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肩,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肩部 又最易受劳损,受风受寒而产生各种疾病。从经络角度来看,手三阳经、督脉均上行肩部。 肩井、大椎、肩 贞、肩等一些重要 穴位也均居于肩部。所以经常进行摩肩活动,能促进肩部血液循环,并且能舒筋通络, 促进肩关节的灵活性,预防或治疗肩臂疼痛和关节炎等,对脏腑功能也有明显改善作用。
揉肩
用左手置于右肩前侧或后侧,右手置于左肩前侧或后侧,双手密切 配合一上一下地着力肩揉而动之,以局部温热舒适、轻松灵活为宜。揉以旋转,持续缓和施 用内劲儿。本法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理气松肌、顺理肌筋的功效,可用于防治肩 周炎、肩关节滑囊炎、肩背痛等疾病。
点按天宗穴
此穴位于肩部后面,在肩胛冈下方,冈下窝的中央处。是手 太阳小肠经穴位,有通经止痛功效。所以点按天宗穴可用于防治肩背酸痛,肘外廉痛,肌肉 酸痛、麻木,中风偏瘫,眩晕等症。方法是用一手拇指指端压住穴位,着力施以点按,点要 准确,按要持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宜。
拿肩臂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与拇掌部相对合,用力攀拿对侧肩胛骨上的斜 方 肌肌腱,食指、中指指端着力于肩井穴(位于颈外一横指,肌肉高处)。然后,一捏一放,一 紧一松,逐渐向肩肱、肘臂处挪移,一直拿至腕掌部。沿途可以肩关节前方肩前穴,肘关节 纹〖JP2〗 头外侧曲池穴,前臂背侧腕上四横指处的支沟穴和掌侧腕上约两横指的内关穴作为重点捏拿 部位。拿肩法可通行气血,拿肩前能治肩臂部病症,拿曲池能疏风解表,清热降压,拿支沟 可利肠通大便,拿内关可和胃宽胸,养心安神。所以本法可用于防治胸痛、胁痛、头痛、头 晕、胃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心悸等病症。〖JP〗
按揉大椎
该穴居第七颈椎棘突之下,第一胸椎棘突之上,因第七颈椎棘 突 最大最高,故称本穴为大椎。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及督脉的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囊括 了全身各经之阳气。故中医认为本穴是泻热邪调阳气的要穴,以清解表里阳热之邪,调神定 痫及局部治疗作用为主。所以按揉大椎穴可用于防治中暑、上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牛皮癣、湿疹、癫痫、颈椎病等。方法是左(右)中、食指并拢举至上后该穴,按揉20— 30次。
捏揉肩禺
肩,指肩 部骨禺, 骨禺骨,即肩端之骨。穴在肩端,锁骨肩峰端 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肩骨禺 。本穴为疏通上肢气血,治疗肩关节局部疾病的主穴。其功能为 疏通经络,止痛舒筋,并有散风清热作用。所以捏揉肩可用于防治上肢不遂、肩臂疼痛、肩周炎、风疹等,对颈项及腋 下淋巴结 炎、淋巴结核及甲状腺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是用拇、食二指和其余四指提(捏)揉该穴 20—30次。练习过程中对肩臂部位也有作用。
按揉肩井 此穴位于大椎穴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在肩上隆起处。本 穴为治疗颈肩部疼痛酸楚不适的主穴,有通络活血, 舒筋止痛的功效。所以按揉肩井穴可用于防治肩关节损伤,斜方肌劳损性疼痛,肩峰下滑 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疾病,以及颈椎病、落枕等。方法是以拇指 、食指和中指指腹贴于肩井穴位上,以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部,协调连贯地盘旋转动,连续 操作10分钟。
指拨肩贞
该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本穴为治疗 颈肩局部疾病的常用穴,有疏通经络,化瘀活血功能。所以用指拨肩贞穴可用于防治肩胛 痛、手臂麻痛、缺盆疼痛、上肢瘫痪、肩周炎、耳鸣、耳聋、头痛等病症。方法是用拇 指按于肩贞部位肌筋上,将力集中于指端,作于肌肉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每次5分钟 。
按揉肩髎
取肩髎穴位时可正坐或俯卧位,在肩骨禺后方,当臂外展时,于 肩峰后方呈现凹陷处。本穴为治肩臂疾病的主穴,有通经活络的功能。所以按揉肩穴髎可 用于防治中风瘫痪、风疹、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方法是用食、中指的指腹螺 纹面平放在肩髎穴位上,以腕关节的自然摆动带动掌指轻而滑地往返抚摩,以表面皮肤发热 为度,每次5—10分钟。
揉肩
用左手置于右肩前侧或后侧,右手置于左肩前侧或后侧,双手密切 配合一上一下地着力肩揉而动之,以局部温热舒适、轻松灵活为宜。揉以旋转,持续缓和施 用内劲儿。本法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理气松肌、顺理肌筋的功效,可用于防治肩 周炎、肩关节滑囊炎、肩背痛等疾病。
点按天宗穴
此穴位于肩部后面,在肩胛冈下方,冈下窝的中央处。是手 太阳小肠经穴位,有通经止痛功效。所以点按天宗穴可用于防治肩背酸痛,肘外廉痛,肌肉 酸痛、麻木,中风偏瘫,眩晕等症。方法是用一手拇指指端压住穴位,着力施以点按,点要 准确,按要持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以局部有温热舒适感为宜。
拿肩臂
以一手的四指指端与拇掌部相对合,用力攀拿对侧肩胛骨上的斜 方 肌肌腱,食指、中指指端着力于肩井穴(位于颈外一横指,肌肉高处)。然后,一捏一放,一 紧一松,逐渐向肩肱、肘臂处挪移,一直拿至腕掌部。沿途可以肩关节前方肩前穴,肘关节 纹〖JP2〗 头外侧曲池穴,前臂背侧腕上四横指处的支沟穴和掌侧腕上约两横指的内关穴作为重点捏拿 部位。拿肩法可通行气血,拿肩前能治肩臂部病症,拿曲池能疏风解表,清热降压,拿支沟 可利肠通大便,拿内关可和胃宽胸,养心安神。所以本法可用于防治胸痛、胁痛、头痛、头 晕、胃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心悸等病症。〖JP〗
按揉大椎
该穴居第七颈椎棘突之下,第一胸椎棘突之上,因第七颈椎棘 突 最大最高,故称本穴为大椎。大椎穴为手足六阳经及督脉的交会穴,为诸阳交会之所,囊括 了全身各经之阳气。故中医认为本穴是泻热邪调阳气的要穴,以清解表里阳热之邪,调神定 痫及局部治疗作用为主。所以按揉大椎穴可用于防治中暑、上感咳嗽、急性支气管炎、肺气 肿、牛皮癣、湿疹、癫痫、颈椎病等。方法是左(右)中、食指并拢举至上后该穴,按揉20— 30次。
捏揉肩禺
肩,指肩 部骨禺, 骨禺骨,即肩端之骨。穴在肩端,锁骨肩峰端 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肩骨禺 。本穴为疏通上肢气血,治疗肩关节局部疾病的主穴。其功能为 疏通经络,止痛舒筋,并有散风清热作用。所以捏揉肩可用于防治上肢不遂、肩臂疼痛、肩周炎、风疹等,对颈项及腋 下淋巴结 炎、淋巴结核及甲状腺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方法是用拇、食二指和其余四指提(捏)揉该穴 20—30次。练习过程中对肩臂部位也有作用。
按揉肩井 此穴位于大椎穴与锁骨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在肩上隆起处。本 穴为治疗颈肩部疼痛酸楚不适的主穴,有通络活血, 舒筋止痛的功效。所以按揉肩井穴可用于防治肩关节损伤,斜方肌劳损性疼痛,肩峰下滑 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腱不全断裂及钙化等疾病,以及颈椎病、落枕等。方法是以拇指 、食指和中指指腹贴于肩井穴位上,以关节的旋转带动指腹部,协调连贯地盘旋转动,连续 操作10分钟。
指拨肩贞
该穴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本穴为治疗 颈肩局部疾病的常用穴,有疏通经络,化瘀活血功能。所以用指拨肩贞穴可用于防治肩胛 痛、手臂麻痛、缺盆疼痛、上肢瘫痪、肩周炎、耳鸣、耳聋、头痛等病症。方法是用拇 指按于肩贞部位肌筋上,将力集中于指端,作于肌肉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每次5分钟 。
按揉肩髎
取肩髎穴位时可正坐或俯卧位,在肩骨禺后方,当臂外展时,于 肩峰后方呈现凹陷处。本穴为治肩臂疾病的主穴,有通经活络的功能。所以按揉肩穴髎可 用于防治中风瘫痪、风疹、肩周炎、肋间神经痛等病症。方法是用食、中指的指腹螺 纹面平放在肩髎穴位上,以腕关节的自然摆动带动掌指轻而滑地往返抚摩,以表面皮肤发热 为度,每次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