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病因.然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正常冠状动脉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冠
【机 构】
: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合肥,2306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继发的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常见病因.然而,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正常冠状动脉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冠状动脉栓塞是导致这种特殊情况的较常见原因.多种心血管疾病(如房颤、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结构异常、人工瓣膜等)均可以导致冠状动脉栓塞,但对冠状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甲亢术前准备使用地塞米松引起低钾血症的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1年8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161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61例甲亢患者中,27例患者发生低钾血症,92.6%低钾血症发生于首剂地塞米松使用后;男性患者41例,其中的26例在应用地塞米松完善甲亢术前准备时出现低血钾;女性患者120例,仅有1例患者应用地塞米松后出现低钾血症.11例患者有周期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TP)发病原因是由于母体产生针对胎儿特异性血小板抗原的IgG抗体,并发生抗原抗体反应.胎儿特异性血小板抗原来自父亲.NATP发病率约为0.1%.NATP占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3%和重度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50×109/L)的27%.导致NATP发生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23种,其中85%与HP
心肌梗死后的局部炎症反应有加重心肌组织损伤,从而导致心脏重构和心功能不全的不利作用,同时也有清除心肌梗死组织内死亡细胞、基质碎片并促进组织修复的有益作用.近期研究
患者,男,55岁,术后下床行走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及肩痛、面色苍白、感到恶心和头晕.他2 d前施行小肠切除术,经锁骨下静脉留置三腔中心静脉导管.扶患者回到床上并求助,看到地板上有少量液体,静脉导管接头处已脱开.根据症状及体征,疑为空气栓塞.原因为站起来时管子被拉脱,导管位于心脏平面以上,接头处静脉压小于大气压,呼吸时空气经导管口吸入右心。
目的 研究核基质蛋白22(NMP22)与尿脱落细胞学在膀胱癌早期诊断、监测复发及判断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96份尿液标本,其中包括45例膀胱癌术前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20例膀胱癌术后复测患者及31例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NMP22值,将其结果与尿脱落细胞学通过x2检验的形式进行对比.结果 45例膀胱癌术前患者NMP22的含量为9.3~112.5 U/m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凋亡抑制因子Livin是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Livin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在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周期调控及参与肿瘤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化疗耐药性相关.大量研究表明,在许多恶性肿瘤组织中Livin异常表达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如肿瘤复发、生存期较短等.因此,以Livin为靶点的基因与免疫治疗也成为热点研究之一,为肿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