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践,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现状与改革对教师要求的差距逐渐暴露出来。文章结合改革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探讨新形势下英语教师素质和专业发展方向,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职业素质 专业发展方向
自2002年开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过了三个阶段,即启动酝酿阶段、实施阶段和试点阶段。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实施阶段,教育部成立专家组,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为英语教学改革献计献策,对国际上的英语学习软件和教材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四家出版社(后增至五家)研制出了具有一流水准、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英语学习软件;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改革四、六级考试;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的出现对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1.教书的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一般语言交际能力。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grammatically correct,basically appropriate,gradually idiomatic;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驾驭更多英语语域和文体,不能只会ABC。
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素质。具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外语教学法和语言测试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根据我国国情,应提倡精读一本书);具有细心观察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强烈愿望;具备必要的统计知识,能在教学研究中利用统计分析作教学分析论证;具有一定的语言测试理论知识,能比较科学地命题并进行考试统计分析。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素质。应该具备必要的和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探索并进入交叉学科;熟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掌握必要的涉外应用文知识和技能。
2.编书的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和教材编写(Material Production)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学资料的编写,学习和积累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实践经验,逐步获取主编的能力。
3.科研的素质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其定位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庄智象,2010)然而“科研似乎是英语专业教师的一个传统弱项,理工科院校和地方院校教师问题尤为突出”。(何其莘,200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自身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老师,教好书就是自己职责的全部。二是外语界对此的不重视。“评估体系权重偏向考核是不是国家级研究基地,是否承担了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省部级项目,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等。量化考核导致量升质降”。
教而不研则钝,研而不教则空。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因为教师的职业要求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大学培养的自学能力补充和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其次,掌握和讲授与时代同步的知识。新知识层出不穷,为人师者要首先掌握和了解新知识;用新知识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培养创新的能力。
最后,通过科研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自己有知识不等于会传授知识,高校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研究有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鉴于此,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作项目与写论文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出专著和译著:教材、教学配套资料、训练丛书、习题集等;能够翻译各种有价值的文学和各种科学的原著。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还要具备翻译的素质及为社会实用交际服务的素质。
二、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过去教师的工作只是一种职业,只要具备各门学科知识就可以。然而,今天仅仅具备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这样才算符合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工作已经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教师的專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育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思考中成长……教育教学强调个体学习、个人反思,更重视集体交流。
要胜任教师这份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高专业发展的素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从哪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即“思辨能力”。(黄源深,1998)
三、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在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用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英语思维的能力,与世界交往的能力人格塑造和人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教育理想与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强化自省与反思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何其莘等.近三十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3]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4]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a,(4).
[5]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1).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师 职业素质 专业发展方向
自2002年开始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走过了三个阶段,即启动酝酿阶段、实施阶段和试点阶段。在大学英语改革的实施阶段,教育部成立专家组,聘请国内外专家和社会知名人士为英语教学改革献计献策,对国际上的英语学习软件和教材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
四家出版社(后增至五家)研制出了具有一流水准、深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英语学习软件;出台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改革四、六级考试;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它的出现对高校英语教师素质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
1.教书的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和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的一般语言交际能力。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grammatically correct,basically appropriate,gradually idiomatic;能够不断适应社会需求驾驭更多英语语域和文体,不能只会ABC。
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素质。具有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心理学、外语教学法和语言测试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素养(根据我国国情,应提倡精读一本书);具有细心观察教学过程、总结教学过程和提高教学效果的强烈愿望;具备必要的统计知识,能在教学研究中利用统计分析作教学分析论证;具有一定的语言测试理论知识,能比较科学地命题并进行考试统计分析。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还应该具备学习新知识的素质。应该具备必要的和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探索并进入交叉学科;熟悉一定的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和技能;掌握必要的涉外应用文知识和技能。
2.编书的素质
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大纲设计(Syllabus Design)和教材编写(Material Production)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教学资料的编写,学习和积累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实践经验,逐步获取主编的能力。
3.科研的素质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其定位是:以教学和科研为中心”。(庄智象,2010)然而“科研似乎是英语专业教师的一个传统弱项,理工科院校和地方院校教师问题尤为突出”。(何其莘,2008)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自身认识不足。认为自己是老师,教好书就是自己职责的全部。二是外语界对此的不重视。“评估体系权重偏向考核是不是国家级研究基地,是否承担了国家级社科规划项目、省部级项目,在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出版了多少专著等。量化考核导致量升质降”。
教而不研则钝,研而不教则空。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通过科研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因为教师的职业要求他们活到老,学到老;利用大学培养的自学能力补充和完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其次,掌握和讲授与时代同步的知识。新知识层出不穷,为人师者要首先掌握和了解新知识;用新知识激发学生创新的愿望,培养创新的能力。
最后,通过科研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自己有知识不等于会传授知识,高校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研究有效传授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鉴于此,高校英语教师要具备作项目与写论文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因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够出专著和译著:教材、教学配套资料、训练丛书、习题集等;能够翻译各种有价值的文学和各种科学的原著。
此外,高校英语教师还要具备翻译的素质及为社会实用交际服务的素质。
二、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
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过去教师的工作只是一种职业,只要具备各门学科知识就可以。然而,今天仅仅具备学科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这样才算符合教师资格的要求。因此,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就是教师工作已经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教师的專业化发展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的成败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发展靠教师。只有教育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育水平,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思考中成长……教育教学强调个体学习、个人反思,更重视集体交流。
要胜任教师这份工作,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提高专业发展的素质。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一个教师的专业知识、理论素养从哪里来?从根本上说还是学习。”在学习中培养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思考、辨析能力,即“思辨能力”。(黄源深,1998)
三、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适应信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在培养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用语言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加工信息的能力,英语思维的能力,与世界交往的能力人格塑造和人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努力提升教育理想与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强化自省与反思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2]何其莘等.近三十年来我国英语专业教学回顾与展望[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
[3]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4]张尧学.抓住机遇,再接再厉,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J].外语界,2008a,(4).
[5]庄智象.我国外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界,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