格,或以形写神,或突出人物“同中之异”,或用次要人物来衬托。或用人物特殊的行动、动作、举止、处世方式来表现其特殊性格,等等方法,不一而足。要描述众多人物,没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不行的。而塑造众多的艺术形象,单用一种方法是不行的,必须使用众多的艺术技法,才能行文自然而不带板滞之气,具有流动美。《儒林外史》所用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大概有20多种,现略举几例:
  1.景物映衬法⑤,即用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来衬托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第一回写王冕居住环境的清新可爱,湖光山色是为了衬托其摒弃世俗,清雅高洁,淡泊名利;第三十五回写庄绍光居地玄武湖有“合抱的老树”、“四时不断的花”、“数万竿”的竹子,同庄绍光超尘脱俗,不喜功名富贵是一致的,也即是“凡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⑥。
  2.化静为动法,也就是不作静止的描写刻画,在别人眼中见人物的性格。此种方法在《儒林外史》中运用甚多。第十二回“胡子”在船上说权勿行为事迹;第十九回潘三讥讽景兰江、支剑锋;第三十一回杜慎卿评说杜少卿;第三十二回武书追述虞育德的可笑事;第四十九回秦中书讲凤四的勇力和武艺等。作者把人物的行为借别人的口中讲出来,从侧面去写,人物形象便有了立体感。
  3.动中见人法,即在矛盾冲突中展现人物。例如的十九回中对潘三的刻画,作者不写其是什么样的人物,单从其对景兰江的评说,用假印信替胡财主谋妾,替金东崖办替考事,把一个市井恶棍的嘴脸活脱脱勾勒出来;第五十一回、五十二回写凤鸣歧“替友求名”买中书,替丝客追被骗的银子,在胡八乱子面前演武,替人讨债,一系列的事件,突出了凤鸣歧的侠肝义胆、志勇过人的侠客形象,但也有一点是非不分。
  4.正衬法,即用同一类型性格人物衬比。第三十九回,先在一老妇人口中说出贼人的凶恶——“吃人脑子”,并且有“旧日响马党羽”,而后写萧云仙用弹子打瞎贼人眼睛,救出老和尚;第五十二回,先写胡八乱子一脚踢断马腿,突出其力大,又写其踢凤鸣歧,脚肿了几天,连鞋也脱不下来。萧云仙的勇和凤鸣歧的功夫旧可见一斑了。
  5.对比叙述法,即把两种不同的情形作对照描写,借以烘托人物性格,透视人物灵魂。第三回胡屠户对范进前倨后恭,“现世宝穷鬼”成了“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夸奖到处宣扬,市侩嘴脸暴露无遗。
  6.避实就虚法,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或事件不采用正面实写,而采用虚写的笔法,或以点带面,或以一当十,或把情节置于幕后。第十四回中,写鲁编修的女儿精于举业,可见这女子之俗,而编修之俗则可知矣;而此回中另一人杨执中是一个乖谬的人物,但他刚进相府,便荐出一个高人,我们可以料想此人必与杨是一样呆人物。正如清代布颜图在画论中所说的“开无墨之墨,无笔之笔以取之”,收到了无声胜有声,无象胜有象的效果。
  7.欲抑先扬法。第十二回中,张铁臂出场时是一身神力,自吹好打抱不平,乐于助人,及后来“虚设人头会”骗走了娄府五百两银子,不知所踪。
  8.一击两鸣法,即写一个人时夹带写出另一个人,达到一笔写两人的目的。第三十四回,季苇萧说:“……我们天长杜氏弟兄,只怕更胜于令表叔的豪举!”两个人同样爱结交宾客,挥金如土,此处都写了出来。
  9.借树开花法,即通过书中人物说出作者观点。第三十一回,韦四太爷说杜少卿道:“真可谓古之君子了!”第三十三回,陶红镇上的人评娄老伯“为人须像这个老人家,方为不愧。”作者作《儒林外史》本就有愤世嫉俗劝善惩恶的倾向,在此一吐为快。
  10.颊上添毫法,作家在描写人物时,不是工笔细描,而是简笔勾挑或稍作渲染富有特征的细部,来以小见大,使整个人物形象神情全活。第二回中,夏总甲的外貌——“两只红眼边,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带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这样一个人其邋遢龌龊自明矣。再看周进,“头戴一顶旧毡帽,身穿元色绸旧直裰,那右边袖子同后边坐处都破了,脚下一双旧大红绸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其潦倒落魄的程度不难想象。
  此外,还有大中取小法、夸张写意法、移干绘枝法、细节传神法、白描法、误会法、反衬法、人身载景法、绵针泥刺法等,就不再赘述了。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儒林外史》融合了多种技法。这些技法的运用,为文学宝库增添了很多生动形象的人物,也是构成其独特讽刺艺术的内在原因。我们重视它、分析它,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它。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技巧不是作品的全部,如吴组缃所说:“离开了题材与主题学技巧,就如学了便宜坊或全聚德挂炉烤鸭的办法来烤粉条、烤白菜,那结果一定糟。”这些观点应该对我们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水浒传》、《三国志演义》、《西游记》、《金瓶梅》
  ②《喻世明言》、《惊世通言》、《醒世恒言》
  ③《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④《中国小说史略》
  ⑤这种称法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技法例释》以下称法都如此。
  ⑥陶潜《饮酒》其七
  【参考文献】
  [1]吴组缃.中国小说研究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范胜田.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技法例释[M].杭州:浙江古藉出版社,1989.
其他文献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是适应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以动物学为例,从解放学生思想、增加探究性实验、开设创新性实验以及加强过程管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利用开放实验
目的建立乌拉尔甘草水溶性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为有效控制乌拉尔甘草药材及甘草浸膏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C(18)(4.6 mm×150 mm,5μ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那
摘要:《海贼王》作为讲谈社旗下《周刊少年Jump》实至名归的顶梁柱,自1997年开始连载以来,无论是漫画原作,动画版、剧场版、OVA,或者舞台剧、主题展览及主题咖啡厅都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喜爱者追捧。不同年龄段的阅读者在《海贼王》架空的冒险故事中感受着主人公追逐梦想的精神,那种积极的,热血的,阳光的感染力令所有阅读者动容。因此,本文着眼于《海贼王》及其多年不变的逐梦主题,探究以草帽海贼团为代表的主
本文通过梳理、评介国内学者对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克电影理论的研究情况,试图呈现国内齐泽克电影理论研究的基本面貌:从基于齐泽克电影批评对拉康思想的阐释;到研究重点从拉
对话教学法虽然在以前的体育教学中用的不多,但却是一种比较符合新课标要求和基本理念的有效的教学方式.从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实例谈一下对话教育的作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梧桐是一种树,落叶乔木。在江南赣中的枣花镇,梧桐是最常见的树。庭院、路畔、田园、荒坡,比比皆是。但我要写的梧桐不是树,是人。梧桐是外号。梧桐的原名叫王小飞。那时,我们生活在枣花镇的那群伙伴,都有一个外号,就好比现在,人人都有QQ号或微信号。比如,罗栋梁的外号是矮墩,罗小泉的外号是水鬼。我的外号呢,是八哥。  梧桐,矮墩,水鬼和我,是玩得最好的童年伙伴。怎么说呢,我们是好得连影子都不愿分开。1985
期刊
鼻咽癌复发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及挑战。采用传统的手段治疗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较低,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治疗相关的晚期不良反应。但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及策略的
通过对澳洲婚级制的研究,揭示史前基本婚制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二辈制族内婚、二辈制族外婚、三辈制族外婚.进而通过对中国民俗十二属相的研究及若干历史资料的发掘,揭示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