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 皆向沙场老

来源 :北京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
  如果说2004年的中国体育一定要属于一个人,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刘翔。这一年,中国在雅典奥运会金牌榜上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然而其他金牌都似乎比不上刘翔在110米栏决赛上夺金带来的举国狂欢。赛后的新闻发布厅内,刘翔发出了挑战世界的宣言:“我要告诉全世界:亚洲有我,中国有我。”一个超级偶像就此诞生。
  【当下】
  生于1983年的刘翔在7岁那年被选中练习田径,从此与体育结缘。1996年,刘翔获得了上海市少年田径锦标赛乙组冠军。这是他记忆中自己获得的第一个跨栏冠军。翌年刘翔再次获得该项比赛冠军,随后开始了边读书边训练的生活。这时的他,不过是众多年轻运动员中的一名,训练、比赛、得奖,这或许是少年刘翔生活的全部重心。
  1999年3月,在孙海平的全力争取下,刘翔回到上海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练习跨栏,进入一线队伍。与师傅孙海平结缘,亦是源于此时。2001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暨系列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32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战胜了他心目中的第一个跨栏对手陈雁浩。也是从这一次开始,刘翔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理超越。
  2004年5月,国际田联大奖赛上刘翔以13秒06的成绩夺得冠军并创造了当时个人最佳战绩,战胜了美国跨栏王阿兰-约翰逊。这是刘翔第一次面对面地战胜了阿兰·约翰逊——他心目中的偶像,也是第二个重要对手。也许正是这一次的胜利给刘翔注入了无穷的信心,也让他保持着巅峰的状态,直至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夺冠。
  然而与曾经的辉煌相比,2008年奥运会的痛苦退赛或许才是刘翔最刻骨铭心的回忆,承载着13亿人的期待倒下了。退赛风波从此余震不断。2009年,从美国疗伤回来的刘翔,笑容不复往昔自信,也多了几许耐人寻味的复杂表情。参赛次数少、成绩不理想、曝光率低,使刘翔对商家的吸引力不复往昔。加上围绕刘翔的各种争议和传闻与日俱增——媒体们甚至一度猜测刘翔已经到了退役边缘。刘翔“失宠”的处境令人不禁唏嘘。
  在2010年的末尾,刘翔背负着所有猜测和质疑走上了亚运会赛场,在万众瞩目的男子110米栏预赛第一小组里,刘翔以13秒48获得小组第一,轻松晋级决赛,随后在决赛中以13秒09的成绩夺冠。
  这一块金牌对于刘翔而言,或许比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金牌更沉。曾经的质疑和批评,自然烟消云散。刘翔依旧没有太多解释,只是轻松的笑容和调皮的表情,再一次回到他的脸上,但愿蓄势待发的刘翔,能像他在亚运会时T恤上印的那行字一样,“用速度说话”。
其他文献
汽车在半山经过一段“盘旋”过后,终于绕过了港岛的那片繁华,在一块宁静而“陡峭”的绿地里,我找到香港医学博物馆。来自英国的百年男装品牌Cerruti 1881就在這里,举行了2011春夏系列的预览。  Cerruti 1881选择了拥有丰富历史背景的香港医学博物馆作为预览场地,以配合品牌的优良传统。博物馆幻化成当代艺术展览场地,配合特别的视觉效果,以崭新的手法展现品牌的全新系列。  正如人类对待每一
期刊
有位心理学家曾写过,一段成熟并且称得上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那就是:共存(codependent)、反依赖(counterdependent)、独立(independent)和共生(interdependent)。其中,最理想的共生阶段就像李商隐说的那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爱意不必说出口,对方便能够感觉到,这是让人向往的状态。但是,人的心意总是复杂的,热恋之中,那些炽热的情感更
期刊
梦幻之际,浓浓的爱怎能不表达?心爱的她总是为了你而美丽,特殊的日子里,你或许能送上一份精致的彩妆礼物。在这里,一切你挚爱的、渴望的都已贴心地为你预备好,无论你想用什么彩妆礼物向她表达最甜蜜的爱意,这里都能完美满足你对她的心意。
期刊
一本道德书的历史景深    1997年前后,一本名为《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书稿拷贝曾在数家出版社问“击鼓传花”。书稿的作者,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弯弓搭箭,锋镝所向却是批判“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此八个字,字字千钧,是新中国近半个世纪计划经济体制下伦理范式的提纯,更是素来“贬抑个体价值”的吾国传统文化道德训谕中的应有之义。彼时,茅于轼为国人的道德前景开药方,第一刀就列在这个“肯綮”上,自然让许多社长左
期刊
【2001】  2001年胡润辞去了安达信的工作,在名片上改印上“《福布斯》杂志中国首席调研员”。一年之前,国内媒体的接连报道让“中国第一代富豪”突然曝光在了公众的视野中。“富人们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最激烈的发问。榜单缔造者胡润说,“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对富人阶层认识的转折也在无形中帮助了我”。当胡润认为的富人秩序建立后,他本人无疑成为最大赢家。  《北京青年》周刊在这一年
期刊
【2001】  章子怡与我和周刊都很有缘,因为我们见证了她的“第一次”,她的第一个“封面”就是《北京青年》周刊的封面。  那时,周刊刚改成“大八开”不久,章子怡刚拍完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鉴于“谋女郎”的受关注度,我们约了章子怡的采访,封面照片是从摄影师白小妍处特约的,章子怡戴着棒球帽回眸灿烂的笑,未施粉黛,青春阳光。记得那期封面的标题是:张艺谋的女主角。  这次采访和这期封面,章子怡自己
期刊
【2002】  2002年,完成了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的拍摄之后,话剧导演孟京辉着手写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本《关于爱情归宿的最新观念》。7月26日起,这部中国国家话剧院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原创舞台剧在首都剧场连演21场。  《北京青年》周刊的记者在第一时间关注了这位从一出场就带着“先锋”、“实验”帽子的导演,并在2002年7月21日发表文章《关于孟氏戏剧的最新期待》。  自从1991年,25岁的“愤青”孟
期刊
【2001】  2001年11月5日,《东方时空》又“动了一次大手术”,白岩松推出了新栏目《时空连线》,而BQ也在第一时间连线了封闭修炼约一年的白岩松。  在记者表明采访缘由后,白岩松第一时间给记者快递了节目录像带,让记者务必看完节目再聊,采访地点就在他的节目组,40多人在忙碌的大套间。  随后几年,《岩松看台湾》、《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相继推出。  “说是在看他们,其实是在看中国,就像是
期刊
【2002】  十年来,与张艺谋数次见面,也专访过他几次。印象最深的有三次,一次是2002年,他推出第一部商业大片《英雄》,开了中国商业大片的“先河”。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诸如故事性不强等……彼时的采访中,提到这个话题,他说:导演的职业就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一辈子都不能把故事讲圆了……    接下来,张艺谋继续推进商业大片,从《十面埋伏》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方面票房飙升,另一方面争议不
期刊
【2003】  采访吴小莉是BQ记者香港之行的重要议程,小莉2002年12月21日开始休假,记者12月20日接通了她的电话,那天她忙得团团转,很难相信她是一个孕妇。记者见到了小莉前所未有的“恐龙”状态。体态蹒跚,但笑靥如花。一个风姿绰约,心情快乐的待产妈妈。小莉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她要用母乳喂宝宝,因为她觉得婴儿和母亲的那种互动很令人感动。还因为,她一直是个好奇宝宝。2003年3月,小莉复出,来北京
期刊