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国书法赏析

来源 :销售与市场·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cqt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卫国,德风楼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嵩阳书画院院长,河南省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楹联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河南会员,河南省人民政府重大文化项目全国书画大赛总评委。
  宋卫国是我的同道同乡,对他的书法和为人,有较深的了解,他出集嘱我作序,深感欣慰。
  中国书法在五千年峥嵘岁月中,可谓高峰连绵,气象万千,自秦汉而晋唐、宋元、明清,延至当代,贤圣继起,大家辈出,妙迹名著,蔚成经典,流派纷呈,群星灿烂。而以“质朴、雄浑、博大、豪放”风格著称的“中原书风”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既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滋养,又有一代代大家的砥柱支撑,更有无数书法家的后浪前追,蔚为壮观。笔者作为中原这块沃土走出的书法工作者,对此是抱自信与欣喜之心看待的。
  宋卫国生长在古都洛阳,深受丰厚文化底蕴浸染,又幼承启蒙染翰,书法由单纯的好奇演化为持久的兴趣。从军后长期做文化工作,转业后因工作关系与各地书画名家接触,得书画界诸友点拨切磋,临古习今,经年不辍,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大赛中入围获奖,参加中外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中原书法界他是有实力的书法家。
  宋卫国的书法,追晋代二王、慕宋代诸贤、用自家手段,写本真面目,在情趣、境界、气象方面都有精美体现。大幅有大气,尺牍有意趣,章法之中见功底,文字之中出哲理。结字优美,点线遒劲,虚实互动,神态自然,既表现出传统功力,又显现出创新精神。行草书是其诸多书体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内容选择上多以清流逸气为主,传递的是儒雅之韵;笔法上则八面出锋、纵横挥洒,有时如群峰耸峙,有时似骏马奔腾。在手札、扇面等形式上,虚景、淡墨、禅意,营造得闲雅洒脱,文人风采外化。其四六字横幅,布局讲究欹侧,前后呼应,变化多姿,一点一画,皆如抛砖落地,无虚骄之意,用笔劲实,槃檗大字不刻板呆拙,从中能读出行草意趣,实属难得。这可以看出他的创作路子是宽的,底子是厚的,尤其是能通善悟,无意于佳乃佳,不期然而然。诸体皆善不一定人人做得到,但由一体生发,触类旁通,兼容并蓄,随心所欲不逾矩,能写出自家面目,也不易。
  古人讲字如其人,一个人的艺术表现,与他的性格、气质、学养、阅历都有着直接关系。宋卫国在新疆从军20多年,军队磨练了他的刚强、坚毅、豪爽之气,军人气质在他的生活中处处表现淋漓尽致,其张扬潇洒的书风,其实是军旅生活熏陶在纸墨上的另一种表现。他磊落做人,踏实做事,认真作书,领军河南嵩阳书画院,热心公益,走军营、下农村,进社区,到处都有他活跃的身影,老书画家、中青年书画家都愿与他合作,留下一片美誉。同时,嵩阳书画院的影响及贡献也是豫人皆知。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在当下并没有因为汉字书写实用功能的弱化而影响艺术功能的彰显,相反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力推、诸多名家的力行、众多爱好者的参与下,这一古老的艺术仍然勃勃生机。元代王恽在《玉堂嘉话》中说:“欲以一艺名世者,必精思入神,极古今之变而后已”,书法是一门需要众多人探索、创新的艺术,比手上功夫更重要的是通其意、悟其道、明其理,做到心手双畅。书家出集是阶段性总结,游赏大众,探研同好,妍媸任评。但书家总归是要靠作品说话的,艺无止境,登堂入奥,领悟玄妙,仍需百尺竿头更进。这本书法集,作者说是数日之内一气呵成,可见非一日之功。我既为他高兴,也祝愿他以此为新的起点,取得更大的成绩。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鉴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彩墨画作为传统中国画在当下发展的一个样式,有它自身的必然性,这是整个文化社会的自然选择。它首先要做的是顺应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同时也要照顾到中国人自身的审美习惯。彩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