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之乐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人爱收藏,或是习性,亦为乐趣。近日阅报,见何君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
  “收藏活动是完全建立在自己兴趣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的满足,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极有益处的。”
  何君又列举收藏有“十乐”:“寻觅之乐、获得之乐、把玩之乐、学习之乐、研究之乐、交友之乐、捡漏之乐、增值之乐、休闲之乐、奉献之乐。”
  告老还乡后,儿女均已自立,不再为吃穿犯愁,受媒体“诱惑”,“收藏”二字悄悄爬上心头。有心收藏人见人爱的“珍宝”,巨额的价格令人咋舌,何况自己又是个“古董盲”,怕“有眼不识金镶玉,错把茶壶当夜壶”。
  为了消遣,打发时光,愚自有办法,把别人丢弃的、为收藏界不太看重的当作自己的“珍宝”,倒也其乐无穷。比如说烟盒,也称烟标,只须留心随处可得,或是嘱托亲友留意。十年间积有一千三百多种,把它撕开贴在本子上。闲暇无事,展阅浏览,欣赏这小小天地里集书法、绘画、摄影、装饰于一体的“特殊工艺品”,使人心旷神怡。方寸之间有名胜古迹、名画佳作、古今人物、神話故事、风土人情、体育舞蹈、花鸟虫草、雄伟建筑等千姿百态的图案,坐游大千世界,无车船之劳顿,免风雨之侵袭,赏心悦目,怡情养性,悠哉乐哉。同时,烟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飞速发展,扩大知识面,真乃美哉!打火机,也是用完随手丢弃的废品,收集到手,形式多样,从中反映出小产品更新换代的历程。包装盒,五颜六色,琳琅满目,木质的,纸质的,塑料的,铁皮的,彩印的,图案各异,令人引起无穷遐思。不值一提的“藏品”,不再一一列举。这些“藏品”虽难登收藏的大雅之堂,且市场价值不高,但却让我在斗室中自得其乐!
其他文献
莲湖,不是湖,而是一座漂浮在浩淼鄱阳湖上的岛屿。外婆早年曾在这里生活,外婆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姨婆,至今仍同家人居住在岛上。2007年春节期间,我受全家的委派,去了一趟莲湖。那次莲湖之行,彻底改变了二十几年来莲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去莲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2007年2月20日下午一点,大年初三,我拎着大包小包的年货,从鄱阳县城高门码头登上了去莲湖的班船。船是一艘机器发动的铁驳船,我们称之为“
期刊
“坐地就损草”,是我家乡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不管这句话有诸多别的含义,但从字面上就道出了一条真理:在草地上活动,必然给草带来损害。现在,我们十几亿人在国土上生活和繁衍发展,一天要消耗多少资源,稍不注意会给自然环境带来多大的破坏,已远非“坐地损草”这么简单。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给环境,给资源,给大气,都增加了无穷的压力。怎样排解这种压力,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国人民所
期刊
人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把家中“宝”当做免费保姆,把理应承担的义务转移到家中老人身上。我们并不反对当年轻人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料家庭和孩子时,老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一把儿女,我们知道隔代亲会给老人带来天伦之乐,我们也理解老人“快乐”付出的宽容与无私,但我们更期待做儿女的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   亲爱的读者朋友,看了本期特别策划,您有什么
期刊
老伴退休了,没有了单位工作的重负,没有了人际竞争的压力;儿子成家了,孙子上学了,我也退休了,对老伴来说,在家里少了相夫教子、带孙子的拖累,她成了时间的富裕者。太平盛世,人心思寿,人心思美。老伴便把时间和精力渐渐转向对自己的“包装”和“修饰”。   老伴年轻时主张“素面朝天”,衣着素净,从不化妆。其实,那时上班工房,下班厨房,她想穿好也没法穿,想化妆也没时间。现在,她的美容观是“人要衣装,马要鞍装”
期刊
王金廷是我深交四十多年的农民朋友。我已大半年未见到他,心里时时勾起对他的思念。今天读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朋友》,益发使心里燃起思念之火。贾平凹先生说:“我的朋友可归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关照型,一类是精神交流型……”王金廷对我来说二者兼而有之。   年轻时,我曾經在他村子附近的胡营小学工作一段时间。我们年岁相仿,闲着时,他经常来学校与我闲聊。他出身贫农,小学毕业,喜爱读书。“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们县文
期刊
我读私塾的时候课余时间就喜欢写写画画,先生夸奖并鼓励我坚持画下去,从此我便爱上了绘画。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皆因忙,绘画便弃置不练。偶尔提笔,也是工作上需要画画专栏或墙报刊头而已,谈不上绘画。   1997年冬,我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是年过花甲。我想不管年龄多大,都应该有追求。我该追求什么呢?由于从小对绘画的钟爱一直情犹未泯,于是重操笔墨学绘画。   退休后的几年,主要是学习
期刊
在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有一个人的名字被乡亲们广为传颂,她叫曾端祥,今年61岁。17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照顾现年91岁的婆婆刘细妹。她的事迹感动了无数的人,她的行为也得到了社会的高度认可,她的家庭也因此多次被县里评为“五好家庭”,还在2006年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中被光荣地评为“中华孝亲敬老之星”。都说家庭中最难处理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是用怎样的方式谱写了这段人间最美的孝之
期刊
孩子们放假,他们尽情地享受假期的快乐。可是,这些天一些老年人却觉得假期不太好过。因为,很多老人家里都被自己的“隔辈人”给“占领”了。老人们虽然享受着一时的天伦之乐,可带孩子的劳累也让老人有点吃不消。   到了假期,很多孩子都会被父母送到祖父母家里去过暑假。对孙辈们的到来,老人是喜忧参半。很多老人说,盼着孩子们来,他们来了会带来很多的乐趣。可又怕他们出点儿什么意外没法和他们父母交待。他们的父母有时还
期刊
六十岁好什么?古话说:“人到六十万事休。”可如今不同了,有一首“老年谣”唱道:“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听了这歌谣,确实让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想想也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的富裕,医疗保健事业的改善,六十岁的人大多都是心态健康,身板硬朗,思维敏捷。既是如此,想想年届六旬退休颐养天年的快乐日子,如何不令人羨慕!如何不
期刊
子女孝敬父母,父母爱护子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一代一代默默地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美德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越加激烈,不少年轻的父母顾不上自己幼小的儿女,只好依靠自己的父母抚养,这就出现了父母充当儿女“保姆”的现象。   我和老伴退休十多年了,已是古稀之年,仍担当了“老年保姆”的角色。孙子孙女自呱呱落地之后,我们就一直忙碌着,孩子上托儿所、读小学,都是我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